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果全世界的人同時把存在銀行的錢取出來了,會有怎樣的後果?

oO灰機Oo


所有人同時把銀行存款取出,在全球大同小異,以中國作為分析。

紙幣供不應求

M0指流通於市面上的活期存款,M1指M0+活期存款等能隨時取出的貨幣。所有人取出的錢肯定是活期存款的。根據央行的數據M0為6.98萬億,M1為52.63萬億,其中差額為45.65萬億。這也意味著,紙幣的缺口為45.66萬億,就算央行開動印刷機24小時狂印鈔票也滿足不了紙幣的需求。

引發通貨膨脹

在不考慮M2的定期存款情況下,以同時能取出的現金這個節點計算。由上可知,市場上流通的貨幣突然暴增了6.54倍。這也意味著通貨膨脹最高可達6.54倍。這已經屬於惡性通脹,你要帶著一袋鈔票去買東西了。

銀行遭擠兌破產

目前央行採取差異化存款準備金率,大銀行比較高,中小銀行較低。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在14%-17%,意味著銀行吸收100塊,至少要存14塊。以銀行目前的75%存貸比計算,每100塊錢有25塊存款沒有放貸。滿打滿算,每100快錢也最多能兌換42塊的是杯水車薪。一旦出現擠兌,人心不穩,就會引發整個銀行業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銀行業是建立在信用的基礎上,一旦信用崩塌後果很嚴重。


灞波兒奔WOO


假設所有人都把存銀行的錢取出來(假設國家沒有出臺政策,限制取款),也就是大規模擠兌。結果是銀行整體流動性短缺,小銀行肯定關門,大銀行十有八九要癱瘓。各行業得不到銀行輸血,全球經濟危機來臨,大蕭條開始。


大銀行國家必須救助,不能讓其倒閉。不想通貨膨脹就不能大量印鈔票,只能拿納稅人的錢去救助銀行,去填補這個無底洞。即便如此,經濟一定會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創。

現代社會經濟與古代不同,已經完全離不開銀行系統的金融造血功能。不說銀行發生大面積癱瘓,只要達到官方經常提到的系統性風險的程度,全國人民都受影響。比如08年影響全球的次貸危機,又比如1939年從美國席捲世界的史上最大經濟危機。

這兩個例子都僅僅是從美國蔓延到全世界的。其它國家還有能力互相救助。一旦全球人民都把錢取出來,那就只能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任何國家都不會允許銀行長時間癱瘓。除了上調存款利率,吸引大家把錢存銀行外。銀行資產重組是必須的,國家輸血救助絕對少不了。哪怕再看銀行不順眼也得大把鈔票往裡撒。這時候救銀行就是就自己。

然而國家精力有限,不可能所有銀行都救,兼併重組是必然的。比如上面提到的經濟危機,都伴隨著大量的銀行兼併重組。不良資產該核銷的就核銷,對外優質貸款(如好的上市公司、國家戰略性企業、地方龍頭企業等)也不能斷。好的企業必須正常運轉。

貿易保護大幅度抬頭,大國先把自己的市場封鎖起來,排除國外競爭,保證本國企業活下去。

好在經過39年的經濟危機和次貸危機之後,全球在應對經濟危機方面都積累了不少經驗。熬過最艱難的那段時期,過幾年就會好很多。


茫茫飛魚


這個問題真的挺意思的,所以就想回答一下。

首先,銀行的主要功能有儲蓄和貸款,所有其他的業務都是建立在這兩者之上的,銀行通過把社會上個人和單位的閒散資金吸收起來,然後再把這些錢貸給有需要的企業和個人,個人和組織儲蓄的利率低於銀行貸款給個人和組織的利率,從而形成一個利率差,這個利率差就是銀行的主要營業收入。所以銀行總是積極地向個人和組織拉存款,有了存款銀行才能夠很好地經營下去。



而通常銀行給人一種特別安心的感覺,儲戶都很願意把錢存在銀行裡,想用的時候可以取,不用的時候還能得到一些利息,比放在家裡划算,基本上不用擔心銀行存款會拿不到。

然而,突然有一天,一個人發現去銀行裡取錢,銀行工作人員告訴他銀行資金緊張,銀行裡已經沒有錢了,這個人肯定會非常惶恐,然後就會把這個信息傳到網上,信息飛速傳播,所有在銀行裡有存款的人都開始擔憂,於是他們決定行動,要在銀行裡還有一些錢時趕快把自己的存款取出來,銀行面對龐大的取款人群,已經招架不過來。曾經的富豪擁有的財富可能一夜之間化為烏有,物價也會上漲,人們沒有錢購買東西,工資也無法得到償付,人們會失業,社會上的饑民會增加,還有一系列的社會問題會發生。



總之,如果世界上的人同時去銀行取款會發生嚴重的後果,給整個社會的經濟都會造成影響。所以一般我國是要求有存款準備金制度,銀行之間的同業拆借制度和向央行貸款,就是為了防止銀行的錢不夠,發生擠兌問題。不然,如果真的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就太可怕了。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記得點贊和關注我,需要親們的支持


財道



大家好!

