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5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韋應物的懷人詩淡雅慰藉耐人尋味

唐朝號稱詩國,重量級的詩人如群星璀璨,盛唐詩人有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中唐詩人有元稹、白居易,晚唐有李商隱、杜牧,類型詩人如高適,岑參等。而韋應物在唐朝詩人中絕對是非常有特點的一個,他和杜甫相提並論,有“沉鬱杜工部,淡雅韋蘇州”之稱,他的詩風格鮮明,有獨到之處。這首《秋夜寄邱員外》就是他淡雅詩風的一個體現。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韋應物的懷人詩淡雅慰藉耐人尋味

《秋夜寄邱員外》

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邱員外名叫邱丹,是蘇州人,韋應物當過蘇州刺史,和邱丹有過不少的交往。邱丹也曾經當過尚書郎,但因為內心恬淡,後來辭官歸隱,到杭州北面的臨平山學道,韋應物和邱丹惺惺相惜,這首詩就是在秋夜裡思念在臨平山的邱員外所作。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韋應物的懷人詩淡雅慰藉耐人尋味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開首講韋應物自己,說自己在秋天的夜裡想起了邱員外,於是走出門去,一邊散步一邊給邱員外寫詩。這兩句即景即事,彷彿隨口說出一樣,但這兩句詩又自有妙處,妙在詩句裡非常微妙的照應關係。懷君和散步照應,秋夜和涼天照應,因為懷君所以夜不能寐,起來散步,而時值秋夜自然天氣轉涼,所以在吟詠的時候也會覺出微微的寒意,這就是“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這兩句詩看似自然而然,毫不費力,其實關聯巧妙,獨具匠心,這是結構安排的好處。而感情把握的好處在於,大多數懷人詩感情都比較濃烈,如李商隱《夜雨寄北》開頭就是“君問歸期未有期”,“君”和“我”之間的殷殷期盼溢於言表;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獨在導鄉為異客”,對親人的思念一目瞭然。韋應物的這首詩雖然也寫懷君,但卻不動聲色,簡直如同客觀敘事。可是看到“秋夜”、“涼天”這兩個詞,又讓人覺出隱約的悽清和孤寂,看到“散步”、“吟詠”,也會察覺到詩人攬衣徘徊、思念友人的情意。而這種孤寂和情意又含而不露,這就是淡雅。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韋應物的懷人詩淡雅慰藉耐人尋味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詩人盪開一筆,從自己跳到遠方的邱員外,邱員外正在臨平山中修道,他此刻也應該沒有入睡吧,空山寂靜,他一定能聽到松子落下的聲音吧。仔細品味,這兩句話太有味道了,前兩句是實寫,到這兩句,純然是想象,是虛寫,正因為虛寫,就寫的特別空靈。邱員外是一個棄官修道的高人,這樣的人怎樣去表現呢?詩人用了兩個意象,一個空山,一個松子。唐代詩人中,王維最喜歡空山,寫了好多關於空山的詩,如“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等等。而韋應物也喜歡空山,除了這句“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還有“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人在空山之中獨來獨往,一方面是遠離紅塵喧囂,另一方面更是擺脫世事紛爭,內心自然會有一種虛懷若谷的寧靜,這也正是幽人該有的心境。而松樹和松子,在中國的文化傳統中都是高人隱士的標配。如李白的《聽蜀僧浚彈琴》“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是拿松樹配高僧,賈島的《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是拿松樹配隱士。松樹高大挺拔,經冬不凋,最符合人們對高人逸士的想象。而松子一向被認為是神仙吃的食品,所以無論空山還是松子,本身都意味著隱居生活、神仙姿態。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韋應物的懷人詩淡雅慰藉耐人尋味

而“空山”、“松子”這兩個意象又怎麼聯繫在一起呢?詩人用了一個字——落,這個“落”字用的太好了,第一個好處,這個詞一出來,季節感也就出來了,空山之中,一切都遵循著自然軌跡,春天山花自開,秋天山果自落,一句“空山松子落”正呼應了前面的“懷君屬秋夜”,是典型的秋日之景,這就是季節感;第二個好處,“落”字一出來,山也就活了,本來空山也罷,松子也罷,都是靜態的名詞,而“落”卻是一個動態,松子一落,不僅僅讓詩句有了動感,也打破了空山的寂靜。那空山是不是因此就不寂靜了?卻又不然,因為松子太小了,而空山太大,松子一落,看似一動,卻只能把空山襯托的格外寂靜,這就是所謂的“蟬噪林欲靜,鳥鳴山更幽。”從靜到動,動而能靜,這山就活了;第三個好處,還把下一句詩順理成章地引出來了,“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空山之中,一顆松果掉落在地上,這是何等細微的聲音,這樣的聲音,誰會聽到?只有那不眠的幽人才會聽到,這句詩和王維《鳥鳴澗》裡所寫的“人閒桂花落,月靜春山空”有相同的妙處,都是空山之中,都是不眠之人,都聽到了大自然最細微的聲音,這是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在於,王維詩中的人,在精神上非常孤獨,他只和大自然在對話,他只沉浸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他心裡無人。但韋應特詩中的幽人,其實是個被朋友惦念,也惦念著朋友的人。秋夜之中,他的朋友因思念他而徘徊,而他也因為思念朋友而無眠。一顆松果也就在這個時刻落了下來,也砸中了幽人的心扉,這是什麼樣的情調呢?如用詞來表達就是“一種相思兩處閒愁,”而作為詩,詩人不會把話說的那麼明白,這就是詩的慰藉,也是人的淡雅。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韋應物的懷人詩淡雅慰藉耐人尋味

韋應物和王維都是田園詩人,詩風也都空靈淡雅,但兩人的內在卻又有微妙的差異。王維的內心更涼,更有禪意,而韋應物的內心更熱,更具儒士氣質,所以王維的人生路徑,是從做官到隱居,“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在輞川別墅裡修成了詩佛。而韋應物15歲起以三衛郎為玄宗近侍,出入宮闈,扈從遊幸。早年豪縱不羈,橫行鄉里,鄉人苦之。安史之亂之後,國破家亡,韋應物幡然悔悟,折節讀書,把自己修煉成了一個宅心仁厚的官員,寫下“身多疾病思田裡,邑有流亡愧俸錢”這樣的名句,冷中有暖,清淡中有熱情,從這個角度講,韋應物的這首詩自有其耐人尋味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