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6 買了個整個英國的李嘉誠退休了,香港的未來將走向何方?

解局

:2015年9月13日,新華社發佈了一篇名為《別讓李嘉誠跑了》的文章,全世界譁然。

915天后,李嘉誠對這篇文章做出了自己回應:老了,跑不動了,我還是直接退休吧。

3月16日下午四點,也就是今天,長和盤後在港交所發佈公告稱,其已90高齡主席李嘉誠先生將在即日起卸任董事會主席一職,其長子李澤鉅將正式接棒。

自此,超人落幕,中國商場再無傳奇。

應該說,李嘉誠的成功,是賭對了香港的命運,而李嘉誠正是香港文明的精神圖騰。

如今李嘉誠離去,李澤鉅接班,不由得讓我重新思考一個問題:香港的未來,又將走向何處呢?


買了個整個英國的李嘉誠退休了,香港的未來將走向何方?

世紀告別!今年將滿90歲的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主席李嘉誠正式宣佈退休。

3月16日下午四點後,長和盤後在港交所發佈公告稱,年屆90的主席李嘉誠即日起卸任董事會主席一職,長子李澤鉅接棒。

蟬聯20年的香港首富、全球華人商界領袖李嘉誠將繼續擔任李嘉誠基金會主席,並擔任長江集團高級顧問。

出生於1928年,今年已經近90歲高齡的李嘉誠終於選擇了退休,這一結果其實已經在市場的預料之中,畢竟這幾年關於李嘉誠退休的風聲頻頻爆出。

目前福布斯顯示,李嘉誠的身家354億美元,世界排名第24。

李嘉誠的傳奇人生

1、掘出第一桶金,成為“塑膠花大王”

1928年7月29日,李嘉誠生於廣東潮州。12歲那年,日軍轟炸潮州,剛剛讀初中的李嘉誠與家人輾轉到香港,寄居在舅父莊靜庵的家裡。“那時我12歲,對香港、對人生,有非常多幻想。但到埠之後,很短的時間內,看到人情冷暖,差異是這麼大,心裡很難過。那時候,可說是一夕成長。”李嘉誠回憶。

1955年,李嘉誠把握時機,用平時省吃儉用積蓄的7000美元在筲箕灣創辦了自己的塑膠廠,命名為“長江塑膠廠”。“長江”取“長江不擇細流,故能浩蕩萬里”之意。辦廠初期,資金緊缺,李嘉誠憑藉“擁有的只是智慧、學習和努力”的覺悟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

1955年,長江塑膠廠終於出現了轉機,產銷漸入佳境。1957年,李嘉誠到意大利考察,回港後率先推出塑膠花,隨即成為熱銷產品。不久,他又積極開拓世界市場,很快就成為“塑膠花大王”。塑膠花為李嘉誠帶來數千萬港元的盈利,長江廠成為世界最大的塑膠花生產廠家,不僅蜚聲全港,還為世界的塑膠同行所側目。

至1958年塑膠廠營業額達到1000萬港幣,塑膠花令他拿下第一桶金,成為了“塑膠花大王”。

2、涉足房地產,抄底樓市

1958年,李嘉誠在香港繁盛的工業區———北角買下第一塊地皮,興建了一座 12層的長江工業大廈。兩年後,他又在興建一座工業大廈。

這兩座工業大廈被看作是李嘉誠涉足房地產行業的起點。彼時,正遇香港物業價格大漲。李嘉誠斷定房地產行業在香港將大有可為。由此,便開始循序漸進地將資金部署到房地產市場。

上世紀六十年代香港社會動盪不斷、工人運動此起彼伏、暴力事件接連不斷,經過狂炒的香港房地產曾一度狂跌。李嘉誠用低價大量收購了地皮和舊樓,在觀塘、柴灣及黃竹坑等地興建廠房,用來出租。沒過幾年,炒房風暴平息,大批離港的商家迴流,房產價格水漲船高。

李嘉誠將廉價收購的房產高額拋售,並轉而購買具有潛力的地皮。不過,這些地皮他並不急於出售,而是用來興建樓宇。到20世紀70年代初,李嘉誠已擁有樓宇面積 630萬平方英尺,出租物業 35萬平方英尺,每年單是收租,就能賺取400萬港元。

