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中畫幅相機未來會普及嗎?

誰家不啟軒


不會,即使降價到5000元一臺,也不會普及。



歷史告訴我們,過小的相機,非常迷你的相機不容易生存下來。比如米諾克斯。



歷史也告訴我們過大的相機也同樣不適合生存下來。(隨著數碼相機的普及,因該說現在玩大、中畫幅的人比20年前已經多很多,但是還是太少不是嗎?)


中畫幅的傳感器尺寸已經決定了它的鏡頭能夠做到多大,以及它幾乎不可能擁有F1.4的光圈。也決定了你用中畫幅相機300mm僅僅等效普通相機的200mm。焦距不夠長是嗎?中畫幅的300mm鏡頭已經非常貴、非常難以製造了。所以中畫幅相機系統的限制是大大的多。


我想中畫幅機,最必須有30mm-200mm範圍內的三隻定焦鏡頭或兩隻變焦鏡頭。算算重量吧?沒有幾個人能夠接受了。何況這點視角變化還遠遠不夠用。


所以對於普通人,中畫幅完全沒有存在的意義。只能做商業攝影用用。


對於非商業、純喜歡攝影的玩家,我最多是收一臺玩玩,論片幅和可玩性,我為什麼不用8X10膠片機呢?所以,對於我同類的人,也沒有多大意義。



回答你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特地截了一個圖,是我自用手機的屏幕保護。從我的小相機傳給手機,然後做成的。我自己拍的。用一臺M43相機拍攝的。但是我用了移動傳感器合成的高分辨率模式(其實鏡頭解析度沒有提升,但是提升了一下像素)。傳送到電腦發稿的時候,小圖的清晰度和色彩下降很厲害,手機上看非常棒。黑色部分全部是細節。


原圖的尺寸是7296X4104像素,以350DPI的超高精度打印,可以輸出52X30cm的照片。如果用150DPI隨便打印一下,照片有1米多大。


上面這幅是原圖的縮小畫面,沒有修過


純黑部位其實是有大量豐富細節的。甚至在手機上都清晰可見。


再隨便來點細節。


雖然高分辨模式對於小相機來說,並不會提升多大清晰度。但是提供了和幾乎和中畫幅相機一樣的打印輸出尺寸。這是事實。(論分辨率,其實小機器和中畫幅是幾乎等效的,不信?請看我寫的理論文章。我已經拿全幅鏡頭和M43鏡頭比較過了,目前暫時證明我的分辨率等效理論正確。就等中畫幅機器來實際比一比了。不過,就算中畫幅勝了,也沒有意義)


所以,假設我是商業攝影師,只要客戶不介意我用的相機品牌不是哈蘇、飛思,一樣是可以交稿的。



一個小包,隨身揹著,5-6個鏡頭隨便裝裝,2個機身,微型腳架全部帶齊。視角範圍14-800mm(全幅機等效。


這些,中畫幅相機可能做到嗎?


如果有人說,中畫幅相機如果也玩高分辨率模式呢?


我回答:至少目前中畫幅的傳感器還抖不起來。甚至連全幅機都很難抖起來,因為傳感器太大了。


91拍照聊相機


豐富細節,絢麗多彩,這兩款相機的畫質遠超全畫幅旗艦單反

攝影圈有句老話,底大一級壓死人,往往用來勸說新手入門最好選擇價格更貴的入門全畫幅,而不是CMOS尺寸相對較小的APS-C畫幅,因為全畫幅相機在寬容度、景深、色彩等方面是半畫幅無法比擬的,而操控以及各項指標綜合素質較高一點的,則要選擇中端全畫幅單反或者微單,比如尼康D750,佳能6D、索尼A72等產品,價格適中而無論是拍攝的操控性還是後期處理都具有不輸旗艦單反的出片質量。

而對攝影痴迷中毒的玩家則會在升級器材的時候往往選擇旗艦機單反,比如尼康D850與佳能5D4,全畫幅旗艦有高像素強大的解析力,對焦、測光、連拍等都已經到達了很高的水準,而更專業的攝影師級別玩家則會選擇體育題材的高速連拍旗艦機型尼康D5與佳能1D X Mark II價格已經直逼4W大關。

