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失去右臂36年他用左筆寫出勵志人生 “金正體”將入中華字體庫


1963年春天,仕金正出生於莒縣庫山鄉仕家溝村。從學校到社會,一路走來順風順水。1982年,是仕金正人生的十字路口,命運出現重大轉折。這一年,他在磚場工作時,不幸被機器絞斷了右臂。仕金正被工友們緊急送往醫院搶救,在昏迷了3天后,仕金正終於甦醒。醒來後,他突然發現自己的右臂沒有了。 "

剛出院的那段時間,仕金正非常脆弱敏感。走在村子裡,一些七八歲的兒童有意無意的一句“快看,他少了一條胳膊”,讓他無比難堪,心裡就像被針紮了一樣。趕緊躲開,跑到家鎖上門,難過的抽泣。慢慢的,仕金正開始通過練習書法,使自己逐漸冷靜下來,並用刻苦練習書法的方式,抒發內心的苦悶,勇敢的向命運挑戰。 "

仕金正的虛心好學與堅韌品質,打動了“莒縣書畫六老”之一的王玉寬先生。1985年的冬天,在一個風雪交加的農村大集上,騎著自行車在管帥大集上買年貨的王玉寬老先生,無意中遇到了仕金正,一番交談,王老先生頓生惺惺相惜之意。當他聽說仕金正練習書法,一直都是使用廢報紙時,連忙說,“那怎麼能練出字來?明天你到我家,撿點宣紙頭。”仕金正一聽大喜過望,覺得自己遇到了貴人。 "


蒼天不負有心人,隨著時間推移,仕金正從一個對書法創作一竅不通的門外漢,慢慢成長為山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書法師、中國殘聯文聯會員、中國還謝書畫家協會德藝雙馨書畫家、日照市書畫聯誼會會員、莒縣七、八、九屆政協委員。 "

2017年5月,濟南一家文創公司找到仕金正,請他書寫一套楷書字體錄入中華字體庫,從此他開始了長達半年的寫作。9300多字,155張宣紙,每天站立6個小時,寫壞了8只毛筆,一套字體歷時半年———凝聚他近40年心血的楷書字體終於問世。 "

這種字體既有柳體的風骨,又兼具趙體的圓潤與歐體的秀麗。對於普通人來說,不久的將來,在電腦中又有一種美觀的叫“仕體”或“金正體”的字體可供選擇。 "

作為一名殘疾人,仕金正懂得殘疾人內心深處的痠痛。他積極參與殘疾人公益事業,投身社會公益事業活動,發揮自己的特長,為殘疾人事業獻愛心。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撫慰殘疾人朋友。近幾年,仕金正先後參加大型公益活動30多場次,義捐作品260多幅,為殘疾人事業無私奉獻。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