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地震雲」真的有科學依據嗎?

海兒爾兄弟官方認證


地震雲當然沒有科學依據了!

首先,所謂的如圖所示的地震雲,其實與普通的雲彩根本沒有區別。而且這個概念一開始就是有些好事者在沒有任何氣象學根據的情況下提出的。經過氣象學家識別,所謂的地震雲都是普通的雲彩。因而,試圖通過無任何明顯特徵的地震雲來預測地震簡直是天方夜譚。

其次,在地震前其實是會有電磁波輻射的。因此與其期望通過虛無縹緲的地震雲預測地震。還不如探測地球電磁波輻射。我國也於2018年2月3日發射了張衡一號地震電磁探測衛星,因此可以利用此衛星和地面已有地震電磁監測臺站等來密切監測地球電磁波。這才是為地震監測積累數據,這才是正道!

總之,有關地震雲預測地震、動物異常預報地震都是不靠譜的,都不如抓住其背後的本質——地震電磁活動。


地震博士


什麼是地震雲?

對於"地震雲"的說法,其實並沒有一個總結性的結論,也並沒有指定哪種就是地震雲,所以你可以理解為"看起來很奇怪的雲"就可以了!

網上有很多形形色色的"地震雲",其實是可以用科學的角度來解釋的,大多數都是以高積雲或者積雲居多,因為這兩種雲是最容易形成網狀,放射狀,波狀等等,從而被人認為是奇怪的樣子!



地震雲真的能說明地震狀況嗎?

上面我們也已經說過了,其實並沒有地震雲,也不存在什麼雲能夠預報地震的!所以網上的很多傳聞都是可以解釋的,比如一些高積雲,積雲等等都並非不常見,只是這幾種雲是讓人覺得最為奇怪的一種天象而已!



說起天象,我們不由自主地想起古人!其實"地震雲"的說法從古至今就有過!據記載,在明朝年間就有記載說"震之預兆",其中預兆五就是"地震雲"!記載原文:"晝中或日落後,天際晴朗,而有云細如一線甚長,震兆也。"

說明這種相信天象的傳聞一直以來就有,特別是我國和日本民間對於這種傳聞的認可度是很高的!無論是從史記中對於地震的說法,都可以看見很多對於"奇怪雲"的強調與見聞!特別是在上世紀三十四年代,這種"天象"的傳聞與傳言更是讓人相信不已,當時比較有代表性的人就是一位日本人!他曾今在"地震雲"出現的時候預測過日本將會有大地震,結果兩天後果真有大地震發生,因此引起了極大的轟動與熱議!



後來這種傳聞傳入我國,也讓很多人相信不已,畢竟這是一種或許可以預測災難的方式,所以在那百廢待興,迷信思想較普遍的時期,還是有很多人選擇了相信!

不論是否說中地震的發生,但是在科學上的觀點就是:地震雲是不存在的!換句話說就是,"地震雲"這種說法是不受科學主流所接受的!根據美國地震勘探局研究表明,地震的發生與某種形態的雲沒有必然的聯繫!

最後,只能說對於"地震雲"的說法,目前已經絕跡於出版物和報刊上,但是在民間仍有大量的土壤!





關於雲的科普知識:

  • 雲是大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冷液化而形成的小水滴或者是凝華成的小冰晶!
  • 雲是地球上龐大的水循環的有形結果!
  • 地球以外的其它行星也會有云,但是不一定是水為其主要成分,比如金星上的硫酸雲!



最後,望採納!喜歡的可以點個贊或者關注我喲!也可以在下方留言區留言,讓更多人知道你!謝謝!


科學無處不在


地震雲其實最早只是一種民間傳說的現象,到現在為止都沒有關於這種地震雲的預測,地震研究也就是說地震雲其實並不是真實的存在,也並不能夠有效的預報地震的發生,其實地震雲只是一些看起來比較奇怪的雲彩現象,在網上隨便的搜一下地震源,可以看到很多不同形狀的地震雲圖片,像是一些放射狀或者是透光形狀等等各種各樣怪異的樣子。出現這種怪異的樣子在民間就被懷疑是天有異象,尤其是在早晨或者是晚上的時候在陽光的照射下,天空更容易出現這種怪異的自然現象。

其實地震雲最早應該是在1624年提出,那個時候意大利的傳教士在自己所著作的一本關於地震方面的書籍叫做地震解中,詳細的記錄了關於不同時期出現的這種地震雲,不過這些說法都只是民間的說法,並沒有得到科學驗證。但是之後在日本卻被髮揚光大,主要是因為日本市長鍵田忠三郎從上個世紀40年代就開始推廣這種地震雲學說,當時他觀測到天空之中出現了一條奇異的雲彩,就預告可能會有地震發生,結果這兩天之後日本真的發生了巨大的地震,由此這一說法被民間所普遍認可。

而地震雲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中國也是屬於比較獲得認可的時代,這主要是因為當時的中國基本上是處於百廢待興的時代,所以廣大民眾都希望能夠找到一種準確預報地震的方式,尤其是唐山大地震之後,全國上下幾乎陷入了恐懼和悲痛之中,所以在那個時候地震雲學說在中國的凝重之中廣泛地流傳開來。