他堅信,收租雖不像賣樓那樣牟取暴利,卻有穩定的租金收入。時間愈長,物業愈會增值。

3、機會降臨,一舉成為華資地產商領頭羊

1977年是李嘉誠財富史上的一個分水嶺,此前,他只是一名普通成功商人,但 1977年時,在中環地鐵站與金鐘地鐵站上蓋物業的招標中,李嘉誠舉手應價,擊敗老牌的英資地產公司置地集團,被譽為“擎天一指”,在地產界舉足輕重。

一年之後,中環站上建設的環球大廈分層發售,在廣告見報後的8個小時內就全部售完,交易總額高達5.92億港元;幾個月後,建在金鐘站上的海富中心開盤,總值9.8億港元的物業也被搶購一空。這兩個項目,不僅為李嘉誠贏得了名聲,贏得了港府和銀行的信任,一舉成為華資地產商的領頭羊。

八九十年代後,李嘉誠大舉進軍大陸市場,李嘉誠把中國大陸的投資項目組成長江基建。長江基建在中國的能源建設佔有很重要的分量。

一張圖看懂李嘉誠商業帝國

六年賣了 2500 億資產

投資主要在西歐和英聯邦國家

李嘉誠大規模出售香港和內地的資產大約出現在 2010 年之後。

李嘉誠表示,所有投資及出售資產所得的回報,是屬於公司的,並回到了股東手中。“而且集團的股東也清楚,海外投資的盈利均屬香港上市公司所有,最終通過派息能令股東受惠。”他在一份公開信中說。

關於李嘉誠的海外投資,有一個說法是他幾乎買下整個英國。

原因在於他在英國所購入的資產涵蓋供水、供電、天然氣輸送、鐵路、通訊、零售,幾乎所有跟民生有關的事業,都有李嘉誠支持的資金在裡面,跟他在香港所做的投資一樣。

李嘉誠的手錶永遠調快半個小時

1987年,李嘉誠登上福布斯的全球億萬富豪榜,並且從此之後從未落榜,曾多年蟬聯香港首富的位置,不少港人曾感嘆他們一輩子為李嘉誠打工,因為買的租的房屋是李嘉誠公司蓋的,到超市購物、手提電話等都與李嘉誠公司有關。

李嘉誠的財富觀念

有一次演講中他分享了作為華人首富的感受:“在過去數十年,別人給我的暱稱是‘華人首富’,這是一個很複雜的滋味。我的一生充滿了競爭與挑戰,歷程是好不容易的。常常要有智慧、要有遠見、要有創新,怎不令人身心勞累,四方風風雨雨中,我還是不斷在學習笑對人生,作為一個人、一個愛自己民族的中國人、一個企業家,我不斷在各種責任矛盾中,盡了一切所能服務社會。”

李嘉誠至今每年都只從公司領取5000港元的薪酬,他稱這是一種自我激勵。在財富的處理上,李嘉誠並不吝嗇,在去年的財產分割計劃中,他把1/3的財產都捐獻給了“第三個兒子”——李嘉誠基金會,現已達到830億港元。

和西方很多同類型基金會不同,李嘉誠基金會只有一個捐贈者,而且他注入的都是交完稅後的資金,基金會將會把八成資金用於大中華地區。

在許知遠眼中,李嘉誠和洛克菲勒那一代美國資本家有很大相似性。不管是清教徒還是中國傳統,節儉都是一種美德。李這一代人還是老派人物,都具有某種道德上的審慎。況且,炫耀性的消費不能提供他所需要的人生意義,他需要從別的方面來尋找。

李嘉誠依然堅持一週工作5天,儘管安排了財富分割,但他沒有退出工作。現在有兩百多名長和系的高管可以直接向他彙報。他說:“人要在工作中發現人生,生活就樂趣無窮。”對於他這樣一個充滿了好奇心的人來說,工作帶給他的存在感不是其他事情所能替代的,總會有陌生的事物來刺激他。傑出的企業家與藝術家都是終身的職業。全世界都是如此,默多克也沒退休。

李嘉誠曾經親自打電話,花了一筆不菲代價買到AIG公司的紙質股票。用相框裝裱後,他在下面寫了一段話:“這曾經是全世界最大的保險公司,AIG的股價在2007年5月11日,每股72.97美元,總市值1895.76億美元。2008年9月16日,每股1.25美元,總市值167.28億美元。市值跌幅逾91%,如非美國政府注資1500億美元急救,早已破產。”

