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生活在越高層次的人,很喜歡把時間放在這事上。

今天,想跟你們探討兩個問題。

/01/

第一,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嗎?

不是。不然先回想一下,類似以下的場景,是否常常出現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

學生時代,學習最好的那個往往不是最勤奮的,你頂著黑眼圈刷下的10套題,抵不上TA從容不迫地刷1套題得到的成績高;

走上職場,熬夜加班的你月底績效總是比不上天天準時下班的TA;

同樣創業做生意,有人做什麼黃什麼,有人就能把生意經營得有聲有色……

為什麼?來看一個例子。

有一個90後年輕小夥,叫李XX。在上中學的時候,學校裡的男孩很喜歡打架。參與打架的男孩子,要麼贏的,要麼輸。而他偏偏從打架中研究出了套路。什麼套路?用堅硬打擊柔軟。於是,在別的男孩不斷試圖通過增加打架次數提升打架經驗的時候,他每天研究人的身體哪裡柔軟,怎麼一招制勝。沒過多久,他順利從打不贏的菜鳥,成為了沒人敢惹的常勝將軍。

後來的後來,他也得到了更大的勝利,成為百度副總裁。他說過:我從小就堅信一件事,任何事情背後必有道理

所以,勤奮如天天打架漲經驗的其他男孩,付出再多努力也只是低水平的重複,“不帶腦去做事”,換不來成功;輕鬆如研究套路的李XX,掌握思維方式去做事情,才能得到顯著的成效。

決定你能力層次的,並不是你的知識量多少,而是你的思維方式。

雷軍有一句很著名的言論:“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02/

第二,為什麼很多人到達了某個高度後,就會遇到瓶頸?

諾基亞曾是手機界的王者,卻在智能手機時代節節敗退,走向衰落。原因就在於保留

因循守舊的思維方式,缺少創新思維

2007年,蘋果公司的iPhone問世,基於多點觸控技術的全新用戶界面,重新定義了智能手機的概念。繼蘋果iOS系統之後,谷歌2008年推出了安卓系統。iOS和安卓的面世,開始侵蝕“塞班”的市場份額。

長期負責諾基亞代工事務的比亞迪駐芬蘭辦事處代表羅賓告訴記者,諾基亞是第一個研發觸控屏技術的公司,但卻坐失智能手機時代先機。“如果諾基亞早認識到互聯網時代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提前做部署,早早完善並推出觸控屏技術和Maemo操作系統,結果就不一樣了。”

/03/

世界上做事情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加法,一種是乘法。

為了達到成功,做加法的人選擇付出大量時間,獲取海量信息;做乘法的人選擇付出儘量少的時間,只掌握事情核心的規律,以及能夠被應用到不同領域的思維模型。

而最後,成功的人往往是後者,因為他們掌握高明的思維方式。說了這麼多,我在想,人生就一回。決策好自己的路,先走走走再說吧。反正只有你自己感受到這路的滋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