04.12 原來中國最早賣衛生巾是他?面對冷嘲熱諷他依然堅持

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影響100。

今天向您分享的是,恆安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副主席:許連捷

原來中國最早賣衛生巾是他?面對冷嘲熱諷他依然堅持

許連捷

他出身貧寒小學輟業,肩負起生存的負擔,他靠打雜工做小生意積攢創業本錢,面對周圍的冷嘲熱諷他在國內率先引進衛生巾,他把一個小工廠打造成市值千億的職業帝國。他遵從市場規律敢於創新,許連捷要把恆安打造成中國的寶潔。


1953年,許連捷出生在福建晉江家境貧寒,他的父母希望他能夠連連告捷改變貧困的狀況,就給他取名叫做連捷。由於家裡擁擠不堪兄弟三個人經常睡在祠堂,小學沒有畢業他就輟學回家尋找生活的出路,12歲的許連捷一心想的就是賺錢,沒有本錢他把家裡值錢的東西拿去市場換錢然後再去農村收購雞蛋賣,那時候一天下來能夠賺好幾毛錢,可以買地瓜填飽全家五口人的肚子。年齡大點了他開始用自行車裝的芋頭賣甚至趕牛車,用牛車拉石頭,只要能夠賺錢再苦再累的活他都願意幹。很快許連捷發現牛車沒有競爭力了,於是換成了馬車再後來馬車逐漸變成了拖拉機、二手汽車。許連捷當時的想法就是只要鍥而不捨總會積少成多

,小生意讓許連捷的性格變得很兼任有耐心,他善於從小物件之中發現並且尋找商機

1979年,改革開放許連捷創辦起了服裝加工廠,破舊的房子變成了廠房,此時的許連捷既是廠長又是技術員,身邊的親朋好友開始向他靠攏。幾天的功夫這裡的農民搖身一變成了工人,工廠也開始收到大批訂單。從此許連捷的服裝廠沒日沒夜的生產,機器也從來沒有停過,4年以後服裝加工廠賺了50萬元,這是許連捷的第一桶金,那一年他剛好步入而立之年。

原來中國最早賣衛生巾是他?面對冷嘲熱諷他依然堅持

早期恆安工廠

許連捷真正的創業是從1985年創辦恆安開始,1984年一位技術人員拿著一疊設備說明書找到他,向他解釋說衛生巾當時在發達國家已經很流行並且已經使用了幾十年,國內有一些人用了一陣就買不到了很痛苦很難受,當時許連捷就認為這個產品價格不是太貴一般的家庭收入都能夠買的起,還可以帶來生活習慣的改變,市場肯定會越做越大。恆安創辦初始啟動資金沒有多少,幾乎是很多人都來入股靠20萬美元起家的,拿著湊來的錢許連捷引進了一套國外的生產設備開始生產安樂牌衛生巾。恆安成立以後,許連捷馬上和四個男業務員一起為了安樂衛生巾的銷售而奔波,甚至五個大男人上門推銷衛生巾。

原來中國最早賣衛生巾是他?面對冷嘲熱諷他依然堅持

早期恆安宣傳廣告

1986年,電視節目很匱乏,有一部香港連續劇《八仙過來》在內地深受歡迎,恆安在這部電視劇中插播廣告開始向城市發達地區進軍,不到兩年時間產品開始熱銷,十多條生產線不斷的運轉,五年以後安樂牌衛生巾在全國市場佔有率超過40%穩居銷量第一,衛生巾在大陸也一度被稱之為《安樂巾》。而此時的許連捷卻喜憂參半,他擔心企業一發展到頂峰下一步就是滑坡,而此事一份市場調查報告印證了他的擔心,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全國市場需求量在擴大但是生產廠家也日益增多,新產品層出不窮同行業老大的恆安市場佔有率卻一點點的在下滑,在這個時候許連捷去了一趟馬來西亞,有人說他是離家出走瀟灑去了,可在馬來西亞他白天跑市場晚上也是徹夜難眠。回來以後他開始進行技術設備革新,引進高端設備生產高端產品。可是高檔設備與中檔設備比價格相差5倍,有的股東開始猶豫了甚至極力反對,能夠做決斷的只有許連捷一個人,他想法是,只有引進高檔設備才能夠從根本上擺脫低水平的競爭,於是國際頂尖設備落戶恆安,一年以後恆安高檔衛生巾風靡全國大都市,恆安此後的發展蒸蒸日上。


原來中國最早賣衛生巾是他?面對冷嘲熱諷他依然堅持

1999年恆安的產品被評為全國馳名商標,此時的許連捷在應戰保潔等跨國公司時感到家族式企業存在管理弊端,開始通過上市進行一系列改革,短短几個月就勸退了41個創始人,他認為人都是有惰性的,恆安需要的是理性的工具。因此許連捷在今後的10年中重新進行了改革,他常說我是一個鄉巴佬要文化沒有文化要管理經驗沒有管理經驗,但是率先在晉江率先給企業引進現代公司治理結構,

許連捷的經商哲學就是賺熟客的錢,他所有決策的標準都是如何讓消費者成為回頭客,因此恆安一直維持不降價不斷地進行品類和營銷創新。品牌做出來以後山寨產品開始層出不窮,可是他卻回應說,嚴格來說這種山寨也是一種創新,中國人從來不缺創新的智慧只不過有時候將創新用錯了地方。在轉型創新的過程當中一定不要唯利是圖,在他看來創新不是創可貼不會一貼就靈,每次創新都要問自己究竟能夠為消費者帶來怎樣的價值。許連捷也認為企業能夠挺過難關靠的是講誠信,做企業幾十年他很少借錢但是大家都願意把錢借給他,他說恆安創業第一年過年沒有錢發獎金,他沿著山路一路借過去甚至街邊賣雞蛋的老夫妻都會二話不說的把錢借給他,連一張借條都不要。

許連捷目前的狀態是每天堅持游泳平日喝喝茶吃點地瓜粥和朋友打打球聊聊天生活也很簡單,不過也有一個曾經讓他非常頭疼的事情,他的三個兒子都是英國的海歸他想讓兒子繼承自己的事業,但是他們對父親辛苦從事的產業都不感興趣,許連捷覺的不做也不能夠強迫他們,他說我連小學都沒有畢業沒辦法指導他們,對於小孩的教育我沒有盡到做父親的責任。

許連捷反覆向兒子們強調的只有這樣一段話,要有寬廣的胸懷要學會與人合作即使是和他人合作也不要太計較一定要有別人獲利多自己獲利少的心態絕對不能夠貪小便宜。如果你有一次把太多的利益歸於自己,那麼你的威望就會大大折扣,要想服眾你得學會只佔利益的小部分。他對財富的理解是有多少財富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能夠為公益為社會多做一點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