隨著民間的熱情不斷的高漲,中國還成立了專門的地震雲研究會,不過這種地震雲的說法從那個時候一直到現在都並沒有被科學界所認可。關於一些科學界以及氣象方面的專業人士直接都拒絕這種學說。而美國方面的地質勘探研究部門,則明確的表示,其實這種地震預言跟地震發生並沒有任何的必然聯繫。中國氣象局也曾經作出過明確的表示,並沒有充分的證據能夠證明地震跟這種地震雲的出現有什麼內在的必然聯繫。

雖然這種地震雲在科學界不被認可,但是地震雲學說現在民間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到目前為止依舊有很多人都非常的堅信這種地震雲就是能夠預測地震發生的有效前兆,並且有一些民間的地震專家也認為這種地震雲能夠預測地震發生。

其實在早期的時候,地震雲剛剛被提出的時候主要是分為三大類但是在80年代之後,隨著科學界的不斷反對,這種地震雲的說法逐步的被取代,而到現在民間所謂的地震雲又被重新地提及,並且各種不同的分類越來越多。

不過現在民間的一些地震雲專家試圖提出一些理論依據來證明這種地震雲的科學性,像是比較普遍的熱量學說,也就是說地震在發生到時候地熱聚集一地陣發生的地震,地震帶岩石強烈意念力作用產生相互的摩擦,就會產生大量的熱量,而這些熱量從地表溢出,隨著空氣不斷的上升,便會形成這種地震雲。

雖然這些說法聽起來比較專業,但是經不起科學驗證和專業的推敲,現在地球上從地表到高空已經密佈著各種的監測儀器,不論是地表或者是天空之中出現什麼樣的異動都會被精確地監測到,如果在地震之前真的有大量的熱量從地表冒出,並且彙集到天空之中,那麼這些儀器不可能監測不到,所以這種地震雲的說法其實是並不靠譜的。


三豐


這不是“地震雲”,“地震雲”不是科學意義上的概念,雲和地震並無關聯,雲不是地震前兆現象,但“地震雲”的說法在民間長盛不衰,雖然已有氣象和地震方面的專業人士進行過多次科普。

\n

地震的發生是板塊運動的結果,是斷層應力調整導致,其他因素對此幾無影響。有些時候,無論什麼形狀的雲的出現,和地震的發生看似有了一些“關聯”,但並不具備因果關係,就像歌手蕭敬騰與大暴雨的出現一樣,即便有很多次的對應關係,但二者並無科學意義上的結果關係。

\n

“地震雲”的說法之所以流行,歸根結底還是我們對地震活動的未知和對地震破壞的恐懼,於是我們總想找到地震活動規律,習慣性把雲歸為地震前兆現象,但科學意義上的地震前兆並不包括地震雲。


\n

地震前兆是指與地震孕育、發生相關的有別於正常變化背景的異常變化,迄今已觀測到至少有數十種,大致可分為:地殼形變、地震活動和地震波參數、電磁和衛星遙感、地下水位和化學成分、地聲、地光和動物習性等。

\n

19世紀90年代IASPEI發起徵集、推薦和評選地震前兆活動,給出如下標準:異常必須與地震發生相關,必須重複觀測到,定量給出正常值和異常的差別,指出異常與地震的關係並進行統計檢驗等。

\n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對基於前兆觀測應用經驗性統計方法進行地震預測比較樂觀,但此後發生了一系列破壞性地震,幾乎都在毫無預報的情況下發生的,而在預測的一些地區,地震卻遲遲沒有發生,地震預報的科學難度要比原先預料的困難得多。


震長


地震雲沒有科學依據,在七十年代,遼寧海城地震前【大約】一小時,那是晚上九點左右,半徑150km,有地光反射到天空,大自然的現象千變萬化,現有的科學無法證明,有一點能證明事實,地震來臨之前,動物有反常現象,深井堰湖水在翻花,或是混濁。


乾緣6





今天下午陝西寶雞


用戶5403474414



這是昨天西安的雲,我在西安著麼久都沒見過這樣的雲。


PORSCHE銷售部副經理


當然不是所有條形排列的雲都意味著有問題或預示有地震發生,但就沒有人認真考慮過天空的雲層確實因受到地球磁場變化的影響而發生了變化?

地球板塊擠壓造成的能量會不會干擾地磁或者釋放某種波到地上?磁場的波動會不會擾動雲層產生規律性的變化(形狀)。

身邊很多人雖不是地震學院地震系地震專業畢業的地震專家或者地震博士,但總會想到或談起這些方面的問題,專家們就不能花點時間認真的研究一下?

哪怕研究出一個結果作為提醒或預防措施,即便有誤判的可能,也比萬一發生地震而造成的傷亡好很多。


銀河聯盟地球站



這是地震雲嗎


手機用戶54451586064


這不是地震雲,這是正常的雨後沒散的雲彩,所謂天上魚粼粼地上雨淋淋,意思就是這種雲彩代表剛下過一場連陰雨,城市裡人民很少看到,我小時候老家雨季的時候經常看到,大家別胡說八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