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養殖過程中,什麼樣的豬要淘汰?

手機用戶96446205112


在理想生產構想中,每個豬苗都希望能育肥出欄,母豬能一代代妊娠產仔,公豬不間斷的用於察情配種。但是在實際生產中,並不是所有的育肥豬都能成功出欄,也並不是所有的公豬母豬都能沒有年限一直使用下去,那除了因為患病豬感染死亡而被淘汰,還有什麼樣的豬要淘汰?

答案搶先知:

感染疫病疾病、生產性能下降的豬要淘汰。

【公豬】

在大型集約化養豬場中,供養公豬數量不多,主要用於母豬察情,促進母豬發情和提供優質精子。因此當公豬性慾低下,精子品質差時就要被淘汰了,一般公豬使用年限以1-1.5年[1]最為適宜。此外患有肢蹄病和感染性疾病(如豬瘟、豬偽狂犬)的公豬也要淘汰,避免在配種時感染母豬。

【母豬】

母豬作為產仔哺乳主體,一旦在養殖生產中不能服務於增加生產效益(生產性能下降),就會面臨被淘汰的局面。後備母豬[1]在初次引進隔離培育過程中,發現有遺傳缺陷、生長髮育不良、體格較差應及時淘汰,另外280日齡以上的後備母豬還沒有發情也要淘汰。

對於生產性能下降[2]的母豬,如斷奶後不發情,多次配種不受孕,超過預產期卻不分娩,產仔數少,泌乳能力差等,經營養調控和藥物治療後不能恢復的母豬就要淘汰。

此外患病死亡或因患病喪失繁殖能力的母豬也要及時淘汰,對於一些具有食仔癖,經常壓死仔豬的母豬經調教後仍未有改善現象的要淘汰。

【生長商品豬】

有統計數據[1],保育舍轉移至保育隔離舍的病弱豬70%會死亡,育肥舍轉移至育肥隔離舍的病弱豬78%會死亡。而在生產過程中最常見的養殖方式,混養,就是不同日齡的豬混養,不同批次的豬混養等。因此一旦出現僵弱豬、病弱豬要及時轉移淘汰,避免與健康豬混養,場內病原循環導致豬場的更大損失。

【結論】

在集約化養豬場中,豬隻成群飼養,一旦疾病疫病傳染,會導致場部大規模疾病發生,此外公豬母豬生產性能下降,沒有飼養價值,這都是豬被淘汰的原因。

參考文獻

[1]趙芳媛. 豬的淘汰制度簡述[J]. 現代畜牧科技, 2011(1):46.

[2]韓殿寧. 導致母豬淘汰的原因及預防措施[J]. 現代畜牧科技, 2012(9):53-53.


超哥話食


任何優秀的種豬群,都有一些不滿意的豬隻。然而,養豬生產並不是福利院機構,沒有利用價值的種豬是需要淘汰掉的!況且,現在養豬行業已經進入微利時代,一旦遇上豬價的低迷期,更加是一種致命的傷害!

所謂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拖油瓶只會拉低養豬場的效益,必須狠心地拋棄掉它們!那麼,養豬場該如何優化種群結構?哪些類型的豬隻需要淘汰掉呢?

1.病豬

一些長期發生慢性疾病,或者是患過傳染病的,身上攜帶有隱性病菌的隱患,隨時都有大爆發的危險,需要養豬戶們下定狠心淘汰掉!

2.殘豬

天生具有生理性缺陷,或者是後期發生了意外損傷,導致種豬生長受挫或者行動緩慢,膘形不太好,養豬戶們也要考慮處理掉它們哦!

3.老豬

母豬的繁殖規律是前2胎下的仔較少,4~5胎達到生殖期的最高峰,然後就迅速地往下降落,等到產第8胎時就會更加少了!因此,在母豬產完6胎以後,養豬戶們需要分析一下母豬的繁殖狀況,適當地淘汰掉一些次品母豬了!

4.其它

“人有高低之分,母豬也有優劣之別”。一些母豬的母性不好,或者是泌乳能力差,或者是胎產數較少。當然,也有一些母豬發情不明顯,或者是不容易進行配種工作的。那麼,對於這些低產的母豬,養豬戶們還留下它們做什麼呢?
最後,無論是種公豬,種母豬,還是育肥豬,只要是屬於“病,殘,老,僵”之類的,都是需要及時淘汰掉它們的!那麼,大家又是如何認為的呢?