呵呵…戰略忽悠?之後再忽悠……迄今為止最好玩的國際玩笑!即使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和米國老大特朗普下達命令,最多也是屁話一句!但庶民百姓也可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一陣透徹心扉的狂虐後,找到了心靈的慰藉與平衡,僅此而已!某年某月某日,全世界的人同時把存在銀行的錢取出來了,嗯…?只差我一個了,還是趕緊取吧!這事兒可不能拖後腿!



最最最最最……倒黴的可算是銀行那幫哥們兒了。昨天還西裝革履,談笑風生,頤指氣使,高高在上。突然聽見村裡高音喇叭傳來村長那熟悉的聲音:社員伯伯請注意,社員伯伯請注意,從今天起全世界銀行破產了!請你們千萬千萬千萬千萬保管好你們的錢財!重要的事說三遍,隨身攜帶!財不外漏!打死裝窮!否則會有生命危險!本人概不負責!耳朵不好的叔叔阿姨老輩子請相互轉告……別說了!我知道我也下崗了,是跪求新老闆,還是飄飄江湖,孫悅唱:跟我走吧,天亮就出發……



最慘的不是我!是《福布斯》富豪榜的前N名!比爾蓋茨,巴菲特,傑夫.貝索,阿曼西奧.奧特,扎伯克……許家印,馬雲,馬化騰,李嘉誠,王健林……呵呵不說了,懶得敲鍵盤!錢是他的,與我有毛線關係!超級富豪知道自家脩金庫,買大鎖,裝鋼板,僱軍隊把守!出門四個兜裝滿,尾箱裝滿,座位放滿錢錢,吃飯嚇死你!買豪宅數死你!買飛機累死你!發工資等死你,別慌!看有沒有假鈔夾帶……


你,我,他,就別裝驚慌了!據說全球80%的人銀行存款不會超過7位數。我先給你免費計算一下100萬有多重,看你隨身攜帶麻煩不。一張100元大鈔淨重1.15克,一萬就115克,十萬1150克,百萬11500克,即11.5公斤,摺合市斤23斤。隨身攜帶方便不?嫌麻煩,讓我給你分擔。不用脩金庫,不用掛大鎖裝鋼板,請軍隊把守吧?所以,如果你聽到廣播說全球銀行破產倒閉就驚慌失措,他們會說你在裝……裝逼!裝13!

從此宣佈《福布斯》,《胡潤》富豪榜失效!去你吧,誰會相信鬼數據?你除了比資產,何時曬過富豪們的負債?呵呵…你也知道錢多人傻的真理?在給富豪們貼金,歌功頌德的同時,悄悄滴數錢。從此,比富比闊不看數據,請用事實說話!誰的兜大,誰的兜鼓得高,誰的車上,飛機上裝的多,誰的金庫有多堅固,有多大,不是一目瞭然嗎?你比爾蓋茨,據說全球第一富豪,對不起!請搬出你的全部現金曬曬,有珠穆郎瑪峰高?比泰山還重?還是比太平洋麵積寬?……呵呵…我可不是廈(嚇)大滴!


不過,我們村長最後補充說:社員伯伯們,我們必須集體坐時光機穿越到古代?嗯…?咋回事?因為全世界銀行消失之時,與銀行誕生之前沒有絲毫區別,所有人的生活必須重回古代,這是必須的。世界第一家銀行誕生於1171年的意大利威尼斯,距今已有846年。中國的第一家銀行還是外資的,叫做英國麗如銀行廣州分行,成立於1845年,距今也有162年。還是想想吧,你是否同意全世界的人同時把存在銀行的錢取出來?好了,今天分享到此。要開心,就來點猛料!持續關注【龍門山客棧】,分享更多財經知識,謝謝你的閱讀和點評!


龍門山財經


不過首先我想說,這是一個偽命題,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根本沒有那麼多錢能讓你取出。在貨幣或者說紙幣發行之初,會有等值的黃金等資產作為儲備備付,那個時候貨幣數量較小,也沒有電子化轉賬和儲存,你到銀行存錢是真的存“錢”,理論上你也能把所有的錢取出,但是真實情況我想也是不可能的,因為銀行也要把這些錢拿去投資或者發放貸款,不可能把所有存進來的錢就那麼放著等你來取,這也是很多電視劇裡講古代銀號票號會發生擠兌危機的原因。

到了現代,就更不可能發生了,貨幣量呈幾何數字般的增長,電子記賬轉賬的出現,會出現“憑空出現”的錢,比如我把1000元通過轉賬方式轉給你,你的銀行卡上就出現1000元,而但是你的銀行並沒有收到這筆現金,那麼你要去取錢銀行只是把庫存現金給你,但是沒有得到補充,那麼人人都這麼做,銀行拿來的錢向所有人支付?

