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人在海拔多少的情況下會有高原反應?

魚腥草yyj


回答題主這問題前,我先給你擺哈關於高反的幾個故事:

1、成都某區攝影家協會主席,在川西藏東乃至西藏阿里地區,拍有不少絕殺的風光照片,是一名活躍於高原各種海拔地區的老司機。但是,今年初剛60歲的他,卻在海拔僅僅3290米的阿壩州阿壩縣城高反了,當地醫院救護車連夜把他從阿壩經紅原—馬爾康—鷓鴣山—理縣—汶川送回成都,可惜的是,到成都後,他已經永遠閉上了雙眼。

川藏線318國道旁。絕大多數自駕者在海拔4718米的卡子拉山都沒高反。勒克兒 攝

2、早年我在華西都市報的一名攝影部同事,剛大學畢業他,精力旺盛到天上都有他腳板印。一次派他搭乘川航班機到拉薩採訪,一到貢嘎機場就高反,直接送到拉薩醫院救治,醫院看他的情形恐怕耽誤病情,第二天就讓他搭乘班機回成都直接送到華西醫院,但在醫院,主任醫師級的醫學教授們並沒給他輸液打針之類,只是留院觀察了一天就讓他出院,回到報社,大家都不相信:幾乎等於拉薩—成都兩地醫院聯袂“搶救”的他,居然滿血復活如初!

在海拔4647米的海子山,也不見得從平原地區去的人都要高反。勒克兒 攝

3、今年4月,我們一輛車四人自駕成都—大理—香格里拉—稻城亞丁—成都,同車的一93後女孩,人生第一次到高原旅行,在香格里拉海拔4230米大雪山埡口沒高反,而且還歡蹦亂跳,但是到了海拔3943米的桑堆鎮住宿,剛入住也沒啥感覺,誰知夜裡兩三點了,她打電話告訴我們,她感覺胸悶,而且心跳很快難以入眠……我們叫她別緊張,多喝水,別去想高反的事兒……第二天起床,她感覺沒事了,一直到稻城亞丁然後返回到了海拔4647米的海子山都沒事兒,但中午在海拔只有4014米的理塘吃餛飩,結果高反了,喝湯都吐……

香格里拉海拔4230米大雪山埡口,這妹紙沒高反。勒克兒 攝

而同行的另一位經常到藏區拍視頻的90後小夥兒,全程除了在香格里拉縣城因空氣乾燥流鼻血外,在其他高海拔地區皆毫無壓力,但他卻在海拔只有2900米的稻城亞丁景區高反了。

不見得你在海拔較高的地方不高反,到海拔較低的地方就不高反了。比如住在稻城縣桑堆鎮,圖中的妹紙就高反了。勒克兒 攝

4、答主的妹夫,患有高血壓,但他自駕西藏已經七八次,基本走遍西藏,包括藏北無人區,在任何高低海拔處,無論白天還是夜裡,均無高反症狀。

在高原地區活動,預防或抵禦高反的“良藥”,就是多喝水,尤其是多喝礦泉水。勒克兒 攝

以上真實故事說明:“人在海拔多少的情況下會有高原反應?”至今沒有一個標準答案,一般說來,海拔3000米算是一個坎,但這個坎,更多是心理層面的。而高反,與年齡、性別、身體健康狀態基本無關;常去高原地區行走的,不一定對高反就終身免疫(比如那位攝影家協會主席);患有高血壓的,不一定就有高反(比如我妹夫);在很高海拔沒高反,在較低海拔地方不一定就不高反(比如今年4月香格里拉——稻城亞丁自駕的那兩位小年輕)——高反與海拔的關係,在高原地區,無論是川藏高原還是青藏高原,有時候是很隨機的,沒一個定論。


勒克兒


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因此對高原反應的高度存在著差異。即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年齡去高海拔,也會有不同反應。