但是攝影愛好者在追求畫質的路上永無止境,在全畫幅CMOS之上還有更加出色的中畫幅感光元件,不要從字面上理解中畫幅貌似沒有全畫幅那麼全面,實際上只有老司機才會明白,全畫幅的CMOS尺寸大概為24*36mm各家會有細微的不同,而目前中畫幅的CMOS尺寸為33*44mm,是全畫幅感光元件的1.7倍,在同像素條件下,單個像素會有更高的通光量,那麼隨之提升的是景深變化,解析力,色彩還原度,以及後期的寬容度等,但是傳統的中畫幅相機由於體積較大,鏡頭群少,價格又居高不下,並不使用,而下面這兩款中畫幅由於其高素質的綜合體驗是攝影老司機垂涎已久的器材。

富士(FUJIFILM)GFX 50S 無反中畫幅相機

作為目前市售價格幾乎最低的中畫幅相機,上市之初就收到廣大攝影愛好者的追捧,誘人的價格並不比全畫幅的尼康D5與佳能1D X Mark II高多少,但是卻配備了一塊擁有5140萬像素的中畫幅傳感器,43.8*32.9mm的超大感光元件已經遠遠超越了全畫幅的CMOS尺寸,而得益於無反光板五稜鏡的設計,機身尺寸甚至小於全畫幅的相機,豐富的手動按鍵,可配置369萬像素的電子式取景器,可摺疊觸摸屏,獨特的富士膠片色彩都讓這款中畫幅相機具有很高的競爭優勢。

同時相對於價格十萬加的傳統中畫幅相機,GFX 50S擁有更加時尚的摺疊觸摸屏,電子取景器,更全面覆蓋的425個對焦點,支持3張連拍,讓曾經高高在上拍攝題材有限的中畫幅相機拖到了平民價位,再加上配備的3款高素質的鏡頭,富士GFX 50S很快成為市場的寵兒。

富士(FUJIFILM)GFX 50S 無反中畫幅相機 ¥46000

哈蘇(HASSELBLAD)X1D-50c無反數碼相機

兩年前哈蘇發佈了最早的無反中畫幅相機X1D-50,緊湊小巧的機身,強大的性能,在加上哈蘇來自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情懷,迅速引起廣泛的關注,哈蘇X1D-50c搭載了32.9mm*43.8mm的5000萬像素傳感器,支持2.3張/秒的連拍,39個自動對比對焦系統,並且兼容尼康標準的閃光燈,非常實用。

哈蘇X1D-50c的做工同樣值得稱道,機身採用全鋁結構,重量很輕,但是堅固耐用,機身細節打磨精細,最新搭配的4款定焦鏡頭都具有較高的素質,可提供14級動態調整範圍,以捕捉光影明暗的瞬間都能夠纖毫畢露的細節,是一款不可多得的精緻相機。

哈蘇(HASSELBLAD)X1D-50c 中畫幅無反數碼相機¥61800

認可

這兩款無反中畫幅相機的發佈日期並不長,但是憑藉越級的超大感光元件,合理的機身尺寸與售價,迅速佔領市場,雖然大街上,景點裡到處都是拿著單反相機的玩家,但是拿到這兩款神級畫質的中畫幅相機一定能夠做到與眾不同,享受更好畫質所帶來的回憶畫面,一定是清晰銳利細節豐富的想象。


合理消費,請關注數碼自媒體《盧旭》


科技光影


個人認為,中畫幅相機未來確實會比如今更加普及,然而中畫幅相機並不會有如今全畫幅相機的普及程度。

從膠片的歷史看來,135 畫幅與120 畫幅儘管說不上是分庭抗禮,但兩大畫幅至少都擁有不少用戶。

而數碼時期120 畫幅之所以沒有當年膠片時代的光景,那是因為如此大面積的CCD /CMOS 良率一直以來都不算特別高,導致中畫幅相機的售價一直高昂。

近年來,索尼在半導體方面的研發可謂是領跑於全行業,這一契機也使得中畫幅逐步回到膠片時代那邊普及有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術基礎。

