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林沖買刀花費1000貫,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

門外行的知音


林沖屬於宋朝的人物,根據高俅推算,還是處於北宋宋徽宗時期,先不說這把刀值不值這個價錢,我們就單純的按照這個數據與相關規則計算,下面跟著我一起來做好玩的數學題。就以米價為基準。



那時,一市斤為640克,一石有92.5市斤,這樣一計算,一石總共59200克,約等於60千克。一石米的價格在一貫左右,有的甚至高達二貫,三貫。

以現在的大米每公斤4塊的價格計算,結果是240塊錢。那麼1000貫錢,也就是24萬塊。也就是說林沖買把刀花了24萬。這是什麼刀啊?也太貴了吧!



不過想一想,在《水滸傳》第七回,也就是“ 花和尚倒拔垂楊柳,豹子頭誤入白虎堂”,釋然了。這口刀只是一個噱頭,目的是引林沖進白虎堂。刀實價2000貫,被林沖砍到1000貫買下,不久便有人來找林沖(好巧啊),讓他把刀拿上,高太尉要看這把寶刀。

也正是“豹子頭誤入白虎堂”。


三叔小記


這個問題想必引發很多人的興趣,按學界共推的黃仁宇先生《中國大歷史》的算法,林沖的這把刀今天的市值是39萬元人民幣。

黃仁宇先生是怎麼推導的呢?這是一個有趣的過程,黃先生按宋時的黃金與銅錢的等價公式,1兩金=10兩銀=10貫錢,以黃金的價格作為基準來換算的。

我們知道今天的黃金金價格基本在400美元一盎司上下波動,取中間值400美元,1盎司=28.3克。宋朝1市斤等於今天的640克,我們都知道半斤八兩,宋1市斤是16兩,640除以16,宋代1兩為今天的40克。40除以28.3再乘以400美元,這樣一換算宋代一兩黃金相當於565美元,以今天美元對人民幣比價6.9元計算,相當於人民幣3899元。宋代一貫銅錢相當於今天的390元。

哈哈,推導過程不像你想的那麼複雜吧,但現在文史界佔主流的就是這種算法。

林沖買刀化了1000貫,摺合成今天的人民幣應該在390000,39萬元人民幣。如果黃老先生的計算方法真的無誤的話,林沖並不寒酸,當是一時的富豪。

還有趣嗎?歡迎留言,請您關注《老耿雜談》。


老耿雜談


中國有個詞語:半斤八兩!古代秤的計量單位是十六兩為一斤,所以說半斤就是八兩!(詞的意思為:彼此一樣,不相上下。)



從古代秤的斤數,就能推測出這把刀的錢數。

這刀當時賣的價格,也許就是1000元,合成現在價格,最多也就是一萬元人民幣!

過去工資也許沒有今天的這麼高,金銀價格也不會高,要是價格高,黎民百姓手裡怎麼還有散碎的金銀呢?如今的百姓手裡怎麼沒有金銀呢?過去朝廷查抄敗類們,最多抄出幾百萬兩銀子,或者抄出幾個破瓷器。



如今的金銀財寶,字畫,古董其實都是人們炒起來的,所以才顯得它們值錢了。就像現在房價一個德性,過去60年代,我姥姥家的八間房子,一處院子才賣100塊錢,要按現在的價格賣最少也得600萬往上,這還是估計最低的價格!現在的秤不但兩數少了,而且價格還高了!



所以說這把刀價格最多也就是如今的一萬塊錢。人們要是愣往上估價一千萬也是它,一個億也是它,就像拍賣的破銅爛鐵的東西似的,明明知道不賺錢,可是人們一個勁的往上喊價。還有現在有些人寫了幾個字,還有些捧臭腳的人買了,還給他幾千萬呢,何況這把“稀世珍寶”刀呢……!


春天來了7270


1000文等於1貫,1000貫等於100萬文,這等於現在多少人民幣呢?下面讓我給大家算一算!

