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什麼是匯率?匯率的本質是什麼?

老許


簡單說,匯率就是一國貨幣相對於另一國貨幣的價格。例如,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為6.3:1,意味著1美元價值6.3人民幣。

在一個主權國家構成的國際經濟體系中,各國都有自己的法定貨幣,他們要進行貿易和金融合作,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不同貨幣之間的比價問題,也就是確定“匯率”。

匯率有幾種類型:從交易的角度看,分為買方匯率和賣方匯率,我們在換匯的時候會發現,中行在購匯時有一個牌價,在售匯時有一個牌價,二者是不同的,類似於存貸款利率的不同。從交易時間看,分為即期匯率和遠期匯率,其中即期匯率又稱作現匯率,是交易雙方達成買賣協議後,在兩個工作日內辦理交割的匯率,而遠期匯率是交易雙方約定的在特定時間進行交割時的匯率,該匯率不受交割發生時即期匯率的影響。

從匯率確定的方式看,分為基準匯率和交叉匯率。基準匯率是本幣對某國際關鍵貨幣的比價,例如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就可以看作基準匯率;交叉匯率是根據基準匯率計算出來的與第三國貨幣的比價,例如,人民幣和俄羅斯盧布的兌換率就是交叉匯率。

從匯率控制主體看,可以分為官方匯率和市場匯率,例如前蘇聯時期,蘇聯盧布兌美元的官方匯率一度達到1:0.6,而市場匯率,也即黑市匯率,則高達100:1.

根據是否考慮通脹率,可以分為名義匯率和實際匯率;根據匯率制度又分為浮動匯率和固定匯率等等。


萊蒙夫人



按照通俗的來理解,就是把外匯貨幣比作商品,而用自己國家的貨幣去購買!這就叫匯率!嚴格意義上來講就是用一國貨幣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


本人認為,你要搞清楚匯率,你首先的理解什麼是貨幣;通俗來講,貨幣就是一般等價的統稱。隨著貨幣的發展,每個經濟體或者國家都有各自的主權信用貨幣,比如中國的人民幣,美國的美元,英國的英鎊等。


一、主權貨幣和貿易的需要產生匯率


這些主權貨幣只能在自己的國家或某一個特定的的經濟體裡面使用。由於全球的貿易的發展,一般都是用本地的貨幣進行結算,而這些貨幣又不能在別的國家使用,或者不方便交易,就產生了一個國家和一個國家貨幣兌換的另一個國家的貨幣的需要!這就是大家所說的匯率。


二、匯率的強弱


當然,每個國家或者經濟體發達程度不同,這就業產生了貨幣相對的強弱,你比如下圖的匯率關係!

這個是美元和人民幣的匯率,你比如中國人想要去美國旅遊,你需要現金的話,那麼你需要花費664.21元人民幣。所以,他們之間的比值就是USD/CNY=6.64210。通俗來說,就是我們6.64元才和1美元是等值的,所以,在相同幣值的情況下,美元比人民幣值錢!


這是其他國家貨幣之前的比值。


下面就是美元兌人民幣的價格走勢圖!



這既是說,為什麼理財要做全球化的配置!因為,你持有的美元資產或者人民幣資產都會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進行一定程度的升值和貶值!當然,這些可能很多並沒有意識到這些。


如果說起貨幣兌換的歷史,這就和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說起,由於篇幅較大,喜歡研究的大家可以自己去研究,今天不展開。


每個經濟體發展程度不同,所以,美個國家的貨幣之前的比值也是不一樣的。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這就是和兩個國家經濟的發展程度是密切相關的。


例如美國經濟和日本經濟,如果美國經濟相對於日本經濟發展比較強勢,那麼美元就會升值,而日元相對於美元就會貶值!


以上是我的觀點,如果大家有不同的觀點,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創作不易,點個贊,再加關注鼓勵一下在走唄,謝謝各位!