在給4歲孫子的這個教具上,他用加粗字體點評:“以此為鑑,可惕未來。”

李嘉誠的長子李澤鉅內斂低調,和父親住在一起,被父親評價為“比我還不喜歡應酬”,已經被確定為接班人,將接收父親龐大的公司資產。他的弟弟李澤楷性格外向,和父親的關係更加微妙,他的前女友是明星梁洛施。他得到了父親更多現金的支持,這種財產處理在外界看來不偏不倚,而公正對於李嘉誠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在電訊盈科的私有化中,李澤楷拒絕了父親的主動資助。李嘉誠的一位助手告訴我們,他主動求了他的兒子,雖然被拒絕,但是他依然會尊重兒子的選擇。

在這次採訪中,他甚至回顧了與張子強的對話。1996年,張子強綁架了他的長子李澤鉅,並親自到家中與他談判。這起驚天綁案一直被他迴避,外界甚至傳言李嘉誠勸張子強買自己公司股票。

李嘉誠說:“我沒有勸他買,絕對沒有。我對他說,一個銅板也不會少給你。但是我錯了。他說為什麼?我說在香港,我知名度這麼高,但是一點防備心也沒有。我早上去打球,就只有一個司機。你拿著這筆錢幾輩子都花不完,你遠走高飛,但是你一定要做好人。有一天他打電話給我,說李先生,我害怕去賭完,有什麼辦法可以保險的。我說你居然還會打電話,一條大路在你眼前,你徹底洗心革面吧。有的傳媒亂講我讓內地政府抓他。其實他是多次去過內地,最後才被抓的。”

85歲的李嘉誠是歷史上最成功的華商,在中國的歷史上,商人在傳統文化中的地位長期不佳,過去一個世紀則飽受政治動盪之苦。這些都迫使他們必須與權力合作,必須壓抑自己的政治與社會理想。他們也是既有經濟結構的承接者,東南亞的華人鉅富大多承接的是殖民者離去後留下的真空。

許知遠說:“作為一個美國企業家,從洛克菲勒到喬布斯,他們生活在一個可以保護、鼓勵他們的政治制度下,這與我們大不相同。洛克菲勒資助芝加哥大學,李嘉誠創辦汕頭大學,我想所有人都知道,在中國辦一所大學面臨著怎樣的困境。”

李嘉誠退休了

長江實業的未來更值得關注

早在2012年5月,李嘉誠正式宣佈分家。

不同資料顯示,李澤鉅與李澤楷兩兄弟儘管年紀接近(一人生於1964年,一人生於1966年),成長環境相似,但無論性格、志趣,乃至人生目標與處事作風等,皆頗為不同,李澤鉅老成持重、有責任感,李澤楷則表現出敢於冒險開拓和勇於嘗試創新的企業家精神。

李嘉誠並未強求兩子均加入家族旗下的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而是將繼承父業的重任交託長子,讓他跟在自己身邊,而次子則按其志趣順水推舟,讓其另起爐灶、自行創業。

2015年,李嘉誠精簡了旗下兩家公司的架構,李澤鉅參與了重組後所有重要投資計劃和會議。根據重組方案,長江實業及和記黃埔重組旗下業務,創立兩家新的上市公司,分別為長江和記實業及長實地產。前者接管兩個集團所有非房地產業務,而後者則合併房地產業務。

李澤鉅接班已經成為順理成章的事情,市場也對此有了非常充分的準備。李嘉誠也在很多場合、多次表示自己早已就退休作出準備,可以隨時將業務交由李澤鉅負責。長和系的運作猶如一部結構精密的機器,無論李嘉誠何時退休,都不會對業務形成影響,更何況還有他十分放心的李澤鉅掌舵。、

此外,或許大家忽視了李嘉誠心裡的“第三個兒子”——“李嘉誠慈善基金”,李嘉誠也曾表示,基金佔了家產很大的一部分,早前投資的Facebook股權亦已全部注入基金。他還透露,近兩年頻頻增持的公司股份,他亦會注入基金。他表示,基金的規模早已經超越他個人定下的目標,對公益事務服務投入的金額更加是高到“估不到”。他表示,基金將會由兩個兒子共同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