按照工資算

在東京汴梁,一個砍柴工每日賣材的收入大約100文錢,一個婦女給大戶人家做僕人也查不多這個收入。所以,這應該是汴梁大多數人的收入水平。2017年,北京平均月工資是9791,每日收入大約是466元,也就是說當時是1文約等於4.66元,1000貫就是466萬元。

看來這把刀還真是挺貴的。

按照菜價

在東京汴梁,在飯館點一碗肉菜要10文錢。今天如果去一個酒店吃飯,一盤炒菜怎麼著也得50塊錢吧。

按照這個比例,1文錢等於5塊人民幣,1000貫錢就等於500萬人民幣。

按照房價

帝都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房價,現在北京六環的價格都要上7萬了,在二環裡,一所普通的房子就得上千萬了。

其實北宋時期汴梁的房價也不便宜。對於普通人來說也是高山仰止。蘇轍在晚年曾在汴梁買了一所普通的房子,共花費9400貫。按照這個比例,1文錢約等於1元人民幣,那麼1000貫等於100萬人民幣。按照這個比例,林沖買的這把刀值100萬人民幣。


看來林沖真是個土豪,這把寶刀值100萬人民幣到500萬人民幣。


歷史風暴


對於這個問題,沒有必要那麼較真。

林沖是北宋人,我們就拿北宋名臣包拯的工資做一個比較就知道。

包青天包拯的工資那是相當的高。他的年薪大約21878貫錢,按照當時的購買力(主要是看能買多少糧食),每貫銅錢相當於現在625元,21878貫銅錢就是1367萬元!(這個折算比例,是很多專家經過考證得出來的,應該比較靠譜。)

有人認為,北宋初年與末年,同樣一貫錢,購買力差很多。不能一概而論。我覺得沒必要那麼較真,大家有一個大致的概念就可以。

21878貫四捨五入,就是2.2萬貫。是1千貫的22倍。剩下的就是簡單的數學題了。

可以用1367萬元除以22,等於621363.63元。乖乖,62萬啊。

也可以用625元乘以1000,等於625000元。還是62萬。

一把刀,62萬。現在的頂級名刀大概也是這個價錢吧。本人對刀劍一竅不通,還請方家指點。現在到底還有沒有這麼名貴的刀劍。

林沖這麼有錢,60多萬買一把刀,眼睛都不眨一下,說明這點錢對他來說不算什麼。估計林沖家裡起碼有幾萬貫錢,也就是現在幾百萬元。

真是家大業大,怪不得不願意上梁山呢。誰捨得這麼大一份家業啊。


上將噯福斯


水滸說得是北宋徽宗時期的事件!

1、徽宗趙佶自幼養尊處優,逐漸養成了輕佻浪蕩的性格,愛好筆墨、丹青、騎馬、射箭、蹴鞠,對奇花異石、飛禽走獸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在書法繪畫方面,更是表現出非凡的天賦。

但是對於政治趙佶就是個白痴,重用蔡京和宦官楊戩,使得當時的天下大亂,王安石變法後的太平世界逐漸的變得混亂了!

政治完了,經濟更是很混亂!

2、當時市場通行的貨幣是銅錢,因為白銀的開採量不大,所以白銀是國家儲備。

唐朝時規定的一兩銀子摺合1000文銅錢,宋朝王安石變法後規定了“貫”這個流通單位的重要地位。所以宋初期是:一兩銀子=一貫錢=1000文銅錢!(漢代叫緡” ,清朝叫做 “吊” )

3、到了趙佶時期銅錢的鑄造也是很混亂的,因為國標、地方標準、甚至還有私人標準的鑄錢標準。使得當時的在流通的銅錢在大小、含銅量上有很大的差異!

所以一貫錢具體的銅錢數量取決於銅錢的質地。整個宋朝時期按照年號鑄造了57中銅錢!

4、現在出土的宋代錢幣的重量有巨大差異,趙佶時期的“聖宋元寶”和“崇寧通寶”每枚重4.5克,一貫錢相當於是4.5公斤。

(腰纏萬貫這個詞只是形容詞罷了!真帶10000個銅錢,這人得累死!)

每枚4.5克的“聖宋元寶”和宋朝初期的銅錢“宋元通寶”相比,他們的重量比是:1:1.5。也就是趙佶的錢很輕,所以在白銀固定為一兩的情況下,趙佶時期一兩白銀等於1500個銅錢!也就是1.5貫!

那麼就算出來林沖買刀的1000貫錢其實是666.7兩銀子!

5、《宋史食貨志》是1097年修築完畢的反映宋朝實事的著作,趙佶是1100年當的皇帝!基本可以參照!

《宋史食貨志》記載,“米石不過六七百”,也就是一石米要均價650文錢!

宋朝的一石約等於66公斤!

按照現在超市最便宜的米每公斤2.5元計算,宋朝的一石米是165元人民幣!

按照一石米要均價650文錢和165元人民幣直接換算得到:接近一人民幣等於四文錢!

那麼趙佶時期一貫錢也就是1500文,摺合人民幣是375元!

林沖用了1000貫錢買了那把寶刀!也就是:1000×375=375000元人民幣!

