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科技與資本融合是大國崛起力量之源

國家正在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製造業正在快速上升。但中興“缺芯”之痛,反映出我國在核心技術上的短板。若沒有技術創新的支持,中國的結構調整就會難以完成。創新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關鍵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之本、興盛之源。大國重器的進步更需要資本來促進。

本報記者 劉慧

我國經濟進入結構優化和動力轉換的新常態,以創新驅動經濟發展將長期成為推動力。而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資本市場對於促進科技和資本的融合,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自2017年以來,創新型、科技型公司發行上市融資的步伐在加快,併購重組促進了產業技術升級和創新型企業發展。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的人士表示,美國高科技企業支撐了經濟的持續發展,勞動生產率遠超出一般企業,上市的科技公司佔比達到33%,而中國上市公司中金融類和房地產佔比較多,貢獻了大部分利潤,經濟需要逐步緩解運行中的失衡,資本市場應當有效地支撐新經濟發展。

中國資本市場積極擁抱新經濟

高盛曾發佈一組數據:以2009年為標誌,標普500指數漲了1倍多,美國五大科技公司FAAMG(臉譜、亞馬遜、蘋果、微軟、谷歌)漲了10倍,亞洲五大科技股STTAB(三星、騰訊、臺灣半導體、阿里巴巴、百度)漲了12倍,明顯跑贏大盤。再看美國行業佔市場的比例。19世紀上半葉,金融股和地產股佔所有股票市場的90%。19世紀下半葉,鐵路交通股票佔股票市場的50%。20世紀上半葉,能源股和材料股佔30%。進入21世紀,信息通訊技術股票(ICT)佔比達到20%多。科技股佔比世界資本市場的高點是2000年。

“實際上,美國經濟較長時間的增長,背後是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經濟產業對經濟的有力支撐。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造就了一批高科技龍頭企業,支撐了美國經濟的持續發展。擁抱新經濟是當前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的重要任務。”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理事長張冬科日前表示,新經濟要有新的科學技術因素,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生命科學技術、新材料技術等,資本市場必須服從和服務於國家改革發展大局,適應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有效支撐新經濟發展。

今年3月,國辦轉發了《中國證監會關於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託憑證試點若干意見》的通知,試點在行業上主要集中於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軟件和集成電路、高端裝備製造、生物製藥七個領城,已經達到相當規模的創新企業。

在張冬科看來,這項新政是堅持改革開放創新的產物,表明資本市場緊跟國家轉型發展戰略,支持新經濟發展,這是重要的政策導向,向市場和社會發出了重要信號,中國資本市場是開放的,具有包容性的,是積極擁抱新經濟的。通過此次試點將完善我國資本市場的制度建設。從發審制度到監管制度,再到退出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等,推動中國資本市場一系列的制度創新。

大國重器需要資本力量促進

早在2017年6月,上交所啟動了“新藍籌”行動,從以藍籌為主的市場轉向多層次具有包容性的新藍籌。新藍籌是新經濟+有持續盈利能力的企業,大致分為三類,一類是傳統產業優化升級企業,一類是新經濟企業,一類是高新技術企業。既包括在風口上的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生物製藥等“獨角獸”企業,也包括航天、航空、航海、高鐵、高端裝備製造、芯片研發製造等國之重器企業。

“大國重器的進步需要資本的力量來促進,但越是涉及到大國重器,不是單靠某一家國有企業或民營企業去投入,很多時候是國家意志或是大國發展的命脈所決定。”DaoCl oud聯合創始人陳齊彥對記者表示,現在有大量社會資源沉澱到國家主導的項目和科研中去,但最終這些技術要轉化成生產力,靠原來的體系是有困難的。面向產業有個實質性問題是解決主體人的主觀能動性,不僅僅是夢想,還有個人的利益訴求。如果可以結合好,國家意志和企業家意志、和社會創新之間就可以產生真正的聯動效應。

美國富達投資中國前總裁楊曉冬告訴記者,大國重器的發展應該建立起政府、研究機構、企業的“金三角生態”。其實美國的金三角蠻好,比如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很多項目都是直接給學校,學校研究好之後再應用到企業。美國政府在稅收方面給企業和學校很多的補助。未來中國也可以建立起新的生態,希望能在三個方面提供這種土壤。其一,在稅收方面,對科研、高科技各方面提供土壤。其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其三,真正把資金通過基金等形式給到創業者,而不是給很多大學教授,由基金去發現那些想改變世界、想改變人類命運的人。

楊曉冬發現,美國波士頓又重新興起了,因為周圍的學校和體系的關係,培養出一批在人工智能、無人駕駛領域新的創業者。“無論是硅谷也好,還是128公路高新技術區也好,我們都需要新一代的技術和創新土壤培養出新的創新紅人。”