當然我們說的事假設,假設真的發生了這種情況,全世界的銀行都會被擠兌破產,銀行發放的貸款不用還了,世界上少了充當信用中介的銀行,你手裡拿的錢都沒有信用價值了,就是廢紙一樣,估計又要回到原始社會物物交換的年代了。


鑫財經


這個問題,就是傳說中的“擠提”。

擠提是指存款人集中大量提取存款的行為,是一種突發性、集中性、災難性的危機。由於消費者對銀行給付能力失去信心而產生的從銀行大量支取現金的現象。由於銀行不會把所有的存款都放在那裡,不進行貸款,所以銀行保留的現金數量是有限的。人們爭著去銀行想把自己的錢提出來,可是銀行流動的現金沒有這麼多,所以很容易因為擠提事件造成銀行破產倒閉,從而更進一步加劇了貨幣信用危機,引起金融界的混亂。擠提過程中往往伴隨著擠兌,使惡劣影響迅速擴大化。


銀行也是一種特殊的企業……經營的商品是錢。一邊吸收存款,一邊用吸收來的錢發放貸款。………良好的銀行運行………就是保留少量資金,以備儲戶取款,大部分放貸(保留資金越多,銀行成本越高)。

因此一旦出現事件,所有人都去取錢,銀行必定倒閉。

日常銀行為了控制風險,相互之間業務很多,拆借,票據,同業業務……所有銀行都綁在一起,一旦一家銀行倒閉,會出現連鎖反應。…………央行不會坐視不管,其他銀行也會出手。……………因此銀行倒閉概率極低,特別在中國,倒閉概率幾乎不存在。


飛刀47號


1、首先沒有辦法讓全世界的人同時把存在銀行的錢取出來,因為每家銀行網點存取現金的能力受自身現金儲備(每日儲備不能超過規定數量)再加上當天收取的現金和能夠在當地人民銀行取出的現金(首先該銀行在人民銀行有存款)【這裡拿中國來舉例】。而當地待取的存款餘額同當地可以流通的現金比起來,後者真是小太多了。所以本題是沒有辦法實現的。

2、如果真的能夠有題目這樣的情況,腦子都壞掉了,都去銀行把錢取出來,那麼各家拿那麼多現金怎麼處理呢?假設取出來不再存銀行,都在手裡放著。

(1)放家裡嗎?不怎麼安全,萬一有個閃失,(水淹,火燒,耗子咬...)真的是損失巨大。

(2)買東西嗎?如果大家都想著短時間內都把現金變成貨物放家裡,同時拿現金去購買物品的話,市面上物品價格會上漲的,會發生通貨膨脹的,錢會不值錢的,比如都去買黃金,黃金金價就會一路飆升,都去買房子,房價也會扶搖直上的。

(3)老百姓會把現金的安全會放在首位,一些安保設施或產品價格會大幅上漲。

(4)銀行會無事可做,其他金融機構也會如此...

(5)因為失去了利息來源,各家的支出會相對減少...

(6)因為各家的支出會相對減少,造成整個社會的活力不足,經濟行動大幅減少...

(7)因為經濟活動減少,造成就業者收入減少...

(8)因為居民收入減少,更加巨社會經濟活動減少...

(9)市面上現金越來越少,(因為損耗,因為儲備),那麼社會上就漸漸開始以貨易貨,農村開始自己自足,多餘的糧食不再用於交換...

(10)政府由於越來越拮据(經濟活動少,政府收入越來越少),只有不斷印製新幣,以維持政府運轉,由於不斷印製,造成市面上錢越來不值錢,更加劇了去現金化進程,紙幣越來越像紙...

(11)服務業和工業、農業都陷入停滯,全球人類開始恐慌,各種社會不良現象發生...

(12)人類數量急劇減少,大城市成了人類歷史博物館...人類開始以小範圍聚集,求生...

(13)許多年以後,當動物統治地球的時候,地球一派生機勃勃!

一定要知道,貨幣的意義不僅僅是貨幣本身!

一定要知道,現代商業活動對人類的意義!

