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 董明珠“最強大的敵人”,是如何成為A股新首富的?

近日,由21數據新聞實驗室發佈的《2018年A股百億富豪榜》新鮮出爐。這是21數據新聞實驗室第二年發佈“A股百億富豪榜”,此次共有130位百億富豪上榜,同比去年的110位增長18.18%。

76歲的何享健持有財富1281.53億元,超過王衛的1266.34億元成為A股新首富。與去年相比,何享健的財富增長533億元,增幅高達71.19%。在2017年,何享健持有的美的集團和小天鵝A股價一直上升,為其成為A股新首富貢獻力量。

董明珠“最強大的敵人”,是如何成為A股新首富的?

2018年A股百億富豪榜TOP10截圖

何享健,沒聽過?但美的總不會不知道吧。沒錯,他就是美的集團創始人。他很少接受媒體採訪或者在公開場合發言,曾多次表示:“我的普通話說不好,文化水平也不高,既不像柳傳志那樣能侃,也不像任正非那樣會寫,跟媒體接觸容易說錯話,容易被人誤解,給企業帶來危害。所以,我不如不講,少講多幹,把企業做大了,讓企業賺錢了,比什麼都強。”

每個行業中,巨頭都會被拿來對比。空調行業也是這樣,格力和美的一直都是人們對比的對象。

說起董明珠,大家都不陌生,是中國商界的傳奇人物,被競爭對手稱為“中國商界的鐵娘子”。在她的管理下,格力自1996年以來就穩居中國空調第一位。

何享健所創造的美的一直在格力後面緊追不捨,對格力空調大王的寶座虎視眈眈。何享健從此被董明珠視為“最強大的敵人”,甚至讓董明珠在兩會這樣的場合表達過對他的不滿。

董明珠“最強大的敵人”,是如何成為A股新首富的?

圖片來自於網絡

為解決生存問題,開始創業

1942年出生的何享健小學畢業,務過農、進過工廠,後來成了北滘鎮的街道幹部。為解決群眾就業問題,26歲的何享健萌生“生產自救”的念頭,帶領23位居民籌資5000元,創辦了“北滘公社塑料生產組”,主要生產塑料瓶蓋。為了將瓶蓋推銷出去,他走南闖北,雖然過得很艱辛,但是也為他培養了敏銳的市場嗅覺。每次從外面回來,他都和其他人商量嘗試生產其他相關的產品,這些為後來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在1973年,他抓住國家引進民生項目這個機會,拿下很多訂單。2年之後,企業的自有資金超過10萬元,慢慢走上致富之路。他開始注重技術,花大價錢從外面請技術人員,使生產水平進一步提高。

何享健曾說過:“一個企業最重要的就是轉折點,你必須要知道什麼時候企業該轉折,這條路一開始是金光大道,可能越走越走就是死衚衕,而過去的成功往往卻成為了陷阱。”

經濟學家認為需求決定供給,只有掌握社會中大家的需求,企業才能不斷地發展下去。改革開放以後,很多家庭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家電的需求很大。於是何享健開始涉足家電行業,使生產風扇配件成為其主營業務。在此期間也生產自有產品,成功生產出公司第一臺40釐米金屬檯扇,取名“明珠牌”風扇。這颱風扇至今保留在美的總部,它是何享健手中第一款完整產品。

董明珠“最強大的敵人”,是如何成為A股新首富的?

圖片來自於網絡

之後,他想要建立自己的品牌。於是在1981年3月,徵集了多個商標進行刪選,何享健最終拍板定下了“美的”。在風扇市場白熱化的情況下,美的生產全塑風扇系列。1984年6月,正式成立順德縣美的家用電器公司。因為技術門檻低、競爭激烈,早已無利可圖。

國內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他告訴手下:不與國內同行爭市場,走出國門闖天下。遠去日本考察情況,將日本空調技術引入美的,最開始雖然不被看好,但今天的市場告訴我們,他的選擇是正確的。1988年,美的電器公司實現產值1.24億,成為順德縣十家超億元企業之一。

