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 李大釗傳承三代的清廉家風

先驅李大釗同志雖然早早就走了,但卻留下豐富的革命遺產和精神財富,他打造的清正勤謹的家風,延續了100年,傳承了三代人。

李大釗傳承三代的清廉家風

李大釗犧牲後家中僅一塊大洋

李大釗很小的時候,父親便去世了,他由爺爺一手撫養長大。雖然出生於農家,但爺爺一直非常重視李大釗的教育。從五六歲入私塾,到從日本留學回國,他前前後後上了18年學。

李大釗從小便樹立了致力於民族解放事業的遠大志向。早年,他也像同時期的知識分子一樣向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尋求救國的辦法。但俄國十月革命成功後,李大釗把關注的目光轉向了馬克思主義。毛澤東後來回憶說:“我在李大釗領導下擔任北京大學圖書館助理員的時候,思想迅速朝著馬克思主義方向發展。”

李大釗任北大圖書館館長時工資140塊大洋,後來他任教授漲到200塊,再加上他在別的大學兼課,每月收入至少在250至300塊大洋。然而,他犧牲時家裡的財產僅有一塊大洋。因為他把錢全部捐出去了。

1927年4月28日,北洋軍閥政府不顧社會輿論的強烈反對,將李大釗等20位革命者絞殺在西交民巷京師看守所內。李大釗英勇就義,時年38歲。

李大釗被殺害後,他的家人顛沛流離。其子李葆華為躲避反動軍閥的抓捕,在友人的幫助下東渡日本。北大校長蔡元培給他開了一張高中畢業文憑,他用了半年時間,補習日文和其他課程,考取了東京高等師範學校物理化學系,還在日本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九一八事變”後,李葆華中斷學業,憤然回國,並未獲得學位,他的淵博學識來自於常年的革命實踐和勤奮自學。

兒子李葆華家的沙發一坐一個坑

李大釗傳承三代的清廉家風

李葆華舊照

1949年9月8日,開國大典前23天,中共中央調整北平市委領導班子:書記彭真、第二副書記李葆華任職不變;第一副書記葉劍英調到華南地區任職,聶榮臻繼任。27日,北平改名北京。

現安徽省政協副主席李宏塔談起父親李葆華,感慨地說:“父親對我們沒有什麼條條框框的規定,更多的是身教重於言教。父母要求我們非常嚴格,從小學習的時候,就用祖父的事蹟教育我們,說祖父為革命英勇犧牲,雖然現在是和平年代,但並不代表任務完成了,革命需要幾代人的努力,要我們嚴於律己,不斷學習進步。”

李葆華1909年出生於河北。十幾歲時,他就在父親李大釗的引導下走上革命道路,新中國成立後曾擔任過安徽省委書記、中國人民銀行行長等重要職務。

然而這樣一位高級幹部家中,卻簡樸得讓人難以置信——老舊的三合板傢俱、人造革蒙皮的椅子,客廳的沙發坐下就是一個坑。房子是上世紀70年代的建築,2000年,中央有關部門要為他調新房。他說:“住慣了,年紀也大了,不調了。”

1978年,李葆華調到中國人民銀行主持工作,69歲高齡和一個生疏的領域,對他而言顯然是巨大的挑戰,然而,在中國人民銀行工作的4年裡,李葆華卓有成效地推動了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全面展開,推進了金融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也為中國成功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作出了傑出貢獻。

孫子李宏塔20年騎壞4輛自行車

李大釗傳承三代的清廉家風

李葆華去世後,有記者問李宏塔:“你父親給你們留下了多少遺產?”李宏塔說:“我們不需要什麼遺產,李大釗的子孫有精神遺產就夠了。”

其實,從幾個子女的生活點滴,就能瞭解李家的家風。前些年,在安徽合肥的長江路、六安路上,總能看到一個身材魁梧、滿頭灰髮的中年人騎車行走在上下班的人流中,路上的交警都和他親熱地打招呼,他就是李宏塔。

擔任領導工作20多年,李宏塔騎壞了4輛自行車,穿壞了5件雨衣、7雙膠鞋。隨著年齡增大,這幾年他才將自行車換成了電動車,後來因為上班路途太遠,開始坐汽車。他笑稱自己會在能力範圍內儘量節儉,“但也沒必要為此作秀,真實就好”。

1987年,李宏塔調任安徽省民政廳副廳長,曾先後4次主持分房工作,共分房近200套,卻從未給自己要過一套房子,在擔任廳局級幹部期間,一直住在一套60平方米的舊房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