花旗集團風險分析部總監楊立功對記者表示,高端製造的推動力來自於資本方,還有國家的產業基金。“只要我們國家有人在不斷努力,不斷投入資本,就像馬拉松賽跑一樣,無論前面的人多快,只要努力一定會追上。估計大概需要五年時間,我們在芯片領域會有所突破,總體來說還是偏樂觀的。”

科技創新始於技術,成於資本

《中國製造2025》提出,要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推進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精尖產業已成為我國建設科技強國、製造強國的關鍵動力。創新資本生態圈、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顯得更加緊迫。

深圳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李輝表示,科技創新始於技術,成於資本。高精尖產業具有高成長、高風險的特點,單靠自我積累和間接融資很難滿足發展需要。資本市場已建立起較完善的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制度機制,具有很好的風險識別和風險代償功能,有利於激發微觀主體創新活力。深交所將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支持高精尖企業通過IPO、再融資等方式藉助資本力量做大做強,引導高精尖企業充分利用公司債,特別是“雙創”債、可續期債及資產證券化產品等固定收益創新工具,不斷豐富籌資形式,拓寬融資渠道。

與此同時,深交所將推動上市公司併購重組,推進以產業整合為重點的市場化併購,引導一批創新能力強、發展前景廣、契合國家發展戰略的高精尖企業,通過併購重組登陸資本市場,同時淨化市場環境。“我們將提供服務新經濟的能力,推動並全力配合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託憑證試點,不斷完善制度供給,把深交所打造成中國新經濟的主場。全面打造創新資本生態圈,圍繞產能對接服務,不斷拓展和深化與國家部委、地方政府、中介機構和投資機構的合作。”李輝如此說。

中證金融研究院副院長馬險峰表示,高精尖企業是技術與資本、人力資源與金融資源有效結合的平臺,其發展週期較短、市場競爭激烈,在創業期、成長期和成熟期的不同階段,企業融資需求各不相同,需要多層次資本市場的融資服務。實踐表明,以科技產業風險投資和資本市場共同推動形成的篩選機制,不斷推動尖端技術或者是產品的誕生,對於提高國家自主創新能力、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發揮了作用。

在馬險峰看來,高精尖企業應該更好地運用好資本市場的發展平臺,各層次資產服務的對象是有區別的,門檻相對比較高,覆蓋面各有不同。這些市場板塊和金融產品包括私募股權基金、新三板市場、創業板、中小板、私募公司債、小公司債、大公司債以及創新創業債和綠色債,廣大高精尖企業可根據自身的需要和條件,選擇適合的融資工具進行融資,利用資本市場發展壯大。

旦恩資本創始合夥人凌代鴻告訴記者,富士康6月8日迴歸A股,這件事表達了一個信號,中國對硬科技的極端渴求。CDR一旦在中國發行,對中國A股市場會產生巨大的影響,特別是創業板分化得會更厲害,強的更強,弱的更弱。再過20年,科技創新領域一定會有很多公司出現,會進入到無人區創新。所謂無人區創新,是指此前從沒有過的創新,需要對教育體系、基礎研究,對整個中國市場、知識產權等,都要全方位重新思考。

與此同時,透過監管層最近的種種舉措,也可以發現,監管當局希望增強資本市場包容性和競爭力,為資本市場支持創新驅動發展搭建制度框架,支持企業充分利用境內外資本市場實現自身發展。

資料鏈接

中國證監會保持新股發行常態化,支持創新型企業發行上市融資,完善IPO監管標準和上市公司再融資制度,加大支持科技創新企業力度。2017年以來,有246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實現IPO,佔新上市企業家數的50%,融資金額1157億元,覆蓋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生物醫藥等關鍵領域。

資本市場併購重組促進了產業技術升級和創新型企業做強做優做大。2017年以來,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發生併購交易金額6370億元,佔全市場併購總額的24%。境內上市公司完成跨境併購188單,涉及交易金額2536億元。

證監會還支持科技創新企業多渠道股權融資。截至2018年5月底,新三板掛牌的高新技術企業共7214家,佔掛牌公司數量的64%。目前以科技創新等領域為主要投資方向的公募基金產品發行約700億元。支持創新創業企業拓寬債券融資渠道。2017年以來,高新技術企業發行公司債券募資763億元。推出創新創業公司債,支持設置轉股條款,目前有29家企業發行“雙創”債,激發社會資本投向科技創新領域。發展資產證券化,科技創新型企業融資610億元。

隨著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不斷豐富完善,特別是創業板、新三板的推出,我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行業快速發展。截至目前,全國登記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約1.4萬家,管理基金規模7.8萬億元。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已發展成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一支重要力量,特別是對於促進長期資本形成、支持創新創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