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孩子上學為啥捨近求遠?孫海濤

孩子上學為啥捨近求遠?

■孫海濤

孩子上學為啥捨近求遠?孫海濤

孩子上學為啥捨近求遠?孫海濤

孩子上學為啥捨近求遠?孫海濤

孩子上學為啥捨近求遠?孫海濤

負重前行近的不選挑遠的

“再苦再難,也要讓娃娃進城。”說這句話的是陳倉區西山老人王秀清,她帶著孫子聰聰從西部山區到金臺區新福園片區一所小學讀書已經兩年了。

王秀清的老家在陳倉區坪頭鎮,一家人生活比較貧困,但為了能讓聰聰到城裡讀書,一家人認為再“燒錢”也值得。聰聰一家租住的房屋位於福潭大橋北橋頭附近,記者來到聰聰一家租住的房屋內,聰聰的父母並不在家,家中的陳設是十幾年前的傢俱。王秀清老人告訴記者,聰聰的父親學歷不高,但會開大貨車,前幾天被朋友叫去開車送貨了;聰聰的母親同樣沒什麼文化,目前在三迪附近打工,算算收入,兩口子一個月起早貪黑能掙下4000多元。

然而,每月的支出卻讓聰聰一家不堪重負。王秀清老人算了一筆經濟賬:“房租每月700元,水電物業費用每個月大約100元,孩子父母經常不在家,只能把孩子放在學校周邊的託管班中,每月託管費600元,一家人吃喝用度,即使再節省,每月最少也得2000元。進城兩年,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錢不夠花。”

農村孩子進城求學是一方面,城裡很多家長為了能讓孩子上一所自己認為的好學校,也選擇捨近求遠。

欣欣家住我市高新區,前幾年,卻在我市西街幼兒園上了學。說到送孩子上學這件事,欣欣的母親張薇笑著直言:“那簡直是一場比賽。”幼兒園每天8點入園,她和孩子6點半就得起床洗漱,7點20分準時出門,一路途經高新區、渭濱區、金臺區,如果不堵車,剛好將孩子送到。有時候遭遇堵車,她只好給老師發微信,請老師給孩子留些早飯。去年秋季,欣欣已經進入高新一小讀書。張薇說,自己之所以捨近求遠,為的就是讓孩子從小就在大家公認的名校讀書。

聰聰和欣欣家境不同,但家長不約而同地讓孩子擇校讀書。

攀比成風不進名校就是“沒面子”

記者從我市教育部門獲悉,無論我市農村還是城區,捨近求遠讀書的現象近年來愈演愈烈。拿我市金臺區和高新區來說,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非本地戶籍的學生甚至接近一半。

捨近求遠的生源實際上分成兩類:一類是在中小學階段進城讀書的農村戶籍生源,另一類是城市孩子“跨區”求學。

為何農村戶籍生源要“擠”進城市求學?這種現象實際上與現行教育入學的“低門檻”政策有關。市教育局一名幹部告訴記者,按照政策規定,儘管戶口並沒有在城區落地,但只要孩子父母滿足進城務工、開店、租房居住等相關條件,城區學校就必須接收子女入校就讀。這種政策是寶雞城鎮化進程中的必要措施,讓農村家庭的子女進城求學變得很容易。

記者在我市一些農村地區進行了走訪。如今已是6月,再過不到3個月,秋季入學即將開始,一些農村家庭也將孩子進城求學的事情提上了日程。記者在眉縣橫渠鎮採訪時,一農戶正在為6歲的兒子浩浩進城求學做準備。

“現在進城門檻很低,我也要想辦法把孩子送進城裡去讀書。家族裡與浩浩差不多年紀的孩子有6個,4個都在城裡上學,若是我兒子不進城,別人會笑話我沒本事。”浩浩的父親告訴記者,他已經想好了這件事情該怎樣做。他說,自己有布面頂棚安裝的手藝,這些年,每年有大半年不在家,在北京、遼寧、新疆等地幹活,每個月也能掙下三四千元。孩子的母親準備下個月就在寶雞城區租一套單元房,主要負責帶孩子上學,省吃儉用也能撐得下去。

記者瞭解到,一些城市家庭同樣認為上名校是一件事關“面子”的事情,一些家長想盡辦法,也要讓孩子進名校讀書,這也在客觀上加大了很多學校的生源負荷。以我市高新二小為例,由於學生多,一些班級甚至有70人以上。

