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2 讀懂奇石:如同悟道,需要時間

集寶街—玉見魅力石界

小時候學唐詩非常機械,只知道跟著大人一句句地念,並不明白其中的含義。記得第一首詩是外婆教我背的李白的《靜夜思》,第一句“床前明月光”尚能理解,那時候家中住平房,晴朗的夜空下皎潔的月光會透過薄薄的紗窗灑在床前,此情此景至今記憶猶新;接下來的一句“疑是地上霜”我很久才明白,因為當時牙牙學語的我並不明白“霜”為何物,直到上學後冬天的早晨出操,看到操場邊的枯草一夜之間變白,如同罩上一層乳白色的紗,那時候我方才明白何為“地上霜”。最後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讀了十幾年才真正讀懂,在家未出門時天天望著月亮都沒有太多感想,而在離家後的第一天夜晚望月靜思潸然落淚……

讀懂奇石:如同悟道,需要時間

一首唐詩從蹣跚學步讀到離家遠行方解其中味,在以後的人生旅途中,我們常常陷入迷局、遇到疑惑,受到挫折,只有經過很長時間的沉澱之後,方能領悟出其中的道理,生活如此、工作如此、興趣愛好也如此,比如愛上玩石之後,我才一步步得以成長!

讀懂奇石:如同悟道,需要時間

玩石之初,許多石頭看不懂!

記得玩石之初被身邊的石友們裹挾著去山上撿石頭,那個時候大家都是低頭默默地撿拾,“工作”態度嚴謹而認真,但是我卻顯得不夠安靜,原因是對撿到的石頭我看不懂,不知道它屬於什麼石種,優劣如何,是否值得收藏,於是總是急不可待地問身邊的人,石友們很夠哥們義氣,他們一邊耐心地給我講解,如何識別形、色、質、紋、韻,瘦、漏、透、皺、秀,一邊將自己撿到的美石借給我做“樣本”,邊看邊學。感覺那個時候撿石頭就像小學生臨帖一樣,儘管找不到和師傅們的石頭同樣精彩的,但在正確的引導下成長很快。

讀懂奇石:如同悟道,需要時間

讀懂奇石:如同悟道,需要時間

讀懂奇石:如同悟道,需要時間

讀懂奇石:如同悟道,需要時間

多年以後,仍有難題未解決!

玩石頭的人都知道,隨著時間的推移,遇到的疑難問題解決以後,新的問題又來了。玩石之初只是不認識石種,即便撿到好東西也叫不出名,隨著玩石石齡的增長,和石頭之間見面的次數多了,彼此之間越來越熟悉,摸出門道後通過紋理、質地、色彩、外形、結構、特徵能夠識別出種類和產地了,但是新的問題出現:如何從同類石種中找出精品,於是我們開始觀察奇石的完整性、油潤性、精美性、獨特性,從而判斷奇石的觀賞價值、藝術價值、科研價值、經濟價值和收藏價值。

讀懂奇石:如同悟道,需要時間

讀懂奇石:如同悟道,需要時間

從相識到相知的過程很漫長,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從懵懂走向成熟,從好奇發展為摯愛,從衝動而變得理性。儘管在賞石中經常遇到新的問題出現,但研究和解決的過程是開心且快樂的。

讀懂奇石:如同悟道,需要時間

讀懂奇石,如同悟道需時間!

有人說不是不想玩石,而是因為看不懂;有人說玩石很簡單,喜則留不喜則棄。其實這些想法都會錯誤的,玩石頭的目的是為了欣賞奇石的意境和神韻,感悟大自然神奇地創造力帶給我們的精神享受和人生啟迪。如果只是囫圇吞棗地一帶而過,又怎麼對得起奇石億萬年的顛簸流離,不屈不撓地與惡劣環境的抗爭,靜守荒野默默地等待。

讀懂奇石:如同悟道,需要時間

讀懂奇石:如同悟道,需要時間

讀懂奇石:如同悟道,需要時間

讀懂奇石:如同悟道,需要時間

初次接觸奇石就好比我們接觸了一個不知名的新朋友,只有通過時間的推移,我們才能看出此人是否與自己三觀相合,是否值得深交。玩石者只有與石頭長期相處,才能慢慢地培養出感情。我敢保證沒有天生就不愛石頭的人,關鍵是看你如何去打開心門,讓賞石文化走進你的內心。

讀懂奇石:如同悟道,需要時間

讀懂奇石如同悟道,需要時間,讓我們像童年讀唐詩那樣,花幾年、十幾年,甚至一輩子的時間去品讀、感悟吧,相信有石相伴的人生豐富多彩、幸福歡樂!

讀懂奇石:如同悟道,需要時間

讀懂奇石:如同悟道,需要時間

以上圖片部分來自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