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中國傾盡所有援助該國,它最後卻變成了白眼狼

我們都知道歐洲的發達國家非常的多,而在這眾多的發達國家當中阿爾巴尼亞是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而且在歷史上我國還有著一個國家有責一段剪不清的恩怨:就是當年我國在重返聯合國時,因為阿爾巴尼亞出了不少人力,而在阿爾巴尼亞最需要的時候,我國為了報恩,也是勒緊褲腰帶不斷的援助他。然而該國家認為我國援助他是天經地義的一件事,因此不斷的要求我國對其進行援助,甚至還超出了我國的經濟承受能力範圍,在我國拒絕其無理要求之後,阿爾巴尼亞居然反咬一口,讓我國成為了一個救蛇的農夫,成為了我國外交史上一個典型的反面教材。

中國傾盡所有援助該國,它最後卻變成了白眼狼

在上個世紀60年代,阿爾巴尼亞與蘇聯在外交關係上急劇惡化,所以阿爾巴尼亞為了抵禦可能的入侵就開始不斷的擴軍,但是擴軍需要大量的工業基礎和經濟實力,可就當時阿爾巴尼亞的實際情況來說是不可能的,因此就需要通過外部資源來解決這一問題。

中國傾盡所有援助該國,它最後卻變成了白眼狼

當時我國也是處於外交不順利的時期,一方面與西方國家的關係不斷的惡化,一方面與蘇聯也產生了不少的隔閡,當時我國也是迫切的需要打開外交局面,在這種背景下我國開始資助阿爾巴尼亞。

中國傾盡所有援助該國,它最後卻變成了白眼狼

在軍事上,我國就以援助的形式幫助阿爾巴尼亞初步建立起輕武裝生產線,而且還向阿爾巴尼亞提供了許多價值不菲的軍用飛機,包括當時最先進的殲七戰鬥機,這款戰鬥機在我國也只生產了30架,那是當時將近一半的數量援助給了阿爾巴尼亞。

這是一個合作的過程,當中我國也並不是說一無所獲,因為在1971年,在阿爾巴尼亞等23個國家的幫助之下,我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一切權利,這也是我國六七十年代一個最重要的外交成果。

中國傾盡所有援助該國,它最後卻變成了白眼狼

但是隨著我國外交實力的不斷增強,中美外交關係也趨向正常,這時我國與阿爾巴尼亞之間的分歧也越來越多,在1974年,阿爾巴尼亞要求我國提供經濟援助支持,總額竟然達到了50億元人民幣,但是我國當時就想:如果一直援助阿爾巴尼亞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且阿爾巴里亞也應該有一定的自力更生能力,再加上50億人民幣,已經超過了我國經濟承受範圍能力,最終也沒有如阿爾巴尼亞所願。

就是因為這一件事情,阿爾巴尼亞在公開場合指責我國。其實不管是與阿爾巴尼亞還是與其他國家關係是好還是壞,最終都是利益取捨的結果。這件事情也給我國外交史上留下了深刻的教訓:國與國之間沒有永恆的朋友和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