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5 討伐滴滴:這是用戶給自己挖的一個坑!

自從美團和滴滴的撕逼開始,滴滴似乎就被打上了“魔咒”,接二連三的遭遇網約車事件,導致滴滴一度成為媒體高度關注的焦點。

討伐滴滴:這是用戶給自己挖的一個坑!

4月28日晚,瘋蜜創始人張恆被滴滴司機打的事件過後還不到一個月,一個更加惡劣的事件又進入了公眾的視野,即空姐遇害案。該案件隨著5月12日嫌疑犯溺亡也將步入尾聲,但是該類型的事件必然不會步入尾聲。

5月21日凌晨,浙江嘉興一名女性乘客在乘坐滴滴時遭司機猥褻,當事人稱,滴滴司機在自己昏睡時摸了自己的隱私部位。5月23日中午,嘉興市公安局官微就此事發布通報,稱該司機已被警方抓獲,並被處以行政拘留6日處罰。

經過幾起事件的發酵,引發了有關部門的重視,針對網約車行業最近發生的多起危害乘客安全的惡性事件,交通運輸部表示網約車行業不是法外之地,保障乘客安全是網約車規範發展的底線。

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副司長蔡團結表示加快清退不合格的車輛和人員,確保平臺上註冊的車輛和人員與實際的車輛、人員一致,並取得相應的資質,確保老百姓的安全。第二就是推進誠信體系建設,實施聯合的懲戒名單。對一些嚴重失信的企業,以及相關的法人和經營人員,採取黑名單制度。

而且蔡團結表示,今年七月底將完成網約車信息保質保量完整地傳輸監管平臺。對於屢次處罰不改,情節嚴重的企業,將啟用對相關許可的撤銷。

同時交通部門還專門對順風車做了加強管理,交通運輸部表示,合法的私人小客車合乘應當具備兩個核心要件:一是以滿足車主自身出行需求為前提,二是分攤部分出行成本或免費互助,而且駕駛員提供合乘服務每車每日不超過2次。

交通部門的出手,讓很多用戶感覺大快人心,但回看滴滴的心路歷程,用戶這樣大張旗鼓的討伐滴滴,真的好嗎?

滴滴從何而來?

2011年11月,“搖搖招車”團隊開始在北京組建,4個月後,其iOS客戶端登陸App Store,成為北京的第一款手機智能招車軟件,也是國內最早的一批打車軟件,志在為用戶提供快捷、有趣的私人專屬接送服務。那時候概念還沒有擴張到互聯網出行,而被稱為“互聯網叫車”。

在資本的助推下,網約車行業快速熱鬧起來,iOS和安卓平臺上出現了大量互聯網約車軟件。截止到2013年5月7日,安卓平臺上11家主流應用商店的約車類軟件客戶端總體下載量已超過百萬,用戶主要集中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作為搖搖招車的抄襲對象,Uber也不甘寂寞,於2013年8月21日大舉進入中國大陸。

按易觀的數據,到2013年第三季度末,國內打車應用前五名分別為快的打車、嘀嘀打車、搖搖招車、大黃蜂和打車小秘,市場份額分佈為41.8%、39.2%、9%、3.9%、2.5%。

這五家公司中,快的打車與大黃蜂合併,兩者市場份額共為45.7%。而搖搖招車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轟然崩塌,煙消雲散。

討伐滴滴:這是用戶給自己挖的一個坑!

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國打車軟件累計賬戶數量達1.72億,而快的和滴滴的市場份額之和為99.8%。在這樣的市場競爭格局下,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被大佬相中,分別獲得騰訊和阿里巴巴的鉅額注資。

從此在滴滴和快的的帶領下,中國進入“中國式網約車”盛況,經過幾輪瘋狂的補貼融資過後,2016年2月14日,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最終宣佈合併。同年,8月1日下午,滴滴出行宣佈與Uber全球達成戰略協議,滴滴出行將收購優步中國的品牌、業務、數據等全部資產在中國大陸運營。一場百團大戰的互聯網叫車領域終於形成霸主,滴滴出行一統江湖。

滴滴走向何方?

自從滴滴帶火了網約車市場以後,易到、神州、嘀嗒等網約車平臺也紛紛開始發力對網約車市場做細分流量搶奪,甚至是一直在做團購的美團也來搶奪滴滴的市場份額,原因很簡單,網約車市場的空白份額還很大,在用戶習慣已經養成的網約車市場,未來將會有更多的用戶增長潛力。

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互聯網出行市場規模達681億元人民幣,已進入高速發展階段;預計2018年,市場交易規模將增至2678億元,而後恢復平穩增長,2022年達5036億元人民幣。

討伐滴滴:這是用戶給自己挖的一個坑!

從以滴滴牽頭的網約車市場來看,滴滴這種網約車服務模式的確填補了出行市場中存在的空白服務領域,儘管這句話可能觸動很多傳統出租車司機的利益,但作為一個出行用戶來說,當你在家有出行需求的時候,尤其是在一些偏遠地方的時候,別說是高峰期沒有車,就是平常出個門都要等半天,這些行業的痛點是確實存在的。

不過,從這幾起案件來看,似乎很多人都忘卻了滴滴曾經帶給我們的美好,一個勁的把滴滴推向了罪惡的深淵,是的,滴滴有錯,但我個人認為並沒有錯的那麼離譜,就像你家做菜用的菜刀,為了菜刀的品質你可能會選擇一個好的品牌菜刀,但你能確保所有買菜刀的都是回去做飯用的嗎?如果有一個人喝醉了酒,心理變態的拿這把菜刀殺了人,你會說這是賣菜刀人的錯嗎?再者說,除了網約車出租車就一定安全嗎?在網約車沒有盛行之前,我想網友爆料的出租車殺人案件不勝枚舉。

從滴滴的出行模式來看,想要從根本上剔除網約車司機的不良作風問題是不可能,畢竟技術的發展永遠無法對一個人的人性做決斷。從這方面來看,我們應該以一個正確的態度來看待滴滴的問題,我們希望其在不斷完善出行場景中存在的出行問題,給我們未來帶來更好、更安全的出行體驗,但作為使用者本身,我們無論是對於任何出租工具都要加強自我防範意識。

所以,別用你那清高的話語來趾高氣昂,有本事你永遠別坐網約車啊!如果你無法履行你的諾言,那麼你對滴滴的討伐聲越高,後期回饋給你的打車成本就越高,不信咱們走著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