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資本慣犯徐玉鎖——內幕交易“遠望谷”案(下篇)丨證監稽查大案要案啟示錄

資本慣犯徐玉鎖——內幕交易“遠望谷”案(下篇)丨證監稽查大案要案啟示錄

內幕交易,俗稱“老鼠倉”,一直是監管部門嚴厲打擊的對象。然而,在利益誘惑面前,仍有貪婪者頂風作案、鋌而走險。不過,最終的結局都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資本慣犯徐玉鎖——內幕交易“遠望谷”案(下篇)

资本惯犯徐玉锁——内幕交易“远望谷”案(下篇)丨证监稽查大案要案启示录

聽文慧為您講述“資本慣犯徐玉鎖”的故事……

點擊音頻收聽

書接上回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內幕交易者就好比股市中的“碩鼠”,不斷蠶食鯨吞資本市場的財富和信用,危及資本市場的繁榮與穩定。就好比我們故事中的主人公,利用內幕信息“近水樓臺”獲取私利,不僅如“碩鼠”一般損害了公司利益,也刷爆了自己的信用額度!

资本惯犯徐玉锁——内幕交易“远望谷”案(下篇)丨证监稽查大案要案启示录

書接上回,我們說到,證監會稽查人員查到徐玉鎖不光利用馬甲賬戶進行內幕交易非法獲利542.45萬元,還構成了短線交易的違法事實。

雖然兩案壓身,基本事實已經清晰,但是資本慣犯徐玉鎖可沒那麼容易就範!因為他深知,自己受賄罪的司法程序還未結束,如果此時再犯案,將會讓自己更加被動!因此,他開始和調查人員上演一出百般抵賴,拒不承認違法交易“遠望谷”事實的反偵查戲碼!

當然調查組早已料定徐玉鎖會負隅頑抗,所以事先鎖定了他的馬甲賬戶。不過,雖然發現了這條重要線索,但隨之而來的困難也出現了。因為徐玉鎖具有很強的反偵察能力,整個交易過程他都做的很隱蔽,就目前線索來看,難以直接證明他與其馬甲賬戶“廖某松”賬戶之間的違法關係。

资本惯犯徐玉锁——内幕交易“远望谷”案(下篇)丨证监稽查大案要案启示录

不過,功夫不負有心人,再狡猾的狐狸也會留下難以掩蓋的線索。調查組經過一系列分析,找到了與廖某松賬戶存在關聯的徐某洋賬戶(徐玉鎖的兒子),並發現兩個賬戶之間有高度趨同關係。而這一賬戶也成為攻破徐玉鎖彌天大謊的重要武器。

资本惯犯徐玉锁——内幕交易“远望谷”案(下篇)丨证监稽查大案要案启示录

· AI “小灰”有話說 ·

是的,雖然掌握一定的證據,但是徐玉鎖作為縱橫資本市場多年的老手並沒有被嚇到,他很清楚,自己知悉內幕信息不容辯駁,想要逃脫罪責就必須否認這其中的賬戶控制關係。所以,在約談過程中,他只承認實際控制自己兒子的賬戶,卻堅決不承認該賬戶交易過“遠望谷”股票。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正如AI機器人小灰所說,徐玉鎖的反偵察能力很強。但是當調查人員開始詢問關於廖某松賬戶的情況時,徐玉鎖還是慌了神。他開始變得侷促不安,矢口否認與廖某松的關係,說他根本不認識廖某松。但當調查人員當場出示了廖某松與徐某洋賬戶高度趨同的證據時,徐玉鎖又開始支支吾吾,沉默之後就說自己記不清了,要求改天再來說明。

然而,用逃避來拖延時間的戰術並未起效。隨著調查組對廖某松證券賬戶交易記錄的進一步深入分析,調查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調查組發現:涉嫌內幕交易的幾筆操作竟然是在“遠望谷”公司的辦公電腦上下的單。於是,調查組立即奔赴“遠望谷”公司查找這臺電腦,然而當調查人員趕到公司時,徐玉鎖辦公室的電腦早已不見了蹤影。

關鍵證據神秘失蹤,好不容易有了眉目的案情又開始變得撲朔迷離。不過,面對這塊“硬骨頭”,證監會稽查人員並沒有放棄。在幾個回合的拉鋸戰之後,這位遊戲高手開始意識到:否認賬戶控制關係、藏匿電腦並不能逃掉罪責,於是這位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不惜損害他人利益,安排廖某松承認賬戶是由廖某松本人操作,企圖棄卒保帥。

最終結局

然而,徐玉鎖百般抵賴妄圖脫責的如意算盤還是沒能打成。調查組不枉不縱,通過對客觀證據的細緻分析和論證,在“零口供”的情況下認定了賬戶的控制關係,成功告破了徐玉鎖內幕交易案!

资本惯犯徐玉锁——内幕交易“远望谷”案(下篇)丨证监稽查大案要案启示录

· AI “小灰”有話說 ·

鑑於此次內幕交易違法所得金額巨大,違法行為性質惡劣,最終證監會依法對徐玉鎖按照“沒一罰三”的標準從重處罰,決定沒收徐玉鎖內幕交易違法所得540餘萬元,並處以1600餘萬元罰款,對徐玉鎖兩次短線交易行為,給予警告,並處以20萬元罰款,同時,對徐玉鎖採取5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资本惯犯徐玉锁——内幕交易“远望谷”案(下篇)丨证监稽查大案要案启示录

“莫伸手,伸手必被抓。”這是一句耳熟能詳的警示語,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不可能不知道這其中的道理,只是貪婪和惰性,讓他蒙了心智,一而再、再而三地伸手觸線。古人云:“魚為誘餌而吞鉤,人為貪婪而落網”,等待徐玉鎖的是法律的嚴懲,留下來的是對市場投資者們的警示!

往期回顧

资本惯犯徐玉锁——内幕交易“远望谷”案(下篇)丨证监稽查大案要案启示录

製作團隊

策 劃:侯 傑 主講人:文 慧

撰 稿:文 慧 制 作:勤 力

製圖:王京源

編審:劉志軍、李 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