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父母到底應不應該為孩子買房?

綠銫地帶


【父母有必要為子女買房麼?】我覺得這個問題一般來說,還是要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1、現在一二線城市的房價都不算低,對於大多數年輕人來說,以一己之力買房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年輕人的購買力不足屬於普遍現象;


2、和日本等一些國家不一樣,國外的孩子是成年就視為獨立,需獨立生存生活,父母可以開始喜歡的事情,比如周遊世界等。但中國傳統文化由來已久,大多數的中國父母會對已成年子女進行幫助,結婚、買房、帶孩子等等事情上都少不了父母前後忙碌的身影。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國的特色之一;


3、有經濟能力的父母,不會等到子女20歲才考慮買房,畢竟買房對家庭來說也是資產配置的一部分,如果買到一些比較好的新房,因為市面上有一些限價盤,這個投資價值還是比較客觀的,所以父母基本都會早做打算,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


再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年輕人的貸款資格會比較好,可以有效的利用槓桿,首付也比較低,如果能買到限價新盤,其實也是一個更優質的資產,對家庭而言,這也是資產配置的一部分。


當然,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以上的這些說法,都是在家庭有能力承擔的前提下進行的,如果父母沒有這個經濟能力,那麼子女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要求,會透支老人的養老金,影響他們晚年的生活,這就是實質意義上的啃老,我們也是強烈反對的!真正有需求的年輕人還是要通過自己的努力,為自己創造更美好的未來,而不是一味的依靠父母!


孟祥遠


分享下我曾懟過得的一個人,他以為我與他兒子將來一定會在一起,在我與其子八字沒一撇時候,想讓我聽他話,做些我沒義務做的事情,去處理他們的家庭問題。在我看來,這是家庭私事,我沒義務也不應該去承擔這些,所以我拒絕了。然後他威脅我說他的兒媳婦首先得孝順,聽話,不然買房他不出錢。我回說父母那點錢(他家庭條件很一般)如果願意拿出來最好,如果覺得自己拿手裡心安,不拿出來我也不強求,也就幾十萬,我們年薪雖然不高,也有小二十萬,幾年也能夠攢夠,實在不行,也可以先買小戶型,後期換置。

我自己的父母,我從來沒想過用他們的錢去買房,他們辛辛苦苦幾十年,手機有幾個錢,父母是傳統中國人,基本不理財,全部存銀行,好幾回,告訴母親我最近理財賺了多少多少,她都說把家裡錢放我著,讓我投資。我直接告訴他們,於他們而言,存銀行是最心安的,那就存著吧,利息少點就少點。父親老說,雖然家裡不富裕,將來我結婚也要給多少給多少,我一直會告訴他,他們養育我二十幾年,已經是最大的恩惠了,未來,是我報答他們的時候。


yoyo7018


分享一下我的經歷。

研究生畢業以後到上海工作,父母就跟我說考慮買房的事情。因為家庭條件並不寬裕,父母節省了一輩子,給我讚了一點錢,說是買房用的。按照當時的房價情況,在上海,也就是個首付。

因為剛畢業,還有點傲氣,不想用父母的錢買房,所以就拖著一直沒買。然後,看著房子從六千到八千到一萬每平。本來能直接做首付的錢,在兩年後變成加上自己兩年的工資,加上老婆一方的錢,然後湊了一個房子的首付。


回到題主說的這個問題。 假設這個媽媽的家庭是普通人的家庭,富豪家庭考慮問題的方法和普通人不一樣,這兒不做討論。媽媽講的是很好,道理上完全沒問題。但從當前現狀出發,並不是年輕人努力工作就可以買得起房。十五年前,或十年前,年輕人通過努力還有可能自己買得起房子。但現在的情況,在杭州,以普通人的工資收入,工薪階層需要多久可以攢到首付錢?高薪工作有那麼多嗎?以26的年紀,有多少人能夠月薪過萬?即使月薪過萬。在房價面前又算的了什麼?談婚論嫁,買房,需要怎麼努力?創業?難道是要所有年輕人創業?暴富?這也不可能。這位26歲的兒子,真正面臨的不是說自己的不拼搏,不努力,而是在房價面前,看不到努力的意義。

