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犯罪类型片可以说是异军突起,犯罪类型片成为国产电影类型市场的一把尖刀。既有擒拿柏林电影节金熊、银熊的《白日焰火》涌现,也有为上海电影节输出影帝“三黄蛋”的 《烈日灼心》冒尖,既有令人眼前一亮的低成本高口碑之作《心迷宫》,也有名利双收的顶级制作《湄公河行动》,既有《嫌疑人X的献身》这种海外版权的本土化,也有《追凶者也》这类社会真实事件的改编,既有《全民目击》反思公众舆论话题,也有《催眠大师》尝试视听饕餮。
然而,这一波中国犯罪类型片的浪潮都是清一色男人电影,女性视角或女性主导的犯罪类型片似乎一直缺席,直到这部由女性导演执导,女性角色挑梁的《血十三》。《血十三》讲述了一名女警为破连环杀人凶案,不惜把自己变成犯罪诱饵,打扮成第十三个受害对象的故事。
纵观犯罪类型片的国际舞台,女性犯罪题材的话语权并不示弱。比如根据“美国第一连环女杀手”真人真事改编的《女魔头》,该片还助力查理兹·塞隆成为金球、奥斯卡和柏林银熊三料影后。再比如女权主义的《末路狂花》,不仅拿下第64届奥斯卡奖最佳剧本,还一度和《沉默的羔羊》死磕,并为公路类型片提供范式。再早点的,比如第23届奥斯卡最佳编剧奖得主《日落大道》,巧妙地用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来反应好莱坞繁荣所滋生的负罪感。此外,安吉丽娜·朱莉领衔的《原罪》和莎朗·斯通主演的《本能》,也曾让无数直男拜倒在他们的大长腿前。
近点的日韩国,女性犯罪题材的创作也是相当活跃。豆瓣上最受文艺青年喜爱的韩国女性犯罪电影当属《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至今保持着8.4分的好评。此外韩国女性复仇电影《亲切的金子》,在中国也有相当的观众缘。而由松隆子主演的日本电影《告白》不甘下风,豆瓣获评8.7高分。另一部日本女性犯罪题材高分电影《第八日的蝉》,在中国犯罪类型片爱好者心目中也有一席宝地。
中国此前并非没有女性犯罪题材作品。2012年娄烨执导过一部女性涉罪电影《浮城谜事》,该片曾获65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垂青,并护送齐溪荣登第49届台湾金马奖最佳新人宝座。2016年,还有过一部叫《喊山》的文艺片,讲诉一位被拐女子的困境与突围,可惜这部电影上映票房约等于零。《喊山》的故事和李杨导演2007年的《盲山》不乏相似之处,而《盲山》的主演,正是在这部《血十三》里挑梁的黄璐。
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这部女性主导的女性犯罪类型片的涌现:很“黄”很“暴力”。
说它很“黄”,并不是因为故事里一系列被害人都是夜半出行的失足妇女,一众被害人虽说都贴着特殊职业的标签,但影片中并没有相关情节的展示或暗示,恰恰相反,故事在这方面做得很节制。说它很“黄”,主要是因为它的挑梁主演姓黄名璐,所以影片的表演路径有着深刻的黄璐印记。
黄璐是典型的文艺女青年,自打2006年参演章明导演的《结果》,一直坚持只演文艺片的职业路径,这在中国女演员里,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别看黄璐的知名度和当下流量明星没得比,但她却是各大国际电影节的常客。
她主演的《红色康拜因》,是第48届塞萨洛尼基电影节最佳影片;她领衔的《盲山》入围第60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获得罗马电影节最佳导演;她主演的《中国姑娘》 ,荣获第62届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豹奖;2013年第42届鹿特丹电影节,还出现过她主演的两部电影《云的模样》和《坠落》共竞最佳影片的局面;而她主演的《推拿》,曾让她成为第64届柏林电影节影后的热门人选 。至于她到底要文艺到什么程度,看她月初刚举办完的电影主题婚礼就知道了,黄璐小两口是有史以来第一对选择在中国唯一艺术院线当代MOMA影城举行婚礼的夫妻。
说它很“暴力”,也并非强调影片犯的情节或视觉呈现很“暴力”。片中确有十几位被害人都被残忍加害的事实,犯罪手段之凶残,犯罪态度之狠毒,难逃“暴力”的标签。但毕竟导演是女性,而且还是导演处女作,相比犯罪类型片男导演口味,女导演李聆聪有爆发力,同时也有相当的节制。
我要强调的“暴力”,是广义的“暴力”,是无形的“暴力”。影片对犯罪类型片爱好者保留了一定口味的呈现,比如片中涉及的地窖,很容易让人联想此前性奴案。但故事的重心志不在此,而在于如何摘下我们所有的有色眼镜,这包括黄路饰演的女刑警邢敏,也包括片中凶手。这么说并不是要反对主角光环的邢敏,而是要强调某种普世价值。正如片中老周所说,你要是认为她们该死,你永远破不了这个案子(大概意思)。
故事采取双天使结构,老周是赎罪天使,邢敏是冲动天使。正因为老周多年前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被害人,将第一起红衣裙杀人案草率地交给了新来菜鸟办理,错失首犯就抓住凶手的最佳时机,让其演变成一个红裙子连环杀人案的元凶。多年来老周忍辱负重,抱着被害人头骨辗转多地,非破此案不得以救赎。在老周的体系里,世界上没有该死之人,只有受害之人,唯有还受害人众生平等,才不至于被有色镜片障目,才能抓住罪魁祸首。
更重要的是,有色眼镜也是悲剧根源。罪犯正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第一个被害人,才有了第一次的怒火中烧和激情犯罪,才有后来一系列上瘾般的连环杀人,才有一系列刀下冤魂。有色眼镜,是“暴力”的根源。
閱讀更多 曾念群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