在很多人眼裡,如果不能把孩子送進城裡或名校讀書,似乎就意味著“低人一等”;甚至一些經濟條件不佳的家庭,也選擇了“打腫臉充胖子”,讓孩子捨近求遠去讀書。以進城求學為例,陳倉區縣功鎮一名基層教師

告訴記者,

她所在的學校5年前還有270多名孩子,而現在只剩下120餘人了,大量的孩子已經進城。

權衡輕重適合自己才是正理

“如果只是為了攀比和麵子而讓孩子硬‘擠’進城裡或一些學校讀書,這是不可取的。”市教育局基礎教育科相關負責人認為,近年來,我市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正在穩步推進,孩子捨近求遠求學加劇了“大額班”“擇校熱”等現象出現。

以進城求學來說,近年來,我市教育系統為城鄉教育均衡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大量優質教育資源正在向鄉村一級傾斜,全市所轄的12個縣區全部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區驗收,在陝西省率先實現了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縣全覆蓋。同時,在2016年成立了城鄉教育聯盟,以城市及城鎮優質教育資源為中心,通過示範引領、幫扶滲透,打破城鄉教育相對封閉的發展格局,推進城鄉教育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差異共融。可以說,目前寶雞農村校園的環境正在變得整潔優美,教學條件也越來越好,教育教學質量都在穩步提升。然而,現實情況是,捨近求遠的現象依然愈演愈烈。以我市陳倉區為例,該區目前中小學共有適齡學生約5萬人,目前進城求學的孩子達到了3萬人以上。

同樣,城裡孩子捨近求遠上學問題也越來越突出。一些家庭寧可借款或背上貸款,也要在名校周邊租房買房,讓孩子達到入學條件。這種做法與一些家長“攀比和跟風”心態有很大關係。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按照《寶雞市中心城區中小學布點規劃(2016-2020)》,至2020年,我市將規劃中心城區中小學共計167所,其中新建中小學54所,改擴建中小學113所,之所以下大力氣規劃建設這些學校,一方面是城鎮化進程的剛性需要;另一方面,也與攀比式捨近求遠求學態勢息息相關。

聲音

捨近求遠家長要三思

孫海濤

哪個家長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也是時下很多城鄉中小學生家長攢著勁、咬著牙送孩子捨近求遠讀書的初衷。儘管這種初衷很樸素,但是,筆者還是要在這裡提醒一句,要讓孩子捨近求遠讀書,家長在付諸行動之前有三個問題應該想清楚:其一,孩子就近上學是否意味著難成才?其二,對於家庭來說,是否量力而行?其三,這種做法是否有競賽式攀比之嫌?這三個問題如果沒有搞清楚,那在孩子人生的起步和成長階段硬讓孩子捨近求遠讀書,這既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也是對家庭的不負責。

筆者在採訪中,看到了一些家長因沒有三思而導致的家庭之“痛”。從孩子的角度來說,捨近求遠求學,環境、習慣、生活節奏等都需要改變,要孩子在短時間內適應並不容易,這直接導致孩子學習成績下降。有家長對此百思不得其解,孩子本來成績還好,怎麼換了好學校反而大幅退步?實際上孩子依舊很努力,怪只怪家長忽視了“軟環境”的鉅變。再從家庭角度來講,捨近求遠意味著家庭更多的花銷。莫小看一個娃娃,其花費往往佔據家庭開支的“大頭”。捨近求遠給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迫使很多家庭負重前行,甚至不得不勒緊褲腰帶。

越來越多的捨近求遠現象,也使得一些家長產生了跟風和攀比心態。一些家長抱著“某某家條件還沒我家好,咋就把孩子送進好學校了”“別家孩子進城了,咱家孩子不去多沒面子”的心態,讓捨近求遠這件事多了別樣的競爭含義。從本質上說,這種心態與大操大辦紅白喜事一樣,都是扭曲的心理在作怪,副作用卻大得多。擺闊綽席面只事關金錢,但捨近求遠送孩子讀書,不只事關金錢,更是在拿孩子當爭臉面的砝碼,影響的將是孩子一生。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筆者也在這裡提醒諸位家長,在送孩子捨近求遠讀書前,一定要慎重思考前文提出的三個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