6、《宋史·職官志》中記載了,趙佶時期官員的俸祿較之建國初期時加薪了!加了20%!

三師、三公等勳臣,由原來的100貫增至120貫。

御史大夫、六部尚書等大臣,由原來的50貫增至60貫。

鄆城縣縣令時文彬當時的俸祿是15貫錢!

由此看出來那時的工資和林沖的花銷一比。林沖確實是大手筆的花銷!

林沖就是個沒有品級的“三級軍士長”因為享受正營職待遇,最多的工資也就是15貫錢!一年180貫錢!相當於5年半的工資!

考慮到林沖有個好老丈人 “王教頭”這個一級軍士長的工資是享受師級幹部的待遇的30貫錢的支持,應該還能花得起!加上林沖老婆賢惠會理財,林沖應該花得起的!

再有就是晁蓋他們劫的生辰綱價值十萬貫,梁中書給他老丈人蔡京送賀壽禮應該夠重了!價值人民幣3750萬啊!


杜陵閒人


宋史專家王曾瑜先生在《岳飛新傳》第七章提到,朝廷給岳飛“支付六萬石米,四十萬貫錢,以作軍需。四十萬貫錢以十萬兩銀和五千兩金折支”,大致上,1兩黃金=10兩白銀=10貫銅錢=10000文銅錢。如果把黃金當作一般等價物,換算成現在的人民幣,宋代一貫銅錢大約相當於人民幣465元。林沖買刀花費1000貫,相當於人民幣46.5萬元,一輛奔馳E300L級的價格。

古代一把刀這麼貴,動輒要幾十萬?這還算便宜的,楊志賣刀,要價3000貫,相當於人民幣139.5萬,可以輕鬆拿下一輛瑪莎拉蒂350Hp。難怪古話說,窮文富武。古代人玩刀就好像現代人玩跑車,是一項十分奢侈燒錢的愛好。

一把刀而已,古代為什麼這麼貴呢?回答這個問題,需要了解一下冷兵器的歷史。自漢代以後,冷兵器以鐵器為主。鐵礦石很常見,但是在古代,要想冶煉鍛造出特定硬度和柔韌性的鋼材,製作成堅硬度、鋒利度、耐磨性、彈性等指標都趨近於理想化的刀劍,卻十分困難。

我們都知道,一般來說,鋼鐵的碳含量越高,硬度越高,但是脆性也越大。在鋼鐵當中加入鎳、釩等微量元素,可以提高鋼鐵的韌性、抗鏽耐腐蝕性。科學的鍛造和淬火,可以改變鋼鐵內部組織結構,增強鋼鐵的強度以及抗震動等性能。這些工藝工業條件下,自然不是什麼難事,可是在古代手工業條件下,想要對鋼鐵的碳和微量元素配比進行精確調節,然後合理鍛造,難度還是相當大的。

春秋以後,中國的鋼鐵冶煉主要是“塊鋼法”。當時用木炭做燃料,爐溫比較低,達不到鐵的熔鍊溫度,煉出的鐵是蜂窩狀的固體塊,質地軟,雜質多,延展性差,經過鍛打成為可以使用的熟鐵。

人們在鍛打塊鍊鐵和熟鐵的過程中,需要反覆加熱,鍛打,摺疊。在這個過程中鐵吸收木炭中的碳份,提高了含碳量,減少了夾雜物,成為鋼。這種鋼組織緊密、碳分均勻,適用於製作冷兵器。後來工匠就有意識地增加摺疊、鍛打次數,一塊鋼往往燒燒打打、打打燒燒,重複上百次,這就是所謂百鍊鋼。百鍊鋼的碳分比較多,組織更加細密,成份更加均勻,所以鋼的品質提高,主要用於製作寶刀、寶劍。

在手工業時代,世界各地打造刀劍的工藝千差萬別,但冶煉、滲碳、鍛打的原理基本相同,都需要付出非常大的勞動量,而且是“摸著石頭過河”,工匠只能憑經驗完成每個工序,廢品率極高。

古代比較優秀的刀劍,都要經過滲碳和摺疊鍛打,表面會顯現出鋼鐵多層複合留下的層次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花紋鋼,西方稱大馬士革鋼。這樣的一把鋼刀,單就冶煉、鍛打付出的人力而言,起步價上萬已經很正常。