勇於改革,創造奇蹟

1992年,鄧小平的“南巡講話”開啟“改革開放的又一個春天”,順德率先進行綜合配套改革,其核心內容就是企業產權制度改革。

很多企業都採取觀望的態度,但何享健卻四處遊說,主動申請當試點,就這樣,美的成了全國第一家完成股份制改革的鄉鎮企業。最終,美的在1992年完成股份制改革。

1993年,美的集團在深交所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由鄉鎮企業改組而成的上市公司。

但美的的發展卻並不是一帆風順,美的在1996年遇到了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危機。在之前的兩年,美的空調全國銷售排名在第三、四名左右,但到1996年卻落至第七位,到了1997年還在進一步下滑,銷售的空調臺數和銷售收入也都降低。

據一位高管回憶::“很多高管都懵了,沒想到會出現這種局面,也不知道企業出了什麼問題。”正在此時,“美的因效益不佳將被科龍收購”的傳聞也隨之而出。

後來何享健表示:“當時政府為搭建順德家電航母,有意讓美的、科龍和華寶三家企業合併,並有意讓我出任總經理。”但他沒有同意。

經過幾番思考,何享健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改革。何享健後來回憶:“企業大了,整個體制不適應,也是‘大企業病’,體現了高度集權,沒有效率,下面沒動力,也沒壓力,沒激情,所以一定要改。”

雖然遇到過挫折,但他依舊堅持推動事業部制改造,1997年開始,空調、家庭電器、壓縮機、電機、廚具5個事業部相繼成立。何享健下放權力,由事業部負責生產製造及銷售。並且引導企業開始走向股東、董事會、經營團隊“三權分立”的經營模式。這些無疑起到了不錯的效果,美的迎來高速發展期。

從1997年開始,何享健基本上就退出了對美的日常經營活動的管理,何享健認為,“只要把激勵機制、分權機制和問責機制建立好了,自然就會有優秀的人才來幫你管理。”

在2001年,美的銷售收入突破140億元,是1997年的四倍多。空調連續五年躋身國內市場前三名,牢牢佔據著第一陣營的位置。

敢於放權,不做家族企業

2004年底,曾有消息稱,何享健的獨子何劍鋒將進入美的集團董事會,但最終公佈的集團內部調整結果顯示,何劍鋒並沒有進入董事會。至今,美的集團的決策層裡都沒有何享健的親屬。

2009年,67歲的何享健把美的電器董事局主席的職位傳給了小他25歲的外省人方洪波,他自己開始逐漸退居幕後。

方洪波是在1997年美的遭遇危機,空調業務陷入谷底時,被何享健起用負責美的國內空調銷售業務。在方洪波上任的第二年,美的空調銷售量達90萬臺,增速200%,奠定了其空調行業一線品牌的地位。他先後擔任美的空調事業部內銷總經理、空調事業部副總經理和總經理、美的電器副總裁及副董事長、美的電器董事長和總裁等職。在其帶領下,美的空調業務位居全國第二。

現在美的分公司的負責人全部是職業經理人。何享健在2009年就十分肯定地表示:“美的集團最後的CEO都會是職業經理人,家族只是一個股東。”

“美的(上世紀)60年代用北滘人,70年代用順德人,80年代用廣東人,90年代用中國人,21世紀用全世界的人才!”對於用人,何享健表示。

他稱自己在研究世界500強企業中得到一條規律:很多企業的沒落和家族式管理、傳承脫不開關係。他曾表示:美的不會成為家族式企業。

在2012年8月25日,美的集團宣佈,創辦人何享健已辭去集團董事長,職務空缺專業經理人方洪波繼任。

何享健與其子女將只擔任大股東,成為中國家電企業傳賢不傳子的交班典範。這家位於廣東順德、資產超過千億元的家電巨頭,正式全面邁入職業經理人時代。

管理專家王吉鵬認為,美的職業經理人接替企業創始人,開了中國民營企業傳承的先河,“資產超千億元的民營企業中,據我瞭解,這是第一家”。

2014年2月,他發起成立何享健慈善基金會,宣佈捐贈4億元作為首批項目運作基金,之後的幾年,他一直在做慈善。在2017年度佛山公益慈善盛典上,何享健被授予“2017佛山公益慈善年度特別緻敬人物”。

在他做企業48年裡,很少拋頭露面,外界對他知之甚少。如今只有每年的財富榜單發佈時,何享健的名字才會頻繁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