如果媽媽堅持讓孩子自己靠自己的努力買房,那麼她首先就應該祈禱:房價從此不再增長,而收入在快速增加,那她還有可能看到他兒子在十年內買房。否則,只要房價還在漲,他就會發現,他兒子離買房越來越遠。


charlesccz


父母有必要為子女買房麼?十斗山認為,可買可不買。

有朋友會說,十斗山你這是耍滑頭。其實不然。

如今,眾所周知,房價高居不下,實在令一大部分人頭痛。又有朋友會問,那另一部分呢?另一部分正竊喜著呢。因為他們是高房價的受益者。這些人要麼是房地產商,要就是炒房者,要麼就是有房者。

開發商和炒房的,暫且不論。單說有房子的人,特別是擁有更多房源的人,他們可能是富人,也可能是佔先機者。想當年,房價讓一部分人還能接受的時候,就有一些有先見之明的人,幾乎是傾家蕩產,或者是借光所有能借的錢,包括親戚、朋友的,還有銀行的,買了房,到現在高房價時,大多能高枕無憂了。 從這個意義來講,如果父母有條件,那就給子女買房吧,畢竟誰也不知道到子女成年或有一定積蓄的時候,房價到什麼水平了。

當然,十斗山不是在鼓吹必須買房,而是有條件的可以通過此種渠道進行投資而已。

至於,沒有條件的父母,做子女的就不要強求父母買房了。畢竟,啃老是大不孝,同時也是不道德的。


如有不同見解,請關注十斗山微信公眾號:bbmskp,我們來聊聊。


十斗山


你好,沒有應該或者不該,但是百分之九十九的父母會給孩子買。

從法律上來講,或者說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講,都沒有規定父母為孩子買房,所以父母可以不給孩子買房,這當然說得過去。

但是話說回來,在我們中國,孩子是父母奮鬥一輩子的事情,不管是孩子上學,結婚,買房。基本都離不開父母的支持。再換句話來講,有的家庭就一個獨生子,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你不給孩子你給誰。你不為下一代奮鬥你為誰奮鬥呢?有的有錢人,給孩子的房子是幾套幾套的買。許多沒錢的農村家庭,即使買不起房子。父母奮鬥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生的積蓄,都拿出來給孩子結婚,買房。買房基本上是人們為之奮鬥的目標,所以,絕大部分父母會為孩子買房,即使買不起,想方設法也會支持一下。

所以,正是因為這麼多父母都會為孩子買房。所以當一些父母說不為孩子買房的時候,就會顯得有些說不過去。就好比家家孩子都上學,你說你不給你孩子上學。你甚至會受到孩子的怨恨。也會有許多人覺得你做的不對,即使你沒什麼過錯。只不過大多數人都這麼做,你沒這麼做,所以你變成了異類。

當然,你也可以想開點,就是不給孩子買。這也不是問題,我也覺得這沒什麼錯。

所以,這個問題,沒什麼該與不該,完全取決於你自己,希望這個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賀同學窮遊記


有能力當然可以買。

其實不需要把買房這點單獨提出來,父母在物質富裕的時候,為小孩提供更多的物質保障都是有必要的。

說得粗俗一點,人為什麼拼命工作,努力掙錢?一個是為了自我實現,自我享受,還有一點就是可以澤被後代。

自己所創造的財富雖然死不帶去,卻可以成為栽樹人,另後人乘涼。

有人會說,這對子女成長不利。

其實不然,如若上述邏輯成立,那麼古人不必留下任何書籍為後人傳道,大家自己摸索就行了。我們也不用考慮什麼可持續發展了,兒孫自有兒孫福,船到橋頭自然直。

早知道財富積累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於家族來說往往需要幾代人的付出與努力,才能獲得一定積累。後人可以在前人的肩膀上望得更遠。父母給子女解決了一定的後顧之憂,那麼子女就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其感興趣的領域,而不用為了生計而奔波,這也是古代科學家不少出身富裕人家的原因。

