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宴開九重後,猶念老君眉

宴開九重後,猶念老君眉

初識老君眉,是在《紅樓夢》中,那時候年幼,看到之後頗覺有趣。

在前面看楓露茶、薔薇露、茯苓霜,都是嬌嬌俏俏的,帶著女孩兒的嫋娜與嬌羞,乍看到老君眉這三個字,竟然覺得這個茶名兒帶出了幾分仙風道骨的味,倒是真的適合老祖宗去飲啜,單單是這名兒就比那什麼六安瓜片要雅緻的多。

宴開九重後,猶念老君眉

六安瓜片

隨著年齡漸長,漸漸識得茶中好滋味,祖父夏日在葡萄架下要喝茶,一杯老幹烘,濃烈的味兒,厚重的如同那些個滄桑的日子,酸甜苦辣,盡在一杯茶。父親也是要喝茶,冬夜讀書,秋日作畫,更是少不得那一杯茶,冬日大紅袍,春日龍井香,把日子過得四平八穩,有聲有色,偶爾一次遠道來的親戚,帶來小小罐子君山銀針,父親泡了一盅茶,笑說這老君眉當年紅樓之中曾相見,今日才得以領略箇中滋味。

宴開九重後,猶念老君眉

君山銀針

自此,我便以為,老君眉便是君山銀針,只是,那青青嫩嫩的茶湯,總覺得少了幾分厚重質感。一次偶然,在鄧雲鄉的《紅樓茶錄》五十六節看到這樣的句子,“老君眉此名不見《茶譜》,似即珍眉中之極細者,名銀毫,乃婺源、屯溪綠茶中之最細者。”更是落實了老君眉的尋根溯源。

前幾日,機緣巧合,在一次抄經中認識了茶藝師雲姐,才知道,這一謬誤伴隨了我十多年,也正是在她的茶室裡,第一次品味了正宗的老君眉。

那日,在奕王府的院子裡就著一株開的正豔的合歡花兒擺開了宴席,同桌的三五人卻也是無肉不歡的主兒,吃了紫燕百味雞,嚐了肥膩紅潤的萬三蹄,最後一盅子佛跳牆,也算是吃的賓主盡歡了。茶師雲姐說,此時,泡一盞老君眉來是最恰當的。我不由得詫異,此時酒足飯飽,若要解膩消食,該是紅茶才好,怎麼會是老君眉呢。

便問詢,雲姐笑著說,老君眉可不是綠茶,雖然名字之中帶一君字佔一眉字,卻絕非君山銀針。這其中緣由聽她細細道來:其一,葉背滿布白毫,這是初春採摘的茶葉嫩葉區共有的特徵。“滿布毫毛,形如長眉”並非君山銀針獨有的特徵。其二,世人多認定君山所產銀針就是老君眉,無非就是看到了君山銀針有一個君字,老君眉也有一個君字。其實君山是地名、老君是人名,兩者互不搭界,這樣就是犯了強拉硬拽的毛病呢。其三,鄧雲鄉的說法是"似即珍眉"。珍眉是外銷綠茶。

外銷綠茶分兩大類:一是條形的叫眉茶類,一是圓形的叫珠茶類。眉茶類裡有珍眉、針眉、秀眉等名稱,而沒有老君眉這個名稱。這個說法只著重了"眉"字,忽略了"老君",所以說,珍眉卻也不是老君眉呢。

說到此處,雲姐笑著走進內室,不一會兒捧著一蒼綠色鈞瓷小罐子出來,遞到我手中,示意我自己去看。

罐口一開,濃香撲鼻,但見茶葉烏亮,色澤齊整,取出一茶匙,注水泡茶,不一會兒,便滿院茶香,斟到杯中,湯做深色鮮亮,品一口,真真是香馥味濃。

宴開九重後,猶念老君眉

一杯茶下去,身有微汗,肚腹之中的飽脹之感卻消失殆盡了。雲姐笑著說,這款茶呢是巖茶,消食,解膩。在清代就頗受大家的喜歡,被人們稱為"壽眉"。所謂"老君"者即"壽星",由此說來,妙玉為賈母一行人備下的就是這款“老眉”了,既有茶理上"吃油膩"不宜飲綠茶的原因,同時也有恭維、討好"老祖宗"的心理,君表現了這位"檻外人"不僅擅於茶道,而且也聰明乖巧,格外的討人喜愛呢。

根據小說中的片段,我們也可以看出是有所提示的,"賈母道:'我們才都吃了酒肉。'"又說"我不飲六安茶"得出這位老祖宗也是品茶高手,更是是深解茶性的,因為是"吃了酒肉"之後油膩太重,倘若此時再去飲了綠茶則容易積食、鬧肚子。所以才有了一側深諳茶道的妙玉說"知道。這是老君眉。"意思是告訴賈母"這不是綠茶。"

雲姐品著杯中馥郁茶湯,笑著說,這款老君眉是用武夷巖茶經特殊的工藝製作的發酵而成,條索外形獨特美觀,內質色香味優異,外形似眉,條索緊細緊結,湯色金黃,清澈明亮,底蘊濃郁;滋味醇厚,回甘悠長,不說別的,單單是這葉底清一色的古銅色,就深受大家的青睞,堪稱茶中珍品了。

宴開九重後,猶念老君眉

合歡花

一旁手搖著摺扇的朋友卻笑著說,若說今日這吃茶,還真是宴開九重後,猶念老君眉。待會兒走時,一人來一罐。引得周圍團團坐的大家夥兒笑著不停,驚飛了身旁枝上的鳥雀兒。

微風吹過,合歡花兒落滿了衣襟,恰有一緋紅的朵兒落入手中的杯。不由得笑著說,看,這可是納蘭公子的一縷魂魄,也來陪著大家吃茶呢。不見合歡花,空倚相思樹,萬般柔情,都化在這一縷風裡,而我們這些俗世羈旅客,藉著這一杯茶,卻也消得胸中萬般煩惱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