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時政熱點:環京商品房降價 剛需者仍觀望

近日,朋友圈熱傳霸州某品牌房企項目房價跌至8500元/平米,環京房價開始崩盤……”自2017年5月份,河北省政府辦公廳發佈《關於進一步促進全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要求外地人在環京和環雄地區購房必須提供三年社保或納稅證明。購房遊戲的玩法已經在改變。受此影響,近一年時間來,環京尤其是京南區域的房價也陷入震盪。(3月21日《新京報》)

時政熱點:環京商品房降價 剛需者仍觀望

每逢樓市震盪季,自然少不了剛需客們駐足觀望的身影。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正因如此,投資客們紛紛停止了炒房的步伐,轉戰他處。縱觀國內房產市場,不少區域房價確實環比下降,一則源自地方政策的有效調控,二則卻是市場發展的必然結果。

市場上,任何參與者都無法違背行業規律而健康發展,房地產領域亦不能例外。於剛需者而言,往往存在買漲不買跌的心理,但由於缺乏科學分析判斷市場規律的知識與經驗儲備,往往真正能在價格低點購進而後坐觀其飆升的人並不多,大部分人則是猶豫之際房價回漲,最終懷揣著一顆“悔不當初”的心出手購買。

買房是個技術活兒,如非專業人士,切莫妄圖以專業的眼光和判斷來決定何時、何地購買,而應從市場規律角度出發,參考專業分析,依據常識判斷,根據需求及時購買。何為常識?“買的沒有賣的精”是常識,“賠本的買賣沒人做”也是常識,“物極必反”還是常識。時代在進步,收入水平在提高,生活質量在上升,物價在上漲,這就是發展的規律,也是發展的常識。

樓市震盪不可怕,可怕的是明明需要卻總是觀望。漲降隨它去,我自按需購,辯證唯物主義中提出“事物的發展趨勢是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發展的規律既如此,階段性的震盪無疑難阻整體的上升,畢竟再降不會低於成本,而成本卻在不斷上升,故而於剛需者而言,找到合適的,今天購買,對於未來就是“性價比”最高的時間。

有經濟專家曾言,對於投資者而言,跟著李嘉誠走沒錯;同樣,對於廣大剛需者而言,跟著開發商走,也沒錯。畢竟對於開發商而言,他們的投資、開發都做過了專業的數據、收益、位置、發展等全方位的綜合分析判斷,遠比普通剛需者的分析判斷科學、理性得多。量力購買,喜歡就訂,與其猶豫觀望買跌盼漲,不如收拾精力做更好的自己,相較於房價而言,“身價”才是能力範圍內更可控的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