還有一點我們必須明白,在冷兵器時代,刀劍無論對於個人還是國家,意義都是非同尋常的。古代以冷兵器為主戰兵器,擁有一把學鐵如泥的鋼刀,可以行走江湖,上陣殺敵,宮廷獻寶,和我們現在僅僅拿來賞玩不可同日而語。小說當中,為了一把屠龍刀,江湖上掀起幾十年的腥風血雨,想來也非憑空杜撰。

由於手工生產的不確定性,當某一年某一天某個鐵匠打造出一把性能十分優秀的寶刀,消息一出,眾人爭購,很快就被人高價買走,拿去實現個人理想。現在網絡遊戲裡一件可以讓角色戰鬥力飆升的極品裝備,價格都能炒到人民幣幾十萬,何況這還只是虛擬的古代戰場,真正的冷兵器時代,為了一把寶刀有的連命都不要,區區金銀又算得了什麼。

現代的摺疊鍛打花紋鋼刀,沿用的就是古代手工製作合金鋼工藝,中國古代叫百鍊鋼,西方叫大馬士革刀。日本武士刀的皮部、心部是用不同材料鍛造而成,皮部常用含碳量1.3%左右的玉鋼製作,先把玉鋼鍛成許多小塊,然後積疊鍛合,再橫向、縱向摺疊,反覆摺疊23次。心部常用含碳量稍低的“庖丁鐵”與“玉鋼”混合鍛打,比例為2∶1。鍛合後還要摺疊10次以上。因此,日本武士刀也是摺疊鍛打的產物,製作工藝更為複雜,因此成本更高。不過現在國內仿製的日本武士刀,往往只是在形制上模仿,因此售價也高不到哪去。

我是匠人工坊的手工刀匠,傳承古法制作手鍛大馬士革獵刀,茶刀,香刀。有興趣的可以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匠人工坊。最後問題來了,如果擺在你面前一把絕世寶刀,也一輛瑪莎拉蒂,你選哪個?


knife名刀


小說描寫可能誇張。

北宋是官員收入最高的朝代,宰相月收入幾百貫,可以養活一大家子包括傭人歌女等,生活豪華。普通小商小販一個月可以掙幾貫就能養家餬口。

楊志東京賣刀時,牛二說一把切菜刀才30文錢。所以林沖買的什麼刀值一千貫?黃金刀?誇張無疑。

所以一千貫真是一筆很大的錢。按照一貫200-300塊錢算來,相當於今天20-30萬鉅款!

補充: 看了下水滸第六回,原來林沖買刀是被高俅套路了,高俅把自己的寶刀拿去讓人在集市上叫賣,林沖買走。高俅就以賞刀的名義騙林沖誤入白虎堂。


明史林泉


首先,看看林沖花費1000貫,是什麼樣的概念。看了一些答友的回答,有說相當於人民二三十萬元,也有說甚至要四百多萬元。古時一千錢為一貫,一千貫就是一百萬錢,也就是說林沖用了一百萬枚銅錢買了這口寶刀。想來是很大的一堆,按一百枚銅錢一斤算的話,也有一萬斤。不知道那個賣刀的漢子是怎麼把這麼多的金屬運走的,順豐還是圓通?

其次,再看一下這把刀的賣相:“青光奪目,冷氣侵人。遠看如玉沼春冰,近看似瓊臺瑞雪。花紋密佈,如豐城獄內飛來;紫氣橫空,似楚昭夢中收得。太阿巨闕應難比,莫邪干將亦等閒。”前面的比喻句就不說了,太阿、巨闕、莫邪、干將,這些都是古時有名的寶劍,卻也比不過這口寶刀,想來是一把好刀,大約也值得這一千貫錢。

最後,說一說林沖為何要花這麼大的價錢來買這口寶刀?按照常理推的話,林沖是習武出身,又是有名的英雄,所謂自古英雄愛寶刀。可是,這又有些牽強。我們都知道,林沖使用的兵器是槍,擅長的武術是林家槍法。所以,他沒有必要因為喜歡就花那麼大的價錢去買一件不用的兵器,而且,這麼大一筆數目,事先也沒有徵求林娘子的意見。與他隨行的花和尚魯智深也是習武之人,也喜愛兵器。可是他趁手的兵器是渾鐵禪杖,所以他對這口寶刀就沒什麼興趣。林沖拿著刀讚不絕口,魯智深只說了句:“灑家且回去,明日再相見。”

