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甲午戰爭前,慈禧卻忙一件事,並揚言道:只要三天打不到北京就行

中日甲午戰爭的失敗,是清朝歷史乃至中國封建史上一次巨大的恥辱。曾經被大明打的丟盔棄甲的日本,最終卻將整個北洋艦隊全軍殲滅。按說當時的北洋艦隊,幾乎全是從德國英國購買的軍艦,大清曾經斥資5千萬兩白銀的購買軍艦,實力上絕對不落日本下風,可是最後大型艦艇全部當成了日本的活靶子。可見當時大清的軍隊,這一仗打得有多麼窩囊。

甲午戰爭前,慈禧卻忙一件事,並揚言道:只要三天打不到北京就行

首先,據相關的史料記載。當時在北洋艦隊內。大部分艦艇來自德國造船廠,剩下的三分之一,一部分來自於英國造船廠,另一部分來自與荷蘭造船廠。可見這一支部隊也幾乎集合了當時世界上比較先進的,幾個國家制造的艦艇。那麼日本方面呢?日本的艦艇全部來自於英國,英國的艦艇有一個特點,就是速度快,但是防護性都比不上德國。這一點很重要,在當時甲午海戰中。日本的艦艇機動性能是清朝政府艦艇方面的兩倍之多。

甲午戰爭前,慈禧卻忙一件事,並揚言道:只要三天打不到北京就行

雖然。德國的艦艇防護性能比較好,但是耐不住日本軍隊的狂轟濫炸。當時清朝政府中比較先進的定遠號和鎮遠號,基本上被日本的艦隊,打中了將近一百多發炮彈,可是儘管如此,在整個海戰中,定遠號和鎮遠號依然沒有沉沒,像日本的艦隊發射炮彈,可見當時的德國,艦艇造的有多麼的堅固。連後來日本軍官也承認,德國的造船技術真的是世界上頂尖水平。於是在此次戰役後,日本方面全面向德國學習。

甲午戰爭前,慈禧卻忙一件事,並揚言道:只要三天打不到北京就行

那麼為何大清會?買機動性能比較弱的德國艦艇,而只購買少量的英國艦艇呢。這是因為當時清政府的財政實在是沒錢了。經過幾次的戰爭賠款。清朝財政根本沒有啥收入來源。連年虧空,更要命的是,慈禧太后居然還大肆的講究排場,甲午戰爭前幾個月。慈禧還提出了要,重修圓明園被八國聯軍損壞的暢春閣。當時工部給了一個數字說,財政根本不夠,慈禧這才作罷。

甲午戰爭前,慈禧卻忙一件事,並揚言道:只要三天打不到北京就行

但是另一件事,慈禧卻怎麼也妥協。那就是慈禧60大壽。甲午戰爭前,正好是慈禧的60大壽,這是一個比較重大的日子,慈禧非常的看重,於是就打算熱熱鬧鬧的大辦,甲午戰爭開戰的前一天,慈禧說了一句話,只要戰爭打不到京城,那就給我張燈結綵的操辦。如此腐敗的統治者,怎能不亡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