牛熊獵手


貨幣是商品的一般等價物,本質是商品。不難理解,匯率其實就是一種商品與另一種商品的價值比。

應該說,本國或他國的貨幣發行量、利率變化等都會對相應匯率產生影響。不過,貨幣與匯率的根本基礎是一國國民經濟的總體質量及其成長。因此,將他國匯率的歷史走勢套用於中國匯率走勢的思維很不靠譜。依據這種不大的參考價值提出的本外幣資產配置意見,更是有其適用範圍:一是更多適用於中短週期,比如十年甚至五年內;二是主要適用於房地產或金融資產而不是實業資產。

畢竟,是價值在決定價格,價格只是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反映到匯率上,是本國國民經濟的總體質量和成長狀況在決定匯率水平,本國或他國的貨幣發行量、利率變化只是匯率的中短期影響因素。


鯤融


“匯率”亦稱“外匯行市”或“匯價”,是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由於世界各國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國貨幣對其他國家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匯率又是各個國家為了達到其政治目的金融手段。匯率會因為利率、通貨膨脹、國家的政治和每個國家的經濟等原因而變動。各國貨幣之所以可以進行對比,能夠形成相互之間的比價關係,原因在於它們都代表著一定的價值量,這是匯率的決定基礎。匯率通常有兩種表示方法,即本幣匯率和外幣匯率。本幣匯率和外幣匯率是兩個相對的概念,它們的升降所產生的經濟現象正好相反。

中文名匯率

外文名Exchange rate

定 義一種貨幣兌換另一種貨幣的比率

目 的促進各幣種之間的流通


    匯率的本質有兩點組成,軍事能力(代表著該國的硬實力)和金融能力(代表著該國的軟實力)。


    眾可貸


    什麼是匯率?匯率的本質是什麼?

    匯率是兩國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貨幣都有價值度量的功能,匯率就是解決不同貨幣關於價值度量的問題。 通過匯率實現統一的價值度量。好比現在1美元兌換6.8人民幣 這就是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說明美元比人民幣更具購買力。

    匯率的本質是國家間的經濟貿易戰爭中最關鍵的分母,是國際貿易國際結算的命門所在。如果說製造和出口能力是分子,一個國家你想多出口,減少進口,可能也能實現,比如像我們之前的出口退稅政策,鼓勵出口,但是如果一個國家不能自主決定自己的匯率,那就很危險了。

    因為國際上現在都是使用的信用貨幣,也就是紙幣,但紙幣都是以國家信用發行的。一個國家的財政收入和央行的利率以及外匯儲備多少和黃金等硬通貨的多少是信用貨幣的根基,該國經濟在國際決定了該國際分工中所處的地位和經濟實力及其進出口的能力決定了國際貿易中的使用匯率的頻率,而一個國家的匯率政策是否有漏洞才決定了其匯率是否被操控。

    在金本位條件下,不同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是“相對公平”的,因為有同一個價值度量的標準——黃金存在。但是,在沒有了黃金這個價值標準之後,進入了單純的法定紙幣時代,情況就不一樣了。這時的匯率,就變成了一個可以用來製造陰謀、施行陰謀的工具了。

    誰會從這個陰謀中得利呢?自然是能夠控制的了匯率的一方。而吃虧的一方,必然是駕馭不了匯率的一方。比如,當年美歐聯手逼著日本簽定了廣場協定迫使日元升值。誰賺誰賠?自然是施壓的歐美賺了,被迫升值的日本虧了。

    在法定紙幣時代,匯率實際上是一個槓桿——一根撬動對方國家財富的槓桿。為什麼這麼說呢?還是舉例子說明吧:現在人民幣兌美元1:6.8,1美元可以買6.8元的東西。如果人民幣貶值到了1:10000(貶值1470倍),則美國人用20億美元就可以“交換”到中國人民一年創造的財富。

    這樣的貶值舉例不是天方夜談,只是人民幣目前看不可能出現這樣的貶值幅度。事實上,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這樣的情況不止一次的發生過:1982年年初,墨西哥比索對美元比價為12:1,而到1989年,比索對美元已貶到2300:1。比索的貶值近200倍,比起我上面舉的例子中的1470倍稍微小了點而已。在蘇聯經濟崩潰的時候,盧布的最低實際貶值112000倍,美國只用了幾億美金就買下了價值28萬億美元的原有蘇聯資產。而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也是索羅斯從打擊泰國法定貨幣泰銖開始的,從這裡可以看出,匯率是進行國際金融戰爭的最強力的武器。


    多渠道創富caifxue


    個人觀點,匯率是以購買力平價為基礎,以勞動效率為對比,衡量各國貨幣的價值尺度。一個國家如果出口的利潤率只有5%,本幣急劇升值10%,出口必崩潰。這種國家通常是發展中國家,而發達國家出口的利潤率要高很多,本幣升值企業依然有利可圖。我一直以為,發達國家就是有能力高估匯率的國家。發展中國家就是不得不低估本幣匯率的國家。在這方面,中國例外,美國有個例外輪,中國同樣有。中國是發展中國家,但匯率高估已有很多年,如今出口依然全球第一,因為我們是世界工廠。