橙籽在大學畢業那會兒去,去九寨溝,黃龍,一點事也木有,蹭蹭往上跑。

隔了3年多,去玉龍雪山不到3000米,就開始頭暈、耳鳴、噁心。

橙籽爸爸在西藏的時候,就開始噁心、難受、整個行程不愛說話。

橙籽媽媽剛到西藏的時候,特別興奮,連跑帶顛,沒過2天,就開始出現頭暈、噁心等症狀。

一般反應強烈的人,會在1800多米就有高原反應,但絕大部分人會在3000米左右開始有高原反應。

這種高原反應的症狀多是:頭痛、氣短、胸悶、厭食、微燒、頭昏、乏力等。部分人因含氧量少而出現:嘴唇和指尖發紫、嗜睡、睡不著覺等不同表現。

它發生的原理是:人到達一定海拔高度後,身體因氣壓差,含氧量少,空氣乾燥等原因,不適應高海拔,而出現的自然生理反應。

這麼看來,其實大部分人到高原的時候,都會有高原反應,只是反應的時間不同,或輕或重。

建議:初到高原地區,一定不要向橙籽媽媽一樣,蹦跳、疾走,跑步更不行,也不可以暴飲暴食,注意保暖,感冒一定不能去西藏等高海拔地區。多吃蔬菜維他命的食品,不要洗澡,髒就髒點吧,就幾天,避免著涼和消耗體力。不用太害怕,保持良好的心態,有些高原反應是心理作用,正常面對,即可!


沐橙籽


拿我自己來說,身體屬於比較好的,可是到了貴州,雲南都會有輕微的頭疼。青海,九寨溝我的反應就會比較明顯,頭疼比較厲害。如果在3000多以上就會反應比較厲害。流鼻涕,打哈欠,總想睡覺的感覺,這就是缺氧的正常反應。海拔再高點就會走路氣不夠用,腿發軟。挺過三天以後基本就沒什麼反應了,但還是不能快走,一定要緩慢前行。由於去之前我沒有吃紅景天,到了之後有反應才吃,效果似乎有一點點,但是不明顯,可能是心理作用吧。好多人說吃了不管用,具體因個人體質而定。

高原地區氣壓低,空氣中氧的濃度也低,極易導致人體因缺氧而產生各種不適症狀,短時間進入3000米以上地區時應攜帶氧氣及預防藥物。藥物選擇應以提高抗缺氧能力、改善器官的缺氧狀況、具有多向調節功能的藥物。如複方丹參滴丸 預防高原反應,最好在登山之前口服或舌下含服該藥,尤其是舌下含服藥物,起效更加迅速,一般3—8分鐘起效,一次10粒,每日3次;高原反應強烈時可加服10粒。

一般來說有高原反應的人都是新陳代謝比較快,精力旺盛的人容易有,海拔到達2700米以上,人的身體就會有反應,不要以為體弱多病的人就一定會有反應,反而身體強壯的人會更快出現高原反應。高原反應是高原地區常見的病症,去到高海拔的地方,人的身體會因為氣壓低、缺氧而產生暈眩、噁心嘔吐、嗜睡、心慌氣短等症狀,嚴重一點的會呼吸困難、神志恍惚,所以一定要備好藥物和氧氣。

高原反應在兩三天內就會得到緩解,如果去海拔很高的地方發生了高反,一定要在2500米到3000米之間休息一兩天,適應一下,情況得到緩解再繼續,不能適應的建議結束行程,一定要對自己的身體負責。到達高原後,一定不要進行劇烈運動,也不要乾重活,否則會呼吸困難,咳嗽。有反應的人會走路氣喘,晚上睡不著覺,感覺自己不舒服就一定要找醫生需求幫助。去到高原一定要注意保溫不能感冒,感冒只會讓你的症狀更嚴重,不利於身體恢復。海拔高的地方要多喝水,不要一次喝太多,吃飯也是一樣,不要吃撐,儘量吃到七分剛好。

之前有去過四川的九寨溝,快到景區的時候身體很不舒服,其實好多人都會有反應,可能是自己體質太差的原因,導遊讓含著西洋參在舌頭下面但不要立刻吞掉,含一會效果會更好,或者吃藏藥紅景天,最好進山前兩天吃,到那就會沒什麼反應。九寨溝的景點都在3000米以下,最高也就3060米,可能是第一次到達三千米以上身體就會吃不消,這次就算一個很好的經驗,以後去海拔高的地方就會提前做好功課,減少高反帶來的不良反應。

去到海拔高的地方一定要帶的必備品:海拔高的地方紫外線都很強,戴上墨鏡、防曬霜、防曬衣、唇膏。穿一雙防水性好的旅遊鞋,厚外套也要帶,溫差很大。最主要的就是帶上藥物,感冒藥、退燒藥、胃藥、頭痛粉、阿司匹林、創可貼。


凌子看世界




去西藏藏區都會有一個擔心,那就是高原反應,那麼,到底多了多高的海拔就有可能發生高原反應呢?人到了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方有可能發生高原反應,這就意味著有可能不發生高原反應,不發生高原反應的可能性,有哪些,或者怎麼預防,這個待會再說,先說說個人的一些感受,做個分享。

很多人都去過雲南,大理麗江,大理的海拔是2300多米左右,麗江的海拔2600多米左右,你們去這些地方高原反應了嗎,我估計沒有人高原反應,最多會發生頭痛,而且還是在火車上的時候,你等到了麗江,玩的夠開心,還有些景區徒步,也沒見誰吐了或者是明顯的高原反應症狀,而去了香格里拉,肯定有吐的,肯定有難受的,這是為什麼呢?

