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半兩錢」麥穗露芒,時不我待

今日芒種,世間萬物,彷彿都以種子與大地的方式聯在一起。

「半兩錢」麥穗露芒,時不我待

仲夏伊始,芒種之時。與半兩錢一起關注三農,精準扶貧。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代表仲夏時節的正式開始。此時是麥類等有芒作物真正成熟的時候,也是秋熟作物播種、移栽的時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如此詮釋:“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

此時的北方,有芒的大麥、小麥已成熟。南方,有芒的稻子亦播種。如是,芒種之“種”,既為名詞種子,亦為動詞播種。芒者,生於麥子或穀物上的刺狀物,“針尖對麥芒”“如芒在背”皆言其尖銳。不過,芒種的意義,並不在“芒”,而在於“種”。樸實的“種”字裡,保持著農耕文明生生不息的姿勢和力量,亦蘊含著生命成長的因緣與起點。

「半兩錢」麥穗露芒,時不我待

麥穗露芒,時不我待。

“草生芒種後,葉落立秋前。”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2018年6月6日1時29分迎來“芒種”節氣。

芒種時節,梔子花開,麥黃梅熟,仲夏開始。芒種後天氣日漸炎熱,大家要注意防暑降溫,尤其是馬上要參加參加高考的考生,更要注意防暑。

“東風染盡三千頃,折鷺飛來無處停。”

時至芒種,南方地區麥收季節已經過去,中稻、紅苕移栽接近尾聲。大部地區中稻進入返青階段,秧苗嫩綠,一派生機。詩句就是在描繪這樣一片秀麗的田園景色。

「半兩錢」麥穗露芒,時不我待

芒種習俗之一:煮梅

芒種民俗

安苗習俗:安苗系皖南的農事習俗活動,開始於明明朝初期。每到芒種時節,種完水稻,為祈求秋天有好收成,各地都要舉行安苗祭祀活動。家家戶戶用新麥面蒸發包,把面捏成五穀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狀,然後用蔬菜汁染上顏色,作為祭祀供品,祈求五穀豐登、村民平安。

打泥巴仗

貴州東南部一帶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種前後都要舉辦打泥巴仗節。當天,新婚夫婦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體插秧,邊插秧邊打鬧,互扔泥巴。活動結束,檢查戰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歡迎的人。

煮梅民俗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三國時期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

青梅含有多種天然優質有機酸和豐富的礦物質,具有淨血、整腸、降血脂、消除疲勞、美容、調節酸鹼平衡,增強人體免疫力等獨特營養保健功能。但是,新鮮梅子大多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後方可食用,這種加工過程便是煮梅。

芒種之時金燦和蔥翠得以遊刃切換,在萬物生長的繁忙之際,半兩錢邀你一同收穫幸福,播種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