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 有一隻鳥不為食亡

同大連的“浪漫之都”相比,旅順口之行是那麼的深沉和凝重。

旅順口在大連市區最西部,三面環海,一面與大連市區相連,隔海與山東半島相望。旅順口是中國北方軍港,清光緒六年闢為軍港,建船塢、築炮臺,置水雷魚雷營、軍械局。後又設水師提督署,遂成海防要塞,是北洋艦隊基地之一。經歷多少年的戰爭後,1955年5 月才歸還中國,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基地。

來到“京津門戶”和“渤海咽喉”之稱的旅順口,我們乘車在逶迤而上的東雞冠山盤山公路奔馳著的時候,我沒有看到紛飛的山雀、杜鵑、花喜鵲,只是在滿眼是望不到邊際的青松、柞樹和盛開的野櫻和山桃花中想像百十年前發生在這裡的炮火連天、硝煙瀰漫——

有一隻鳥不為食亡

在沙俄維利奇科上校設計的東雞冠山北堡壘上,我知道這是沙俄殖民當局驅使上千名華工用了四年時間將堡壘修成。該堡壘呈五邊形半地穴式,系用混凝土與鵝卵石澆注而成的永久性建築。堡壘內生活設施完善、攻防兼備,由堡壘大門、軍官室、兵舍、彈藥庫、電話室、側防暗堡、外沿坑道、護壘壕、梯形井、暗道、炮陣地、機槍陣地、伙房兼包紮所、暗堡、堡壘後院、木吊橋、散兵壕等設施構成。整個堡壘找不到一根鋼筋,完全由混凝土灌築,越是這樣,越讓人能感受到當時的戰爭的殘忍,讓人感受到無數無辜的冤魂至今仍在旅順港外的深海波濤中悲憤地吶喊。

參觀旅順日俄監獄舊址,讓我有了第一次涉足“監獄”的經歷。這座由兩個帝國主義國家在第三國先後建造的監獄,是監禁、迫害和屠殺中國人民和國際進步人士的人間地獄,是帝國主義列強侵華和反人類的鐵證,其野蠻和殘忍程度在世界上是罕見的。這座牢房建築呈“大”字形放射狀,灰磚部分系沙俄早期修建,紅磚部分則是日本後期擴建。每層牢房都是並列兩排,在走廊地面中間安裝鐵箅子,除供看守監視外,還可以透光和上下空氣流通。三面牢房的連接處設有看守臺,看守可同時監視左中右三面牢房。設有檢身室、刑訊室、絞刑室和工場等。看看他們吃飯用的餐具,是把“一、二、三、四、五、六、七”刻在硬物上的模具,再聽導遊說最後一名曾經被關押在這裡的難友、共產黨員黃鐵城是2004 年過世的,想想如果在這“獨一無二”的人間地獄”裡還能生存,那真是奇蹟,生命真是偉大!

導遊說被監禁的人們還要過兩次“鬼門關”——檢身室。囚犯先脫下囚衣,然後全身赤裸高舉雙手跨過木槓,換上工作服後去監獄內的各種車間勞作。下班後再赤裸身體跨過木槓,換上囚服。在監獄二樓的行刑室,佈滿了吊槓、虎凳等刑具。行刑時,受刑者被剝光衣服,俯臥在“火”字型的虎凳上,四肢被皮帶勒緊,看守使用灌滿了鉛條的竹條抽打,這叫“笞刑”;在監獄的東北角有一棟二層樓房式的絞刑室。行刑時,劊子手用白布矇住被處死者的面部,將他強行按坐在活板上,脖子套上絞索,然後突然打開活板進行絞殺。屍體被蜷曲著塞進木桶釘上蓋,然後埋在監獄外的荒地裡……朝鮮愛國志士安重根也關押在這裡,1910 年3 月26 日,在獄中就義……日寇統治監獄40 年間,究竟殺害了多少仁人志士,成了千古之迷,然而絞刑室外那一棵枯死的老樹,她被修剪得沒有了枝杆,我一看它就覺得她像一位慈祥的老人,覺得她是“樹神”,她是有靈性的,她的生命並沒有死,她正用斑斑駁駁的紋身正我們訴說著當時外的寇宗宗罪惡,讓每一位來參觀的人,都會在心底發出誓言:決不能讓這些殘堡舊壘再成為對準我們大好河山和祖國母親胸膛的炮臺,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海風浩浩,烈日當空,不知絞刑室外那一棵枯死的老樹生存了多少年?不知道已經枯死了的她還能在這裡“守望”多少年?這些我不想繼續探究下去,我只想說雖然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但是總有一隻鳥是不會為“食”而死的,總有一個人或者一群人一代人是不會為“財”而死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