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武漢造”旗幟飄揚在世界盃賽場上

楚天都市報6月21日訊(記者周萍英 劉中燦)萬達、蒙牛、湖北的小龍蝦......隨著俄羅斯世界盃哨聲響起,各種各樣的中國元素引人注目。不為人知的是,飄揚在各大賽場上的很多旗幟為“武漢造”。

除了世界盃,武漢企業生產的旗幟還出現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競選會、英國威廉王子的婚禮上。歐洲盃、奧運會、德甲、意甲、英超等國際體育賽事,更是頻頻出現武漢旗幟。

“武汉造”旗帜飘扬在世界杯赛场上

俄羅斯賽場上100萬面旗幟“武漢造”

從武漢城區到黃岡紅安新型產業園,全程六七十公里。紅安大道旁一棟不起眼的3層樓外,在端午節後一場暴雨的擁抱下,池塘邊的柳樹被風吹拂飛濺出點點水珠。這裡就是武漢千喜旗幟工藝有限公司紅安生產基地。

和樓房外的安靜截然相反,上千平方米的二樓縫紉車間內,一溜排列著數十臺縫紉機,工人們正在低頭作業,一臺臺機器發出陣陣轟鳴聲。旁邊的木板檯面上,碼放著各種色彩豔麗的布塊。

“現在有點冷清。很多工人之前一兩個月連續加班,端午節多放一天假,讓他們也喘口氣。”據旗幟廠老闆李志強介紹,為了今年的世界盃,公司從去年開始便加緊生產囤貨。目前運往俄羅斯的旗幟都已出貨,但隨著比賽的進程,又有一些加急空運單。

說話的空當,李志強帶領記者走進了一間大辦公室,桌面上牆上擺滿了五顏六色的旗幟。“這是皇家馬德里隊旗,這是阿森納,這是切爾西隊的......”李志強如數家珍。

據其介紹,工廠生產的旗幟品種達三四百種,除了常規國旗,還有後視鏡套、引擎蓋旗以及婚慶廣告定製旗等。公司生產的最大的一面旗是60米*90米的旗幟,達5000多平方米,重量200多公斤。由於品類太多,他坦言曾經也因為不熟悉印錯了而交過“學費”。

“我是偽球迷。”李志強說,他看球純粹是為了生意。“比方說德國隊如果第一場球輸了,很有可能後面就不需要旗子了。越能到後面進半決賽、決賽的隊伍,所需要的旗子也就越多。因為無法預料,需要提前判斷預測並囤貨,這就需要強大的生產能力,誰能在一週內出貨誰就賺錢。”

隨著賽事進行,韓國隊、巴西隊增加了幾千面,德國隊增加了幾萬面。球隊的勝負也決定著工廠的訂單數量多少。此次世界盃,這家武漢企業出口到俄羅斯的各類旗幟數量在100多萬面。而早在一年前,他們就已經開始準備。除了世界盃組委會來的單子,還有其他俱樂部的訂單。

從武漢公路到上海,再由上海海運到符拉迪沃斯託克(原名海參崴),再上火車到俄羅斯境內,這些旗子要經過公路、海運、鐵路10天的“旅行”。雖然走中歐班列只需要六七天時間,但客戶仍然習慣性選擇這種運輸方式。

“武汉造”旗帜飘扬在世界杯赛场上

不起眼的旗幟一年完成資本積累

李志強做旗幟生意已經20年。

1998年,江西人李志強帶著妻子來到漢正街闖天下。最初,他主要做喜慶用品的批發生意。在這一行幹久了,李志強發現了一個商機:中國人越來越愛過洋節日,如聖誕節等。每逢那時,總有顧客專門到漢正街“淘”一些特殊的旗幟,但大多空手而歸,因為市面上銷售得最多的只有國旗。 為此,李志強特地到全國跑了一圈打探市場。結果他發現,全國專門生產旗幟的公司較少,且大多集中在江浙一帶,當時湖北省只有兩家老國企生產旗幟,一家在武漢,一家在黃石,但基本也是以生產五星紅旗為主。

最初,李志強嘗試按客戶的需求繪製成圖案,交給廠家生產,但要麼工期趕不上,要麼價格談不下來。當幾筆生意因為無法按時完工“黃”了時,李志強腦海中蹦出一個大膽的想法,“為什麼我不能自己生產旗幟?” 當時,他的想法是:“無論和平或戰爭,旗幟的需求量永遠不會減少,是剛需。”他請回專業設計人員,組建了自己的生產線,在礄口成立了武漢千喜旗幟工藝有限公司。 事實證明,李志強的決策是正確的。僅在第二年,恰逢新中國成立50週年,一個月訂單就達50萬面,雖然利潤低,但是量大出貨快,這一年他便憑藉著一面面不起眼的旗幟完成了他的資本積累。

此後,每逢重大節慶日,武漢產的旗幟在全國遍地開花,“最瘋狂的時候一天收到幾十萬元訂金,供不應求價格也水漲船高,一面A4紙大小的旗子從一開始的0.15元一面漲到0.2元,0.8元,最後甚至到1.2元。”

