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馬雲要去農村養豬 你準備好去農村養雞創業 農村養雞創業怎麼樣?

我們先來聽聽網友的說法:

網友1:

養土雞本來就是看行情和疫情吃飯的行當,行情好的時候,一隻雞可以穩穩當當的賺它個二三十大洋,甚至更多!這時候養殖戶心裡肯定少不了美滋滋一番……!我就見過我朋友賣一批5000只土雞賺了十幾二十萬,從進雞苗開始前前後後也就150天的時間賺到別人一年都不一定賺到的錢,搶銀行都沒那麼快吧!述

但是,凡事都是有矛盾的,風險利潤都是並存的,也就是來的快去的也快!怎麼說呢?也許你只看到了別人輕輕鬆鬆賺幾十上百萬的風光一面,人家背後辛辛苦苦日曬雨淋的付出你看見了嗎?說實話養殖真不是人乾的,其中酸甜苦辣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知道…!

也許上一批雞剛賺了幾十萬,說不定下一批雞就得搭進去上百萬,總有讓你欲哭無淚的時候,這不是我吹牛逼!行情這東西就像賭博,賭中了功成名就一夜暴富,看走眼了賠得個鍋底朝天一夜回到解放前……!養殖就跟玩股票一樣,時時刻刻考研著你的心臟功能!心臟不好的勿近!但是養雞除了心臟好還得身體好,畢竟養雞這個是力氣活!

馬雲要去農村養豬 你準備好去農村養雞創業 農村養雞創業怎麼樣?

養殖業有賺有賠,其中行情也是養雞戶最關心的,養雞戶都希望能趕上一波好行情,狠狠的賺上一筆,但是行情這東西沒人能看的清,這個完全憑個人經驗和市場信息的拿捏,如果能百分百看清行情賺錢機會的話還不如買彩票來的快!大神說起行情從來都是頭頭是道!

養雞週期短,因此贏虧週期也較短,按照以往經驗就是敵進我退,敵退我進,打一槍換一個地方,老毛的游擊戰術應用在養雞上還是蠻管用的,當別人賺的盆滿缽滿的時候,就是風險來臨之際,當別人貪婪,進雞苗就得慎重考慮了。這時候不如給自己放個假放鬆心情,坐壁上觀。養雞長期操勞過度不能把身體搞垮了,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

當行情爛成一地雞毛,哀嚎遍野的時候,機會就在這個時候向你招手了,別人恐慌的時候就是你出手的時候了,敵退我進,出奇制勝,賺個滿滿一籮筐,行情把握的好才能賺到錢!一句話:貴別趕,賤別懶!說白了就是雞貴的時候別趕著進雞苗,雞賤傷農的時候就是進苗的時機,別心懶!往往躺賺模式就在這個時候開啟……月薪10萬不是夢!

馬雲要去農村養豬 你準備好去農村養雞創業 農村養雞創業怎麼樣?

除了行情,疫情更是難以預料的,疫情突然爆發對養雞創業者來說是致命打擊!真正的雞場疫情倒是沒那麼可怕,通過技術手段完全可以控制病情,但是新聞輿論誤導的疫情那就神仙也救不了你!相信去年鬧的沸沸揚揚的h7n9禽流感還在深深的刺痛著你吧,一整年輿論誤導談雞色變,搞的人心惶惶,不敢吃雞!雞比大白菜還賤!養殖戶被迫拉雞到路邊售賣,一隻4斤的土雞按只論價,20塊一隻,任挑任選!養雞戶賠的傾家蕩產欲哭無淚……!想想雞苗都五塊錢一隻了,還有飼料,獸藥,人工等成本呢?保守估計一隻雞也得虧損40元,一萬隻就不見40萬啦!辛辛苦苦還倒貼幾十上百萬,你讓養雞創業者情何以堪?

網友2:

1、入錯行了。這是根本的原因。四十年前,國內養的全都是土雞,為什麼後來養土雞的越來越少,最後淪為打醬油的角色,而“飼料雞”成為市場主角?這鐵的事實傳遞出的信息就是,從商業的角度,養“飼料雞”遠遠比土雞更容易讓人賺錢。很多人看到土雞或者土雞蛋單價高,口感也要好,加上受一些人的誤導,就堅定的認為這是個能賺錢的事。其實,他們看到的只是表面現象,沒有看到背後的殘酷事實----土雞養殖是被主流市場淘汰的商業模式。

馬雲要去農村養豬 你準備好去農村養雞創業 農村養雞創業怎麼樣?

2、能力和資源不夠。雖然養土雞難以賺錢,但如果你的能力強,資源夠,也是能有所成的。比如你懂養雞是個老司機。你有資金投入,上規模,樹品牌。最後提供的是優質產品,同時又有一個強大的品牌支撐。這樣的情況下,養土雞也能賺錢。關鍵是很少有養土雞的人具備這樣的能力和資源,結果就是他們賠慘了。整體看,土雞這個領域發展的慢,土豬這一塊做的不錯,已經有幾家強大的企業,比如壹號土豬,年銷售20多個億。巴山土豬,上個月在新三板掛牌上市。

網友3:

一個殘酷的事實是,賺錢的永遠只能是少數人。

養土雞一度成為風潮,無非是在大多數人都轉做規模養殖,“飼料雞”氾濫的背景下,市場上土雞供給過小,從而物以稀為貴,一隻土雞的價格要貴出普通雞不少,從而讓少數土雞養殖者從中獲益。

而當養土雞的人越來越多,能賺錢的人自然會越來越少。當然,其中還是會有少數人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賺錢,那是因為他們養殖技術過硬,管理、規劃能力突出,品牌做得好,人脈、渠道資源又充足。

馬雲要去農村養豬 你準備好去農村養雞創業 農村養雞創業怎麼樣?

但真正能把土雞養好的人有多少呢?土雞養殖,至少有以下幾大難題:

一是散養規模的問題。既然是土雞,就必須是散養,而且土雞產蛋率低,養得太少顯然很難賺錢吧,養多了呢,管理就很成問題。你要搞成規模養雞場那樣,就不是土雞了,你只能放到山上散養、林下散養,又要散養又要多樣,這成本可不好控制了。

二是風險控制問題。一旦出現病情怎麼辦,規模化的養殖場方便統一把控,但散養你怎麼把控漫山遍野的雞?

很多養殖戶解決不了這些問題,最終搞的四不像,散養不像散養,籠養不像籠養,結果還因為產蛋率不高無法同飼料雞競爭。

事實上因為土雞產蛋率過低,市場上很多土雞蛋都是添加色素得來的,因為想盡辦法沒有利潤,就只能走歪門邪道。但偏偏局外人還以為養土雞很賺錢,局內人又不好說破,於是入“坑”的人還是接連不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