    公車上書2015


    貨幣本質是商品。

    匯率就是一種商品與另一種商品的價值比。

    脫離金本位後,貨幣反映的是央行的信譽,也就是人們對央行支付能力的信心。因為央行的支付是通過發鈔完成,所以這個能力受制於國家的期望生產力。發行鈔票超過期望生產力,就會通脹。過高通脹會引起社會問題,所以央行的支付能力是有限的。

    信心的不同、再加上信心的表述單位不同,產生了匯率。匯率的變動實際上是對央行信心的變動,也就是對一個國家生產力期望的變動。

    一個國家的生產力變化其實很小,但匯率變動卻要大得多。這一方面是因為生產力的不確定性很大,另一方面匯率也受到市場投機的影響。這會影響到進出口商業的價格穩定。所以多數國家的央行會利用外匯儲備來影響和保持其貨幣匯率的穩定,也有央行通過政策來限制投機者對匯率的影響。

    回到體主的問題,為什麼一些國家會刻意壓低自己的匯率?不僅是中國,所有出口型經濟都會盡力保持自己的貨幣匯率偏低。因為這樣會提高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中國在過去幾十年因為這個政策帶來了興旺的出口貿易,和迅速的經濟發展。

    但這樣做不是沒有代價的。通脹就是代價。有趣的是通脹會帶來出口貨物的本國貨幣標價增長,帶動外幣標價的增長。中國製造這幾年在國際上的價格競爭力衰退很大,漸漸有被更欠發達的地區比如越南、緬甸、土耳其等超越的趨勢。令人慶幸的是,低匯率幾十年帶來的發展大大提高了中國的生產力,出口產品的價值也比以前大大提高。


    夢舒情


    外匯,就是外國貨幣或以外國貨幣表示的能用於國際結算的支付手段。我國1996年頒佈的《外匯管理條例》第三

    條對外匯的具體內容作出如下規定:外匯是指:①外國貨幣。包括紙幣、鑄幣。②外幣支付憑證。包括票據、銀

    行的付款憑證、郵政儲蓄憑證等。③外幣有價證券。包括政府債券、公司債券、股票等。④特別提款權、歐洲貨

    幣單位。⑤其他外幣計值的資產。


    孟成17


    匯率就是一種商品與另一種商品的價值比。

    脫離金本位後,貨幣反映的是央行的信譽,也就是人們對央行支付能力的信心。因為央行的支付是通過發鈔完成,所以這個能力受制於國家的期望生產力。發行鈔票超過期望生產力,就會通脹。過高通脹會引起社會問題,所以央行的支付能力是有限的。

    信心的不同、再加上信心的表述單位不同,產生了匯率。匯率的變動實際上是對央行信心的變動,也就是對一個國家生產力期望的變動。

    一個國家的生產力變化其實很小,但匯率變動卻要大得多。這一方面是因為生產力的不確定性很大,另一方面匯率也受到市場投機的影響。這會影響到進出口商業的價格穩定。所以多數國家的央行會利用外匯儲備來影響和保持其貨幣匯率的穩定,也有央行通過政策來限制投機者對匯率的影響。


    愛投資官方


    1、貨幣,顧名思義是為了體現商品的價格,是由以物易物衍生而來,使人們通過貨幣形成商品的便捷的交換模式。極大推動了商品的交流與流通,有力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2、各國都擁有自己的法定貨幣(歐元是歐元區內國家的貨幣)。由於各國之間發展極不平衡,其經濟政策與貨幣政策存在著巨大差異。貨幣政策的差異不利於各國之間的商品貿易往來,為了促進世界各國之間的貿易發展,世界各國逐步選定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等貨幣為世界貿易往來的結算貨幣。而各國幣值的差異,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差別化的匯率機制。 3、匯率其實是國與國之間的貨幣比值。如現在的匯率是100美元約等於人民幣690元。換言之,則為690元可換取100美元。相對而言,匯率穩定更加有利於經濟的安全與穩定發展。以此為例,用低於690元人民幣可兌換100美元為人民幣升值。用高於690美禮兌換100美元為人民幣貶值。顯然作為個人,總是期待人民幣升值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