“武汉造”旗帜飘扬在世界杯赛场上

15年前“觸網”旗飄全球

生意還算順利,但李志強很快發現了問題:旗幟這門生意和漢正街大多數生意一樣,3個月保本、3個月掙錢,剩下6個月虧損,“這樣的生意很難長久,但旗幟大多在節日或慶典時才會大量使用,該怎麼打破這個僵局呢?”2001年9月11日,美國五角大樓遭遇恐怖分子襲擊。李志強發現,“911”之後,旗幟多次賣斷貨,“很多人想要用旗幟來表達愛國熱情。” 剎那間,李志強醍醐灌頂,想到一個破局之招:每個國家的節假日都不一樣,把旗幟賣到世界各個國家,自然能規避淡季風險。 2003年,電商還是個新鮮字眼,李志強就已經組建了電商團隊,利用網絡開拓海外銷售。在記者採訪過程中,他不時地冒出幾句英語或單詞,發音堪稱標準。而據他介紹,一開始自己並不懂英語,隨著一撥又一撥外國客戶的到訪,他的英語水平也逐漸提高。對英語學習,他還有所體會:“做生意的英語並不要求語法多標準,能夠準確表達意思就行。” 至今,李志強還清晰地記得,公司“觸網後”接待的第一個客戶,來自索馬里。隨後,相繼有一百多個國家的客戶找到他,要求定製旗幟。“世界上只要有人的地方,就能見到我公司生產的旗幟。”李志強告訴記者,就連世界上最小的國家,常住人口才幾百人的梵蒂岡,都有他的客戶。 2006年的德國世界盃、2007年歐洲盃、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南非世界盃、2012年奧運會等著名賽事上,都曾飄揚過李志強公司生產的旗幟。甚至奧巴馬競選、英國威廉王子婚禮上都出現了“武漢旗”。

最初他的生產線在漢正街,隨著訂貨量的不斷增多,原有的車間顯然太小了。2003年,他將公司搬到長豐,租了三百多平米的廠房,擴大生產規模。後來,旗幟賣得越來越火,他又將廠房搬到古田,這次車間擴大為800平米。到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夕,他又在東西湖建了一個2000多平米的廠房。 2012年,李志強再度搬遷,這次他在紅安買了幾十畝地,建起了現代化的生產車間。除了旗幟外,還生產、設計出一些衍生品,如圍巾、汽車裝飾等。

“武汉造”旗帜飘扬在世界杯赛场上

一面旗引出的“全球朋友圈”

從客戶下單到出庫,一面旗幟要經歷製圖-製版-調色-印花-蒸畫-水洗-整燙-裁剪-車縫等12-15道工序。

生產旗幟有沒有含金量?當然有!李志強向記者展示了兩個實用新型專利證書,一個是汽車引擎蓋套,一個是汽車後視鏡套。“你別看這個引擎蓋套,當時開發的時候找了各種材料都不行,現在用的是耐高溫彈性好的特製彈力布面料。怎麼固定?一開始用綁帶繩固定在引擎蓋後,但是考慮到繩子栓攪多,容易引發發動機高溫燃燒安全隱患,我們經過多次試驗選擇了原材料進口的橡皮筋設計。”

帶著這種新型設計,李志強參加了幾次廣交會,每天光是賣展品的營業額就達數萬元,並結識了一大批國外客戶。“你看,當時這個法國客戶跪在我們展臺前對我們的產品拍照。美國一個籃球俱樂部和德國一個足球俱樂部還想做我們的代理,當時談的是100萬美元的代理費。”

除了國外俱樂部等直接客戶外,國內外貿公司也是出口單的主要來源。外貿講時機,你報的價格不合適,人家立馬就會跟其他廠家詢價。賺錢往往就在一瞬間。

“之前有段時間由職業經理人打理,在這方面的決斷權還是有所欠缺。雖然有授權,但是具體價格他要轉過頭來請示我,這樣一來哪怕是幾秒鐘時間便失去了很多機會。”

原來B2B(企業對企業)的單子居多,隨著最近幾年海淘的興起,現在國外個人客戶訂單呈明顯上升趨勢。“以前大俱樂部一下采購幾十萬面旗,但現在通過海淘一些個人或小單位只採購幾百面旗子。比方說德國旗要200面,瑞士旗500面,這些單子湊起來數量也很可觀,而且利潤空間大。”李志強說道。

世界盃賽場旗子對品質要求如何?李志強坦言,俱樂部、組委會要求會嚴格一些,平時一般的採購商對質量要求並不高,對價格很敏感。

這幾年他還發現一個奇怪現象,越是欠發達國家高端訂單反而越多。比方說一面莫桑比克大國旗,普通材料旗子價格只需要四五元人民幣,但他們竟選擇了30元人民幣的600D材料旗子。後來他分析,“可能沙漠國家氣候條件惡劣,一般旗子容易褪色,我們這種材料的雖然貴卻用得更久。” 一面旗子能賺多少錢?據公司銷售人員舉了個例子,此次公司接到的世界盃帶杆子的50釐米*75釐米規格法國國旗40萬面訂單,出口價在0.25美元約合人民幣1.6元,一面只賺0.15元人民幣。

據透露,如今公司年銷售額在3000萬元左右,海外銷售份額佔五成以上。

相對於財富的增長,與各國客戶交往中收穫的精神財富更多。

“有些有宗教信仰的客戶,來中國後帶他們吃的最多的是肯德基、麥當勞。有個科威特客戶腿腳不便,人特別細心,每次來都要給我和我愛人還有孩子準備禮物。約旦的客戶看到荷花新鮮得不得了,他們國家沒有水,荷花對他們來說是珍稀物種。而印象最深刻的是有個伊斯蘭國家的客戶,一個週五的下午,正在談生意,正談得起勁,他突然跟我說道:抱歉,做禱告的時間到了。他拿起隨身帶的毯子鋪在地上,就在我們面前跪在地上雙手伏地做起了禱告,大概持續了20分鐘……”談起他的全球朋友圈,李志強滔滔不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