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 美文賞析——探尋古人蹤跡,感受詩詞之美

桃桃——“唐文情 · 孝文化”讀書會秘書組成員


美文賞析——探尋古人蹤跡,感受詩詞之美

古典詩詞傳承著文化,積澱著歷史,彷彿隔著千載卻又近在眼前,雖只有寥寥幾行字,卻是文有盡而意深遠的。

我從小就接受了古典詩詞的洗禮,印象中我最早會背誦的唐詩便是駱賓王的鵝鵝鵝,而真正激發我對詩詞興趣的卻是一本啟蒙讀物,《唐詩故事》。書中弄玉吹簫乘鳳而去,則天下詔牡丹花,崔護人面桃花相映紅的故事,總讓我遐想無限。愛上故事,逐漸愛上故事裡的詩,以後,古詩詞更是融入了我的生活,我的靈魂深處,在我的言行思想中流露,影響著我的氣質和觀念。讀古典詩詞猶如一幅卷軸畫正在你面前徐徐展開,閱讀雖近在咫尺之內,卻能產生有瞻萬里之遙的感覺。詩中有春夏秋冬,也有風花雪夜,還有山水風光,名勝古蹟,可謂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東風動百物,草木盡欲言”。

看看那雲飄過的天空,花開過的枝椏,鳥棲過的屋簷,你就會知道,詩詞猶如是撫摸心靈最溫暖的手,在浮躁的生活中,詩詞如清茶,為我降溫解暑,使我心歸寧靜。在我欲將心事付瑤琴時,與我暢談,在我離情別緒難窮盡時,給我以慰籍,在我徘徊不決時告知我“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我也曾經歷“年少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少不經世,最後卻是“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的心路歷程。

在詩詞中,我常常為一字一句而觸動,精雅的詞語,淋漓盡致的代替萬物發言。每首詩都是詩人的影子,是詩人心情的寫照,當我處在某一情鏡時,自然就想引用來抒情,頓生當代相知或有緣之慨,會有一種朦朦朧朧的美妙感覺湧上心頭。這也許就是所謂的“精移神駭”吧。

在古詩詞中體會審美意蘊,重溫人間真情,感悟人生哲理,領略自然之美。詩詞之美,美在聲律,美在辭藻,美在意境,更是美在每一首詩背後時代和一個個鮮活的歷史名人。

“自古英雄盡解詩”。李白的詩——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是他豪邁奔放的激情;“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是他清新飄逸的情懷;“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又是他想象豐富,意境奇妙的遐想。“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則是他的傲骨。“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安得廣夏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是杜甫愛國憂民,飽含血淚卻還想著兼濟天下的悽楚,亦是時代的縮影。“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是他晚年的無奈和感傷。 “千古第一才女”之稱的李清照——一位降落人間的仙子,她的出現驚豔了時光。她有著“莫道不銷魂,人比黃花瘦”的拈花含笑兒女情長;有著“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的哀愁悲傷;有著“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豪壯感嘆。她的詩彰顯著的她靈氣和骨氣。蘇東坡有著“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大氣,有著“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哀傷,又有“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情”的樂觀豁達,亦有“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的調侃。看似滿紙荒唐言,卻恰好詮釋了“誰似東坡老,白首忘機”。

縱觀歷史,文人騷客燦若星河,或仗劍天涯,叩天問地;或倚坐筵席,對酒當歌,行曲水流觴之趣;或微搖櫓槳,舟載星輝,賞清風明月;或憑欄遠眺,情思惆悵,遙寄遠方。所著妙文佳句,一首首,一闕闕,鑄就詩詞文壇,寫情則沁人心脾,寫景則在人耳目,述事則如口出,這些貫穿古今的文字,牽動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詩詞於我而言,是“相看兩不厭”的,詩詞讀之有味、誦之有情、品之有悟。在詩詞世界裡,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那一方靈秀天地,在繁忙的生活中偷得浮生半日閒,品讀詩詞——日與古人會,自可少浮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