去大理的時候,有一個景點,叫做蝴蝶泉,蝴蝶泉邊有幾個臺階,大概100來個,多數人爬上去以後氣喘吁吁,但是不會發生高原反應的症狀,喘幾口氣,再下去就沒事兒,如果在香格里拉,你試試?

所以說,到了海拔2900米到3000米以上,才有可能發生高原反應的症狀,這是一個起點極限,參考。

什麼情況下,即使到了海拔3000米的地方,也不會發生告訴高原反應呢?

這就有點技術了,到了高原上最怕兩件事。

第一件事劇烈運動,凡是到了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方,發生高原反應的人都有一個症狀,肯定是發生了劇烈運動,小跑了,走路太快了,太著急了,或者是其它的方面,總之一點就是,費了大勁兒。

劇烈運動,是高原反應的罪魁禍首,記住這一點。

第二件事,突然降臨到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方,特別是指坐飛機到達藏區,發生高原反應的可能性,概率要大大增加,這就意味著什麼呢?

意味著循序漸進的到了海拔3000米的傷的地方,也是,不會發生高原反應的,人的身體需要一個適應高海拔的過程,也就是說,你到了雲南,在昆明大理麗江香格里拉,就這些地方循序漸進的玩,適應了2000米,適應了2600米,也適應了3200米,一般到香格里拉玩的驢友們,高原反應的可能性會非常非常的小,因為整個雲南的海拔都在2000米以上,這就有一個適應的過程,事就這麼簡單。

好了,就說這麼多吧,關於去西藏,還有什麼其他的疑問可以隨時私信我,我會直言不諱有問必答,最後祝每位驢友能夠去西藏玩的開心。


超級自駕遊


我曾長期行走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喀喇崑崙山邊境地區,也曾長期在海拔5000多米的軍事哨所戍邊,一個是海拔5170米的天文點哨所,一個是海拔5380米的神仙灣哨所。我來談談人在海拔多少米會有高原這個問題。

所謂高原反應就是人到高原(超過海拔600米的地區)以後身體機能發生了改變後產生的不良反應和病變。高原反應與否絕對取決於個人,身體健康因素,心理因素以及是否有潛在病史等等。

根據我長期觀察,人在海拔2500以下產生高原反應的情況極少,甚至可以忽略不計。但超過海拔3000米後,會有極少數人出現輕微的高原反應,頭暈目眩、呼吸不暢,後腦勺剌痛等。

海拔3500米-4000米,應該是檢驗一個人是否會有高原反應的試金石。在這個海拔高度,有高原的人群多少會有高原反應出現,有嚴重者還可能出現厭食、嘔吐、暈厥。這時候就得聽上救命氧撤到海拔較底的地方去了。

當然,如果你想挺過去也是可以的。第一次上高原,我去的是海拔5170米的天文點哨所,同行的戰友中超過一大半有高原反應。守衛邊防不可能像遊客一樣,一出現高原反應就撤離的,唯有挺去過。通常的辦法是靜臥,頭通就吃止疼藥,嚴重了就吸點氧,再吃不下飯就輸液。總之,想要撤退是不可能的。除非真的轉換成了最嚴重中的肺水腫、腦水腫等。

我所在的部隊一線邊防連基本上都在海拔4000米以上。但確實也有像我這樣從來不知道高原反應為何物的人。所以說高原反應會出現在海拔多少,是一個永遠不會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海拔多少會有高原?你自己說了算。


向文軍的鏡中世界


沒有人能夠告訴你,海拔多少一定會高反。因為,高原反應是一件充滿個人因素和偶然性的事件。

有人無氧登頂珠峰也沒事兒,有人倒在了稻城亞丁海拔3720米的地方。對於誘發高反的原因,那就更是五花八本了,心情太激動、洗澡著涼了、晚上沒睡好,飯吃的太多、喝了點小酒,我還見過一高興,翻了倆跟頭,就躺地上起不來的。

