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 中兴危机·启示录

中兴危机·启示录

援引自《人民日报》社评:美国商务部日前宣布,今后7年内,将禁止该国企业向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出售任何电子技术或通讯元件。这一事件不仅对包括中兴在内的高科技企业产生影响,而且在舆论场上引发深入讨论,其中的一个关注焦点是,出口禁运触碰到了中国通信产业核心技术缺乏的痛点。“缺芯少魂”的问题,再次严峻地摆在人们面前。

中兴危机·启示录


“缺芯少魂”的尴尬已然升级为窘境。

“缺芯少魂”实质上是核心技术掌握不足的问题。以中国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总体体量,对一般性的生产,中国毫无压力地可以拿出”中国制造“的答卷。但是面临一部分高精尖的生产,中国却在“中国智造”上就犯了难。原因在于我们在改革开放前期技术和资金的短板,巨大的市场缺口需要我们用“拿来主义”来进行填充;同时,“时间就是金钱”的效率观念也促使我们必须大踏步地向前,不断试水。基于主客观的原因,我们在一部分核心技术领域内确实落后于某些国家。这种尴尬在改革开放初期暴露出来的还不是太过明显,但是到全球角逐信息科技的今天,这种尴尬已经成为一种窘境在制约我们的发展。

“引进来,走出去”到“创出来,闯出去”

仅仅在十年前我们的营商大方针还在积极地探索如何将外资和技术引进到国内市场,让国内产业制造在外资和技术的涌入下脱胎换骨,转型升级,并根据国内的政策红利,劳动力优势把产品贴上“made in China“输送到全世界。东部沿海城市的码头和工厂加工流水线到处都有“钱入口袋”的叮当脆响的声音。这种脆响和“腾飞的速度“让国人充满激情动力,也让世界充满惊叹。

但是,当一个物体速度过大,其表面和空气产生的摩擦就会释放大量的热量,甚至有可能引发爆炸。中国领导集体预见了这种疯狂热量可能产生的后果,主动降温。政府部门出台一系列深化改革政策,精准管控低效产能,并把方向正确地定位在“促进创新“的发展关键之上。以华为为代表的众多本土品牌,通过自主研发实现了关键技术位置的抢占,其生产的产品已经运用到航天航空这样国家战略产业当中。同时,创新发展的还有中国在“互联网+”浪潮下快速迸发的新商业模式等等。中国正在调整新的姿势,应对全球化市场的机遇和挑战。

中兴危机·启示录

此次,中兴的危机也给正在调整新姿势的我们敲响了警钟:创新发展是时代的真命题,我们的发展之路也必须依靠创新获取核心技术,抢占市场的领先位置。只有领先的科技创新才不会受制于人,受困于己。

自力更生和扩大开放不是对立的

自力更生和扩大开放不是对立的。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脱离世界范围内的全球化分工协作。自主创新也绝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要通过与多方的积极合作,在互利共赢中去实现的。我们不能把自力更生和扩大开放对立起来,而是应该更加积极地同多方产生合作,翦除壁垒,打破非原则性边疆。同时,我们也要抓紧一切时间来积极转变,不能把自身的发展寄托于别人的帮助或者施舍。我们不能走进死胡同,也不能让人带着偏离既定路线。美国此次实施的出口禁运,恰是将二者对立起来,让其国内的相关供应商损失惨重,叫苦不迭。美国搞的封闭只能造成其内部市场环境的“缺氧”/“乏力”,而不能真正意义上促使其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所以我们仍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同世界合作。在合作中寻求共赢,在共赢中谋求发展,在发展中实现自主创新。

中兴危机·启示录

坚定信心 大步向前

不论是“打铁还需自身硬”还是“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箴言,都是在此次中兴危机发生后,我们第一时间闪现在意念之中的。道理的表达方式我们可以提出千万种,但是实践的苦干却只有这一种方式。唯有埋头苦干才能实现更好发展!“中国

经济发展的下半重点是实现展,实现核心技的自主新。条路很,但只要用心做,就一定能实现
(《人民日》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