藉著無反相機的大趨勢,傳統的中畫幅老牌廠商哈蘇以及富士都紛紛推出了中畫幅無反相機,特別是富士的GFX 50S ,其性能已經接近與中端單反。

當然了,在我看來數碼中畫幅依然不會像全畫幅這麼普及,很大一部分原因,依然是價格問題。畢竟中畫幅並不會擁有如50mm F1.8 的廉價大光圈“小痰盂”鏡頭。

而機身方面更大面積的CMOS 成像傳感器、更大的寫入緩存、更大畫幅所要求保持的對焦性能等,無一不是無一不是讓中畫幅相機的造價更高,從而導致在售價不能如全畫幅相機那般相對低廉。

所以中畫幅整體的拍攝成本都要比全畫幅要高,這一點也與當年膠片時代的的中畫幅頗有相似。

總的來說,藉著中畫幅的CMOS 良率開始穩定以及無反化的趨勢,我個人還是挺看好中畫幅的普及。但普及的程度或許還是會像膠片時代那樣,並不會有全畫幅那麼主流。


XDWIRE


中畫幅相機普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C、N兩家也可能正是預見到這種可能性或在硬件製造上有難以逾越的難點而不生產中畫幅產品,儘管這不妨礙部分廠家繼續研發中畫幅這個小眾產品。

大家知道,攝影術的發展歷來是以硬件技術為基礎的,從膠片到目前流行的數碼殘幅、全幅到中畫幅,一步步走過來,主要目的無非都是為了以更大的“底”來容納更多的像素,從而輸出更大尺寸的影像,這種靠硬件條件硬拼的辦法實際上很“蠢”,底大一級壓死人,你真的這麼認為嗎?從人們對影像尺寸的需求來說,絕不會無限的大下去,因此成像之底也終會有一個界限,個人覺得,目前的全幅技術完全能滿足各方面的商業需求。如果真需要更大的影像輸出,可以通過軟件技術來實現。

比如,我們在日常拍攝中常用到的接片技術,就能夠將多幅小圖拼接成一幅大圖,不論你拍攝的小圖用的是廣角還是長焦,最終的合成圖像的像素都有了成倍的增長,甚至大的你難以想象,所以中畫幅相機並非實現大畫幅的唯一途徑。

前幾年起,網絡上就流傳過億像素圖片,這樣的圖片難道是中畫幅相機所為嗎?顯然不是,既然如此,廠商和消費者為啥還要抱著中畫幅不放呢?

請看如下億像素上海超級全景圖鏈接:

1950億像素上海超級全景圖 2017.01.01No Responses工具 攝影 類型> 網址推薦前沿科技 1950億像素是什麼概念?!看到下面這張照片了嗎,進入下面網址瀏覽該圖,你可以肆意地放大,直到看清街上的每個行人,如果這個人碰巧是你的朋友或家人,你一定可以輕鬆地識別出來。 景坤科技國際頂級的數字城市(景區)名片提供商,也是中國唯一一家專注創作百億級像素以上超級全景的科技公司。2014年10月我們發佈中國最大的全景圖“249億像素上海外灘”獲得了3000多萬的訪問,通過手機朋友圈轉發分享,引起了國內外網友的驚呼。 網址:http://www.bigpixel.cn/ 上海超級全景:http://sh-meet.bigpixel.cn/

可以預見,今後廠商會更多的通過軟件技術來提升畫幅、畫質的數據,而不是一味在成像之底上做文章。何況中畫幅機器在便攜性、操控性、鏡頭的選配上很難達到目前全畫幅相機的水平。

現在很多智能手機拍的照片都不遜色於數碼,不就是憑的軟件技術嗎?

下面這幅用老單反拍的紐約曼哈頓全景圖(原圖尺寸:8476×2847)。


遠方的視像


中畫幅相機未來會普及嗎?哈哈,等普及了我一定告訴大家!開玩笑了。任何預測都是很難準確的,我曾看過一篇文章,說解放初幾十位國內著名科學家預測幾十年後的科技發展,出了本書,預測年限到了,打開書一看,我記得文章說的是幾乎全不對。柯達公司很早就出相機,還是數碼相機的發明者,但它為保住膠片的一畝三分地,相機推銷並不積極,最後在數碼相機衝擊下破產。柯達公司肯定一直在預測,給我們的警示是,一是預測很難準確,一是任何人都擋不住科技的進步。說了這麼多,筆者就大膽預測一回,中畫幅相機近期不會普及,從長遠說就不一定了。