為子女提供物質保障與令其奢靡享受沒有必然聯繫,富貴人家也多有勤勉刻苦之子弟。國家為百姓提供一定的福利保障也是為了百姓安居樂業,而非驕奢淫逸。


宇宙超級無敵大白痴


這個問題也要根據各家的情況處理,不能一句話概括。我的觀點是父母應當儘量幫助子女買房。茫茫世界,芸芸眾生,我們這輩子能結交幾個人,親戚朋友有困難我們尚且不能置之不理,自己的子女有難處當然要幫了。各家情況不一樣,我們單說這一家,孩子26歲,要在蕭山買房。如果這孩子不務正業,是不能給他買房子的,而且千萬不能給他買房子。如果這孩子正常工作,日常生活自給自足沒有問題,就要核算整個家庭的財務狀況,考慮分期付款、銀行貸款等方式,能夠把房子買下,不影響正常生活,就應該幫助孩子買房子。如果根本沒有辦法買房子,也應該說明。如果你確實有錢,能夠出一部分甚至全部資金買房,而你就是不出,我認為不可取。一是,親情斷裂,以後就各顧各吧。二是,當你百年之後,留下一筆錢,孩子法定繼承,一點也不會感激你。當然,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不同,人生觀價值觀不同。有的人信奉寧肯我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只顧自己,照樣睡得香甜。但是,普通的中國老百姓,都是自覺不自覺地信奉寧肯孩子負我,我不負孩子。社會上,經常宣揚這人那人善舉,如果連自己的孩子該幫都不幫,合適嗎?


白頭髮黑頭髮


必要?有錢的父母當然為自己的孩子買房,但是沒有錢的父母呢?他們怎麼辦,現在房價這麼高,容易嘛?


問這個事的人,不知道多大,也不知道你想表達什麼?如果你在埋怨你的父母沒有給你買房子,不如你反過來,你可以為自己的孩子購買現在的房子信息你現在購買房子呢沒有?

如果你是為人父母,在問是否給自己的子女買房,這個問題不是必須的。如果你有錢的話,當然可以給自己的子女減少負擔是好的,如果不行的話,能解決自己就可以了,不要給孩子過多的壓力。


現在的房價真的很高,我們有的人可能一輩子也買起房,但是哪有有什麼呢,只要自己過得快樂就可以了,家家都有難唸的經,過好當下的生活就很完美了。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我們來到這個世上不是來磨鍊自己的,不是天上的神仙下凡來歷練的,所以我們應該享受生活,有錢過有錢,沒有錢也要快樂。

每個人陪你的時間很短,珍惜眼前吧。沒有人可以陪你一生一世的,好好對待現在待在身邊的人。

活在當下,珍惜眼前。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和個人看法,如有問題請在下面評論和討論。


給力視界


作為父母,給成年的子女買房是情份,不買,是本份。這事放在中國大家覺得還能理解,中國是人情社會,父母對子女更是如此。如果放在國外,長大成人的子女直接了當要求父母給自己買套房,這就是個笑話。

我們總是說,受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給人一條魚,不如教會人自己捕魚的本事。父母把你養大,給了你自我奮鬥的起點和平臺,剩下的就要靠你自己了。父母教你生存的技能,做人的道理,對於你來說,相對於房子來說,就是最大的財富。今天你可以讓家人給你買套房,明天也可以要家人給你買輛車,然後一直要求下去……?完全忘了自己作為一個成年人的責任和義務?假如有一天,父母已經無能為力了,該怎麼來滿足你無窮的需求?

再者來說,從法律意義上來講,成年人已經可以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了,如果自己有能力,就靠自我的奮鬥實現買房夢,自己沒能力,就安心積攢自己的財富吧。

所以,買房,主要還要靠自身。作為父母,可以在子女錢還不夠的情況下,適當幫一把,減輕點壓力。但讓父母大包大攬買房,不合適,也不可取!


觀房先生


俗話說得好,第一為個口,第二為個窩。無窩則不成家,當子女長大要成家時,父母有必要扶一把,置辦新房,這並非潮流所向,而是中華民族的傳承美德,這種觀念在農村鄉下特別濃厚

在城鎮,父母本身有一套房供一家人住,孩子長大了要結婚,房子不夠用了,這時孩子又無力單獨購房,父母會想辦法,傾一家之力幫孩子選購新房,就算背幾十年房貸也在所不惜。只因父母知道,自己乾死幹活也是為了子女過得好。

在當今的農村,父母更傾向於自己蓋新房。我們這一般是兩層半,造價30萬左右這樣舊屋換新屋,孩子結婚用房不用操心,父母同住無問題。在過去那個年代,父母用大水磚砌牆蓋瓦,也要造新房供孩子結婚用。村民均如此,自己那能不學呢?

故此,當子女長大又無力買房時,通常來講父母會出手相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