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3 康熙四位輔政大臣有誰?誰的結局是最好的?

康熙是清朝一位非常有作為的帝王,他為人所熟知與其傳奇經歷離不開關係。8歲登基,14歲親政,少年時剷除權臣鰲拜,後先後平定三藩,收復臺灣,親政噶爾丹,留下赫赫功績。

雖然康熙是一位鐵血帝王,但是他當初登基的時候,也還只是一個八歲的奶娃娃。皇帝年幼,上一任皇帝難免會為他找可靠的大臣輔佐。

順治帝去世之前,給康熙安排了四位輔政大臣,分別是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能得順治帝親封顧命,這四位大臣自然是他信任之人。

四位輔政大臣最開始的時候,的確盡心盡力輔佐康熙,穩定國家。但是人心易變,隨著權勢的不斷增加,難免會生出別的想法。而這也使得四位輔政大臣,最後結局都不咋好,只有一位圓滿結局的原因。

四位之中,大家最熟悉的應當屬鰲拜。畢竟剷除鰲拜,是康熙的人生節點,重要功績之一。

後世對鰲拜評價不高,但是在皇太極和順治朝,鰲拜卻是為大清盡忠效力的猛將。之所以變成後來的樣子,都是因為權利。

鰲拜初始位居四位輔政大臣末尾,但隨著索尼年老,遏必隆庸碌無主見,鰲拜憑藉功績迎頭猛上,與蘇克薩哈公開對峙。後來他擅殺蘇克薩哈,成為權臣,跋扈專橫,為所欲為,連康熙都不放在眼裡。

康熙四位輔政大臣有誰?誰的結局是最好的?

也正因為如此,成為康熙心腹大患,最後智擒鰲拜,剷除鰲拜一黨,鰲拜老死獄中。

蘇克薩哈最開始為多爾袞左膀右臂,多爾袞去世後,轉頭對付多爾袞,從而受到重用。康熙繼位之後,位居四大輔政大臣第二位。

蘇克薩哈與鰲拜政見不合,因此二人經常爭鋒相對。因索尼置之不理,遏必隆與鰲拜結盟,蘇克薩哈最終落敗。

後來蘇克薩哈被鰲拜誣以欲不歸政,列二十四打罪狀,致其餘死地。康熙原本不準奏,但是鰲拜卻擅殺蘇克薩哈,由此引發康熙大怒,也加強了康熙除掉鰲拜之心。

遏必隆,雖為輔政大臣,卻是一個懦懦不爭之輩。鰲拜氣焰囂張,擅殺大臣,明知其所為不對,但是遏必隆卻從未想過阻止,也不上奏彈劾。

康熙八年,康熙帝懲治鰲拜,遏必隆被被康親王傑書以十二項罪名彈劾。遏必隆被太師之職,奪世爵。本應下獄論死,但是康熙網開一面,以其為輔政大臣而留下性命。雖然後來仍為顧命大臣,但是卻再不受重用。

索尼,四大輔政大臣之首,也是四為輔政大臣中結局最好的一位。四位輔政大臣,索尼年齡最老。所以鰲拜專權之時,索尼力不從心。

後來康熙娶索尼孫女赫舍里氏為皇后,也就是後來的孝誠仁皇后,索尼才算是徹底站在康熙這一邊,幫助康熙對付鰲拜。

康熙帝與孝誠仁皇后少年夫妻,感情深厚,而索尼又對他君權穩固有大功,所以受康熙禮遇。康熙六年索尼病逝,諡號文忠。康熙十三年孝誠仁皇后去世,康熙特授索尼一等公,世襲。

君權與臣權,歷來都是互相聯繫而又相對的關係。一不小心,就會演變成君王血洗大臣,亦或是大臣篡權奪位的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