再說說佳能、尼康等相機廠為什麼不生產中畫幅相機,主要是認為中畫幅相機太小眾划不來,它們一旦看到中畫幅相機普及的可能,是不會袖手旁觀的。


蘭闍藝文


我的結論是:中畫幅相機普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理由如下:攝影用的專業相機由於受到手機、高清錄像機的衝擊,其市場正在逐步萎縮,小眾化。在這樣萎縮的市場環境下,註定不會有廠家願意另起爐灶,大筆投入來研發一套新畫幅系統。

其次,即便是擁有巨大鏡頭群,市場認可程度非常高的135全畫幅,在面世16年之後,也依然沒有做到普及。由此可見,中畫幅相機想要普及,需要克服的困難遠遠比135全畫幅大,可能性也肯定比135全畫幅要小很多。

至於尼康、佳能為什麼不生產中畫幅相機,這是另一個問題了。之前佳能推出5Ds的時候,就曾經有過一個訪談,佳能認為135畫幅的潛力挖盡的話,分辨率在5000萬像素的基礎上還能夠繼續提升,因此他們認為135全畫幅完全可以滿足絕大部分商業攝影的需求,剩下的小眾市場不值得他們去獨立開一個產品線。

而事實上也確實如此,佳能的5Ds\\5Dsr系列對市場上低端的中畫幅相機衝擊非常嚴重,諸如pentax 645D、645Z之類的相機,現在在2手市場都有很多人拋售,就是因為135全畫幅相機高像素化之後,這種低端中畫幅顯得很雞肋。


從耗子胖成豬


按照工程技術開發的定律來說,中畫幅相機的是非常有可能普及!如果回顧工業產品特別是電子消費產品發展的歷史可以知道,一個新技術產品的成本一定是不斷下降的,而普及程度又完全和成本重合的!就比如個人電腦,功能越來越強大,價格越來越低,普及程度越來越高!同理我們也可以預測中幅的未來!


ClarkLee李駿


隨著手機拍攝技術不斷進步,逐漸會衝擊單反,取代單反的一部分功能,專業攝影師將會尋找成像更好的相機用於手機無法替代的領域。而隨著成像更好的中畫幅相機技術成熟,成本控制得當,普及性將大大提高,成為專業攝影師的首選。


一杯清茶劉榮生


我覺得中畫幅相機不會普及,原因是:一是全畫幅夠用。就以現在的全畫幅水平一般的攝影題材都可以從容應對。已經達到的5000多萬的像素底片,照片細膩度足夠滿足主流攝影師的需求;二是中畫幅相機個頭偏大。現在主流的中畫幅相機差不多都是“臺式機”,個頭偏大,需要三腳架支撐。而現代人對相機便攜性要求越來越高,手機拍攝成為時尚,相信絕大多數攝影師都不願扛著相機拍照。三是感光元件改進。不說膠片相機,單說數碼相機,從CCD發展到CMOS,從1000萬像素提高到4億像素差不多也就十幾年。預期未來相機感光元件還會出現革命,135的全畫幅可能達到120的中畫幅的清晰度。四是價格因素。我們不能把中畫幅簡單視作全畫幅擴大底片,其中很多技術問題,最現實是中畫幅鏡頭的分辮率更高,大多數全畫幅鏡頭達不到中畫幅要求。所以中畫幅價格一定偏高。如果說全畫幅相機是人民幣數萬級,中畫幅肯定是人民幣十幾萬、幾十萬級,一般人消費不起。

綜上所述,雖然中畫幅乃至大畫幅相機在追求高畫質的攝影發燒友和圖片攝影師中還會存在和使用,但是要普及比較困難。


看不清楚


我認為中畫幅不會普及。

受眾會比全畫幅範圍更小,更侷限於專業領域。

aps-c畫幅,俗稱半畫幅,其實就能滿足一般攝影的拍攝需求了,沒必要上全畫幅了。

半畫幅體積可以做的比較小,輕便便攜,更適合於一般攝影愛好者。

中畫幅一直是小眾,沒有太大的市場份額。所以尼康佳能不生產。

歷史證明,135系統在畫質和便攜找到了最佳平衡。而中畫幅雖然畫質更好,但是便攜性不足,只適合於一些特定的拍攝場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