因此,林沖斥巨資買刀並不是因為對寶刀的喜愛,並不是所謂的英雄愛寶刀。這裡面有一個不可告人的秘密:林沖要行賄!給誰行賄?就是那個頂頭上司高俅高太尉。林沖買刀是在什麼時候?正是高衙內兩次調戲林娘子不成,無比懊惱之際。林沖心裡清楚,高衙內一定會搬弄高俅來擺佈自己。高俅是頂頭上司,隨便弄幾雙小鞋,林沖都吃不了兜著走。高俅喜歡寶刀,並且府裡面也“有一口寶刀,胡亂不肯教人看”。林沖正是投領導之所好,所以才花重金買下這口寶刀,行賄領導。送名人字畫都弱爆了,要送就送寶刀,不過現在寶刀不好遇了。


閒砍名著


林沖買刀花了一千貫,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

第一,林沖買刀的時期,應採信《水滸傳》作者所處時期的元末明初?還是採信林沖、宋江等人存在的北宋末年?

眾所周知,《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所處的時期是元末明初,而宋江等人所處的時期,則是北宋末年,這裡邊差著兩三百年呢。兩百多年的歷史,錢財的價值浮動很大,取信哪一個呢?《水滸傳》中的生活細節,是作者根據自己的常識進行的寫作,還是詳細調閱了北宋末期的檔案,進行了物價等方面的推測呢?

多數學者認為,《水滸傳》是從宋朝開始就有的一個話本,又糅合了元代的一些細節,到最後是施耐庵對其進行了編纂、整理和潤色。因此,其中的生活細節,彙集了宋、元、明三朝的特點。而先前在《大宋宣和遺事》中不存在的情節,基本可以肯定是後來的人往上添加的,林沖買刀即是其中一個。

林沖買刀花1000貫,等於現在多少人民幣?

從北宋到南宋,白銀與銅錢比價浮動比較大,這體現了銅錢的緊縮和濫發的狀況。在元明清時期,通常,一兩白銀總歸是在1000文左右(不同的時間段,從700文到1500文不等),朱元璋時期又定400文為一貫。《水滸傳》中緝拿盜賊賞賜的三千貫、一千貫(比如通緝魯達),到底等同於多少文,又到底是多少兩,是個很大的問題。

我們先不管這些,只說白銀。

南宋至明清,小工(柴薪皂隸)月入通常就是二兩左右,屠戶年入三十餘兩,賣油郎一年能有二十兩白銀,縣令工資一年45兩左右。故而,這個一兩白銀,也就大略等同於現在(2018年)的1500元人民幣左右。

你看,林沖花1000,是不是就等於一兩白銀,等於花了現在的1500塊錢呢?

不是。

林沖花的是1000貫,而不是1000文,根據很多人的說法,1000貫約為1000兩白銀,那就是150萬元人民幣?

也不是。

《水滸傳》最後不願當兵的賜錢200貫,林沖一年到頭的工資也就200貫,一貫則不可能等於一兩,林沖的工資約合五十兩白銀,而南宋時期,一度40萬貫銅錢等同於10萬兩白銀,這就意味著,林沖買刀的1000貫,應當是250兩白銀左右,也就是現在的三四十萬人民幣,是普通工人幹一二十年才出得起的。

這個價值大略是對的,明清時期,達官貴人們玩的腰上掛的小小的鼻菸壺,一個就需要數百兩。而林沖買的刀,是奸人夥同高太尉出賣的一把的確上品的寶刀。林沖十分想買這把寶刀,最終忍痛割肉的:

林沖接在手內,同智深看了,吃了一驚,失口道:“好刀!你要賣幾錢?” 那漢道:“索價三千貫,實價二千貫。”林沖道:“價是值二千貫,只沒個識主。你若一千貫時,我買你的。”那漢道:“我急要些錢使;你若端的要時, 饒你五百貫,實要一千五百貫。”林沖道:“只是一千貫,我便買了。”那漢 嘆口氣,道:“金子做生鐵賣了!罷,罷∶一文也不要少了我的。”林沖道: “跟我來家中取錢還你。”

林沖作為一個武藝很好的普通教頭,一年的薪酬也就200貫(合月薪6000~7000元),他怎麼能買得起那麼貴的東西?

這就好比有的人家裡有點小積蓄,攢了點錢,想要買一輛二三十萬的轎車一樣。是挺貴的,但也不是真出不起。於是回到家,和老婆商量買刀的事,老婆還答應了。林沖買了刀,興高采烈,把這口刀翻來覆去看了一回,喝采道:“端的好把刀!”當晚不落手看了一晚,夜間掛在壁上,未等天明,又去看刀。

寶刀配英雄,寶刀很貴,可能讓壯士傾家蕩產。故而壯士失落時,只好賣刀為生了,比方說楊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