所以,如果有人跟你說:“騷年,我看你骨骼清奇、相貌不俗,某一本秘籍,可保你絕對不會高反”。你上去就往死錘他,保險不會打錯人。

我跟你說說,我自己的兩次高反經歷,你可以參考一下。

我第一次高反是在玉龍雪山,去雲南旅遊時,根本就沒考慮過高反的問題。在雲龍雪山上徒步攀登棧道,上到最頂端(海拔4680米)除了胸悶氣短外,沒有任何其他症狀。停留期間不但和別人拍照留念,還抽了根菸,不過當時自己帶的打火機已經無法打著。

下山之後,高反症狀爆發,噁心、劇烈頭疼、全身發熱,因為沒有準備相應的藥物,一直堅持著到了雙廊。

據同行的人說,我當時面色死灰,嘴唇變成紫色,但神志還算清醒。說真的,當時全隊人都多少有些高反症狀,但大家對高反都沒什麼概念,只是服用了止痛藥和退燒藥。慶幸的是,第二天症狀全部消失。

這次高反說明兩個問題:

1、高海拔地區大量消耗體力的徒步攀登,極易誘發高原反應。如果有高原徒步的計劃,必須進行充分的準備,否則非常危險。

2、如果出現了高原反應,最有效的治療手段不是吃藥,而是下撤到低海拔地區。

如果我們不是當晚就到達雙廊(海拔高度1980米),以我們當時對高反的認知,很有可能會有比較嚴重的後果。

第二次高原反應是在年寶玉則。

當到達年寶玉則(海拔4000)時,一切都很正常。晚上吃飯遇到了一個久別的朋友,大家很高興便坐下來喝了點小酒。我本來是滴酒不的,但盛情難卻,便喝了一小杯青稞酒。

再加上,當時年寶玉則旅店的接待能力實在是差,房間裡很冷,一晚都沒有睡好。

結果,第二天人就像生活霧裡,我到現在都完全回憶不起來,究竟是怎麼從年寶玉則到的色達,按喝酒人的話說,這一天“斷篇兒”了。

這次高反也能說明兩個問題:

1、在高原能不喝酒儘量不要喝酒,當然我們路上也有人天天喝、頓頓喝,什麼事兒也沒有。

但就像我最開始說的,高原反應是充滿個體因素的事件,別人能幹的不見得您也能幹,當然反過來也一樣。

2、晚上休息的旅店儘量挑點條件好的,這不簡單是錢的問題,一間溫暖房間,說不定就能避免高反的發生。


綜上所述,預防高反很神秘,什麼手段可能都沒效果;預防高反也很簡單,只要注意您在高原的衣食住行就可以了,都是最簡單的生活常識。

只要您能保證不要感冒,一般的高反症狀都能堅持過去,嚴重高反症狀,您看我之前的回答《如何知道自己能否適應西藏的高原反應?》。

這篇裡面高原肺水腫、腦水腫的體症、應急處置的方式和藥物都寫的很清楚了,就不再贅述了。

最後,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您,也祝您有一個完美的西藏旅行回憶!


如果您對西藏曆史、文化、旅遊感興趣,關注我!包您不會失望!


白髮布衣的藏地讀行


但是沒辦法。這位遊客確實高反了,口乾舌燥嘔吐,頭暈,流鼻血…

後來看醫生,醫生說她屬於心理緊張,老是念叨萬一高反怎麼辦,結果心理帶動生理出現了假性高反。說白了是由於心理因素不夠強大造成的。。。我相信這不是個例
在醫學上認為人在3000左右及以上海拔才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高反,一般身體適應兩三天都能自行調節過來,無須吃藥及吸氧。所以保持心理穩定人在高海拔地區不一定會高反。


醉藍天說西藏


很多書面上講法是2500米左右會出現高原反應,但更常見的是在3000多米,會有部分人感受到高原反應了,4000多米可以算作是另外的階段,高反會嚴重一些。當然每個人的耐受度是不一樣的。

根據不同嚴重的高原反應,也有不同的處理方法,如果反應較輕,可採取靜養的辦法,多飲水、喝些葡萄糖液、少運動,一1~3天后會好轉或消失;如果反應較重,可服用一些藥物幫助治療然後也是多休息,奧默藍養片是比較速效的;如果反應太重,就要到醫院進行治療,輸液、吃藥、吸氧等。


麻醬涼皮kikko


我第一次騎行就出現了高原反應,之前只坐火車去過拉薩,那一路上也不要自己使勁,車上還加氧。

騎行109國道,青海湖那個什麼橡皮山3800m上坡,渾身無力,喘不上氣,眼前發黑,只要一上自行車就感覺要倒,最後推著自行車每隔幾十米就要站那休息一分鐘……


峰隱愛莎


因人而異,有的人在海拔三千多就有反應,有的人在5千多都沒有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