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 心煩卻不好意思退群,什麼時候微信能有“置底”功能?

心煩卻不好意思退群,什麼時候微信能有“置底”功能?

有“置頂”,為啥不能有“置底”?

心烦却不好意思退群,什么时候微信能有“置底”功能?

文 | 王言虎

一位朋友在群裡吐槽:“神煩一個同學群,三觀不合,但被老同學拉進去,又不好意思退群,如果能置底,永不觀看,該有多清靜。”

這話一下說進了我的心坎裡。對那些被莫名拉進去但又確實不好意思退的群,我已經忍了很久了。如果微信開發了“置底”功能,我一定將它們“置底”。

我數了下,自己至少也有20多個群,但常用常看的,也就那麼四五個。多數群躺在手機裡,佔著內存,形同雞肋。

但不看歸不看,有些不喜歡卻異常活躍的群,常年霸佔“聊天榜”前幾位,雖然不想看,但它不時跳出來,打擾你的寧靜。

心烦却不好意思退群,什么时候微信能有“置底”功能?

━━━━

隔膜嚴重的同學群讓我尷尬

我的所有群裡,最想讓我退出的,是某個初中同學群。據說這個群,在我加入之前很早就有了。直到某次跟一位老同學聚會後,他才把我拉進去。進群的時候,他“隆重”做了一番介紹,“這是咱們班的學霸xx”。但沒人接茬。大寫的尷尬。

我當然不是想說,因為沒人理我,我就不想呆在這個群。而是因為,裡面討論的話題,實在難以引起我的興趣,而且壓根和我也沒什麼關係——

“今天去縣城xx超市,有人同去嗎”“某某在嗎,今天回老家沒看到你”“孩子發燒,誰有車,載我去醫院”……諸如此類,家長裡短的聊天,雖然熱鬧,但跟千里之外我又有什麼關係呢?而且我跟多數人上學的時候也沒打過交道,感情淡薄,並不想介入他們的生活。

多次產生退群的想法,但想到同學好心拉我進去,又慮及退群會引起別人過多聯想,最終也就作罷。

這個時候,如果能有一個“置底”功能,這些煩惱就能“一鍵刪除”了。

心烦却不好意思退群,什么时候微信能有“置底”功能?

━━━━

業務交流群的三觀讓我難以容忍

如果說,對這個跟我少有交集的同學群,我還勉強能忍的話,某些價值觀與我不合的群,我真是分分鐘都不想呆。

某位出版界朋友將我拉入一個書評群。本是抱著探討業務、跟前輩學習的態度進去的,但裡面一些人的三觀之混亂,直讓我大跌眼鏡。

有互聯網公司工程師跳樓,他們說,物競天擇,這個社會只信叢林法則,跳樓的人不值得同情。what?

有殺人嫌犯殘暴殺死鄰居三人,不少人卻豎起大拇指,為這樣的英雄好漢點贊。這讓我覺得冷血。

有教育培訓機構以國學之名侵犯、羞辱學生,他們說,不嚴厲無以成才。但有的學生卻被摧殘得患上了嚴重的心理疾病。

……

有時候你想去跟他們爭辯,但又覺得你喚不醒一個沉睡的人,何必呢。也就由他們去了。

心烦却不好意思退群,什么时候微信能有“置底”功能?

━━━━

微信設置“置底”功能,可能真有普遍需求

有人說,你看不慣,退群就是。這話說得簡單,但人始終是結在社會之網上的動物,在一個世俗社會,你做什麼選擇,總要考慮他人感受。況且該群群主是我關係不錯的兄長,就這麼退群了,我覺得這也是對他的不尊重。

我們總在說社會關係,其實,隨著“屏社交”時代的到來,我們的所有社會關係主要就體現在微信的通訊錄裡,體現在各個群裡,你根本無從逃遁。為了讓這個關係穩固,你很難做到隨性而為。

這真是社交媒體時代的一大症候。以前通訊工具匱乏的時候,書信是人們維繫社交的主要工具,我們從來不覺得麻煩,反而覺得奇貨可居。現在有了各種社交工具,交流永無障礙了,卻又滋生 信息過載時代的各種心煩。

但人在信息獲取上有了更大自主性,這顯然是一種進步。被琳琅滿目的時裝晃花了眼的現代人,沒有誰會懷念量體裁衣的採集時代。

也正是因為人們在信息獲取上有了更多主動性,所以,也才有了“置底”需求。

當我以“微信群”、“置底”為關鍵詞進行搜索時,發現有這種需求的人還真不少,譬如:

“被家裡人拉進一些養生醫療保健之類的群,還不好退,你說我一個小夥子用得著這麼早養生麼”;

“真的很煩又不好意思退群,老有小紅點兒超礙眼的”;

甚至有人說,“連紅點都不要有,就讓它默默消失”。

所以,微信有了“置底”功能,可能真是一個普遍需求。微信團隊,不妨考慮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