豬農巴巴


養豬是“以利潤為目的”活動,技術不到位100頭豬大約有2-7%的不良生豬,摺合淘汰生豬2-7頭。

農村養豬一項不錯的創業項目,特別適合勞動能力較低的中老年人,但同時養豬有一定的風險…

2016年村裡的養豬大戶,由於餵養的生豬飼料中添加了不良食材,導致豬欄的生豬開始出現病死的情況,逐漸失去控制豬死亡率30%,其餘農戶這一年養豬賺10萬元以上,而他卻虧損10萬元。

編者給你介紹一下什麼樣的豬可以淘汰:

一、從豬崽子餵養過程中發現豬崽子生長過程緩慢、體型不佳的豬即可將其淘汰,從豬崽子開始就生長不佳,很可能是母豬遺傳因素造成的。舉個例子,一般母豬產的豬崽子餵養1個月即可達到15-20kg,如果此時豬崽子小於8kg即可列入淘汰行列。

二、生豬有缺陷,說白了就是瘸腿的情況、四肢發育不完善。

三、久病不愈的生豬,往往這種生豬的體質比較差。同樣是餵養生豬,一般生豬生長週期6個月180天,這種久病不愈的生豬餵養10個月300天都達不到出售的標準。

四、豬圈中出現的瘟疫,或者比較嚴重的生病情況,早發現早治療,如果情況不好將有問題的豬儘快清理,不然會影響豬圈。

所以說,生豬在生長過程中淘汰某些豬是有原因的,畢竟養豬為的就是利潤,淘汰不必要的生豬可以增加利潤。一般來說,再好的養豬高手,豬圈中總會淘汰生豬,只不過人家動作快、迅速。按照比率計算,100頭豬淘汰5頭很正常。


小希時間


豬場是賺錢的地方不是福利院,一些生產成績差的豬群就要立馬淘汰掉,否則任由它們養尊處優,受傷害的只能是養殖戶自己,那麼什麼樣的豬需要淘汰呢?

一、長時間不發情母豬

母豬的工作就是發情、妊娠、產仔,長時間不發情的母豬隻能是白吃飼料,白佔用豬場的硬件設施和飼養管理人員。一般超過2個情期不發情的母豬就要淘汰了,此外還有屢配不孕的母豬,也要及早淘汰。



二、連續兩窩產仔數低於8頭母豬

以目前大多數豬場的生產成績看,母豬產仔數應該高於10頭才算是合格水平,所以當一胎母豬產仔數低於8頭就要列入考察對象,若連續兩窩都低於8頭,那就要淘汰,否則影響到是整個豬場的平均生產成績。

三、胎齡超過8胎母豬

母豬的黃金年齡在3-5胎齡,高於5胎之後產仔數、仔豬出生重、母豬奶水質量都會開始下降,對於胎齡達到8胎以上的就要及時淘汰更新換代,保證整個豬場的母豬胎齡集中在黃金胎齡,可以保證豬場的一個良好循環過程。



四、肢蹄病母豬

母豬患肢蹄病時會影響到它的採食,影響到母豬配種,影響到仔豬的哺乳,所以遇到有肢蹄病的母豬也要儘早淘汰。


果然悠


養殖過程中,什麼樣的豬要淘汰?頭條號“微養殖”來為您解答:

在養豬的過程中,豬病的發生越來越複雜,有時會是一種或幾種豬病的繼發性感染,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造成豬場的豬隻交叉感染和持續性感染,最終只會給豬場造成更大的損失。那在養殖的過程中究竟什麼樣的豬需要淘汰呢?

1、生豬育肥豬:

(1)感染疾病後無法治癒的病豬,這主要包含豬隻由於疫病和豬隻自身體質差和治療水平有限無法治癒的豬隻,或者治癒後有很強的後遺症的豬隻。

(2)治癒成本比較高,豬場養豬就是為了獲得更好的收益,如果治療費用大於豬隻收益的話,那從豬場經營的角度來考慮這樣的豬隻就沒有治療價值。

(3)治療時間比較長的病豬,有條件的豬場可選擇隔離治療但對於規模化豬場而言單獨治療幾隻豬隻的費用和時間消耗太大,所以此類的豬隻也應淘汰。

(4)傳染性比較強,危害比較大的病豬,這種病豬一旦出現治療和管理不當很容易造成整個豬群發病,這樣為了幾隻豬損害了整個豬群,未免得不償失。

2、哺乳仔豬

(1)初生體重小於0.5kg或者斷奶體重30日齡低於4kg,這樣的仔豬如果護理不當很容易形成僵豬,對於後期的飼養成本也是筆不小的損失,直接影響整個豬場的育肥和出欄;

(2)初生仔豬由於長時間的腹瀉拉稀或者其他因素引起的僵豬或弱豬,治療1個療程後,生長髮育還未見效的,可以考慮淘汰。

3、種公豬:性慾減退,或者配種時間比較長,種公豬不願意爬跨或者是精液質量變差,影響配種的種公豬需考慮淘汰。

4、母豬

(1)母性差,喜攻擊人或者咬仔豬的母豬,經治療無效後需考慮淘汰;

(2)母豬生產性能差或者泌乳量降低且有效乳頭低於4對的母豬,也需考慮淘汰;

(3)母豬年老體弱,易難產或人工助產比較困難的母豬,或者患有嚴重子宮內膜炎、肢蹄類疾病的母豬也需淘汰;

(4)母豬發情遲緩或者長時間不發情的,體型過瘦或過肥的母豬,由於仔豬的成活率低的母豬也需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