一定要知道,人類生存的不易!單一的人類無法面對自然!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最著名的紅頂商人胡雪巖命喪擠兌風潮。

1883年財大氣粗富可敵國的胡雪巖囤積1.5萬包價值500萬兩白銀的生絲,以便採用統購統銷獲取暴利。只可惜當時歐美國家發生了經濟危機引發物價暴跌,歐洲低價絲衝擊亞洲地區。

鉅額的生絲資金來自於外國的融資貸款,還款到期時只有挪用自己的阜康銀行資金。消息外洩後,出現大量的擠兌。全國各地的阜康銀行人山人海、門欄被擠破了。一個不可一世的富豪瞬間變成負翁,不久含恨離開人間。

大清帝國在擠兌風波中走向滅亡。

同樣,在清朝末年的1911年,也是在最後一次貨幣改革失利中出現的擠兌潮,催化了大清帝國的滅亡。

想通過貨幣改革來挽救大清危機,可未曾想到西方又是出現金融危機引發國內股票大跌,尤其是橡膠股票暴跌,造成了上海錢莊紛紛倒閉,出現了大量的擠兌。進而引起全國性的擠兌潮,錢櫃、銀行瞬間破產。大清也跟著走向滅亡。

金融危機是經濟危機中衝擊力最大的,可以在瞬間沖垮整個經濟。防範風險最重要的就是防範金融風險。在我國不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擠兌情況,因此,你說的全國老百姓同時把錢取出來是不可能的。



首先,我國的金融體系是獨立貨幣政策、相對的匯率浮動和限制性貨幣外流。也就是說你把錢放在銀行還是取出來放在家裡,也只能在國內流動,不可以隨便帶出國外。置換外幣是需要嚴格的手續,因此,沒有必要進行大量置換。

其次、貨幣政策本身具有獨立性,也就是具有獨立的紙幣發行權,供應量不夠的情況下還可以通過增量發行。這種紙幣以信用擔保的本身就是沒有約束性。還有央行會通過平衡和控制貨幣的流動和交易來相對調整匯率。

當然,無休止地透支和稀釋紙幣也是具有極大的風險,而這種風險會轉嫁到物價上來,不僅投資了消費,也增加了企業的成本,而這種情況一旦透支過度而不得不取出存款用於消費,銀行的存款自然也就越來越少了,這樣也同樣會出現不可想象的後果。


鞅論財經


如果大家都去銀行把存款取出來,銀行會因擠兌破產。因為銀行自有資金佔比很小,貸款都是使用存款客戶的資金,當存款客戶擠兌,貸款客戶又無法立即還款,銀行現金流將斷裂。實際上銀行並沒有那麼多的現金供存款客戶支取,國際上銀行存款準備金通常是10%左右,中國的銀行存款準備金率高些,目前好像是15%具體沒去查,存款準備金大致可以理解為可供存款客戶支取的款項,其餘的錢都貸款出去了或拿去投資了。存款客戶實際上只能取到存款額的10%,一般不是急需現金的人不會去銀行取現,10%的存款準備金足夠了。轉賬或網絡支付不大會影響銀行的現金流,因為轉賬或網絡支付只是從這個賬戶轉到那個賬戶,錢始終在銀行。

古時沒有銀行,大家都是把錢(黃金、白銀等)放在自己家裡,小戶還好辦,放在某個不起眼的小角落就可以了,大戶就麻煩了,比如一萬兩白銀放哪裡才好呢?於是才有了錢莊,現在叫銀行。古時把錢存在錢莊是需要收保管費的,你不給錢人家不讓你存放。放在家裡,除非你的家足夠大,勢力足夠大,否則那早晚是人家的。

現在取現金放在家裡也麻煩。幾萬幾十萬還好辦,幾百幾千萬或是上億就頭疼了!放哪裡?一億的現金是多少我沒見過,以前我見過有人扛5麻袋的錢去證券公司炒股,5麻袋一百的正好是500萬,累得那兩個人滿頭大汗。范冰冰罰款8億,那就是800麻袋,得用卡車運,估計她是不願意使用現金的,寧願交保管費也要把錢存銀行。

銀行是有錢人存錢的地方,有錢人不把錢取出來是不會發生銀行擠兌現象的。普通老百姓也不願意把錢全部從銀行取出來,擠兌在信用貨幣前提下,特別是在中國,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生命是個過程



擠兌引起銀行破產,上市企業資金緊缺,企業倒閉,工人失業,社會生產活動停滯,恐慌四處蔓延,沒錯,和金融危機的後果一樣,甚至更嚴重。

下面解釋原因:

如果銀行存款被盡數取走,銀行的錢還能從哪裡來呢?股東出資的錢還在,依靠發行債券借來的錢還在。但是,這些錢是遠遠不夠銀行貸出去的錢的,貸出去的錢主要來自於儲戶存款,一旦儲戶取回,銀行無錢可還,銀行開始催債、低價變賣貸款,但資不抵債,最終破產。此時,銀行手中的企業股票一文不值,企業資金來源絕流,企業倒閉,工人失業,生產停滯。


銀行是信用中介,人們信任銀行,把自己的閒散資金託付銀行管理,並獲取微薄利息收益,銀行集中資金並進行投資,幫助企業發展,由此推動社會進步。

銀行擠兌危機本質上是信用危機,後果和金融危機相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