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集句詩的魅力:垂死病中驚坐起,笑問客從何處來

從小學開始,唐詩宋詞一直是語文教材裡必有的內容。

集句詩的魅力:垂死病中驚坐起,笑問客從何處來

但是高中畢業以後,能夠堅持讀詩念詞的人卻漸漸變少了。

那些背過的詩詞歌賦隨著時間流逝也慢慢流失,但總有那隻言片語留在腦海裡再也不會忘卻。

只是那隻言片語,難成章句,而且容易混淆,但讀起來卻彷彿又是那麼一回事。

那麼筆者來整理一下那些並不是原文搭配,但卻很順溜的詩句,當然搭配的結果就見仁見智了,有的頗有意境,有的就emmmmm

垂死病中驚坐起,笑問客從何處來。(這種感覺自行體會)

春宵一刻值千金,絕知此事要躬行。(要躬行,沒毛病)

問君能有幾多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恩?這莫不是原句?)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三顧頻煩天下計,拔劍四顧心茫然。(一二三四顧)

玉盤珍羞直萬錢,一弦一柱思華年。(真押韻)

等閒識得東風面,落花時節又逢君。(花開花落)

江州司馬青衫溼,宣城太守知不知。(江州司馬和宣城太守倆人啥關係?)

……

除了這些彷彿沒毛病的亂搭以外,還有一些詩句可以被稱為是百搭了:

集句詩的魅力:垂死病中驚坐起,笑問客從何處來

未若柳絮因風起,疑是銀河落九天。

桃花潭水深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夜深忽夢少年事,疑是銀河落九天。

夢裡不知身是客,疑是銀河落九天。

這句詩文字直白詩意簡單,朗朗上口,作為下句也是很好搭的了。

集句詩的魅力:垂死病中驚坐起,笑問客從何處來

爺孃聞女來,自掛東南枝。

一朝被蛇咬,自掛東南枝。

朱門酒肉臭,自掛東南枝。

天子呼來不上船,不如自掛東南枝。

洛陽親友如相問,早已自掛東南枝。

朕與先生解戰袍,一起自掛東南枝。

這句詩,意境明確,動作生動,發人深省。

集句詩的魅力:垂死病中驚坐起,笑問客從何處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從此君王不早朝。

朕與先生解戰袍,從此君王不早朝。(剛掛了東南枝,這又更勁爆了。)

黑髮不知勤學早,從此君王不早朝。

地崩山摧壯士死,從此君王不早朝。

銀瓶乍破水漿迸,從此君王不早朝。

各位看官們在笑過後定是覺得這種行為是惡搞,其實不盡然,這一手法有個學名,叫做“集句”。

集句詩的魅力:垂死病中驚坐起,笑問客從何處來

集句詩又稱集錦詩,即將一位或數位古人的成句摘取出來合併為一首新詩。

而那些成句可能原本互不相干的詩句,集合之後,頗具新意。

沈括就曾在《夢溪筆談》中稱讚集句詩:“往往親切過於本詩”。

那個因小時候砸缸而名垂千史(當然他也當了官,還是北宋文壇的領袖人物,只是司馬缸砸光的名氣太大)的司馬先生就曾作集句詩揶揄了私幸營妓的同僚。

“年去年來來去忙,暫偷閒臥老僧床。驚回一覺遊仙夢,又逐流鶯過短牆。”

當然,也有對此略有微詞之人,那便是蘇軾蘇東坡。

東坡曾經曰過:“天邊鴻鵠不易得,便令作對隨家雞。”

大意是指古人的詩句有字字珠璣,亦有差強人意,每個人的思想不一樣,不可混為一談。

的確,很多古詩詞能流傳至今也是因為其多是傳世佳作,對於這些美好的文字,多懷一些敬畏之心,便是好的。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