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0 清宮戲中“上朝”與真實“上朝”差別究竟有多大?

由於我們現代人受到各種對歷史不太還原的電視劇的影響,往往覺得每日皇帝上朝就是各種品階的大臣都要出席、每個人都要求穿著禮服(朝服)排排站,再來個太監喊一嗓子“有事啟奏無事退朝”。但我們所認為的這種“上朝”,其實是清代所謂的“大朝、常朝”,是非常正式的禮節。

清宮戲中“上朝”與真實“上朝”差別究竟有多大?

不過實際上這類大朝在清代每一年出現的次數都是屈指可數的,只在不得不正式操辦一下的情況下,才會舉行。原因也很簡單,這種隆重的場合不管是服裝還是禮儀都太複雜了,皇帝也是人啊,老這麼折騰誰也受不了啊。

所以儘管理論上來講每月五、十五、二十五日應當舉行常朝,但實際上這個完全是禮儀性質的,皇帝們很少自己找罪受真正意義上舉行常朝,有時候甚至一年的都不舉行一次。根據穿戴檔記載,乾隆十七年穿禮服有十六次——這其中不完全是常朝所穿,禮服也在祭祀、大節日的情況下穿著(多數都是在這類情況下穿著)——其他年份差的也不多。

清宮戲中“上朝”與真實“上朝”差別究竟有多大?

那麼如果不舉行常朝,清代君臣要怎麼交流感情辦辦公事呢?最常見的方式就是“召見”,這個召見,才是每日都有的形式。檔案中也記載“叫起”,聽起來還是挺形象的。這種見面方式不會很多大臣,一般就是一個人或者幾個人。

《道鹹以來朝野雜記》記載:“引見官員,例由吏部帶領,應著藍袍、天青褂,掛朝珠,每逢朔、望,及五日、十日,著補褂... ...至召見,大致服色略同,惟長袍不一例,藍者、深駝色、淺醬色者,皆可著,亦配忠孝帶。”由此可見平時的君臣奏對,穿著都很隨意輕便,皇帝也不需要面對那麼多人奏事。

清宮戲中“上朝”與真實“上朝”差別究竟有多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