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2 再談“產品思維”

上一文章《你的產品是什麼?》發表後,得到了大家非常多的反饋,也有很多人覺得還不過癮,讓大頭愚再講講這個話題。

那就再講講。

再談“產品思維”

首先一個問題,"產品思維"中的這個"產品"二字,到底是什麼意思?是互聯網產品,是淘寶、微信、滴滴這樣的手機APP?還是傳統企業生產的服裝鞋帽、鍋碗瓢盆,還是汽車、房子... ... ?

答:都不是。

"產品"這個詞其實是借來用的,它的含義早就變了,不是通常意義上的"產品",因為科技,這個世界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兩年實際上發生了一件很重大,但大多數人可能並沒有相應地給予足夠重視的事情:互聯網真的已經徹底佔領了整個世界,真正地連接了所有人!

我們已經進入了新時代,每個人都有出彩的機會,科技已經為我們每個人"賦能",我們進入了"個體崛起"的時代。

再談“產品思維”

所以,"產品思維"是什麼?

它是當今時代我們每個人的成長路徑!

既然是成長路徑,首先要明確什麼才叫成長?

有的人認為拿到高學歷是成長;

有的人認為升官當領導是成長;

有的人認為賺到更多錢是成長;

還有的人認為學到本事是成長... ...

答:都不是。

所謂成長,即認知升級!也就是看問題的方式不同了。

那作為普通人,如何才能做到"個體崛起"呢?

瞭解投資的人都知道,一個公司值不值得長期投資,關鍵在於要看這個公司有沒有自己的“定價權”。

再談“產品思維”

比如說電影公司,他們一般就是沒有定價權的,因為人們去看某一部電影,不是看這是哪一家電影公司出品的,而是奔著"明星"、"大導演"、"小鮮肉"去的,而電影的大部分利潤也是被這些大導演、明顯演員拿走的。

多說一句,當然也有例外,這個例外就是迪士尼電影公司,因為迪士尼的明星演員是"唐老鴨"、"米老鼠"... ...,而"他們"是從來不要求漲工資的,這樣,定價權就到了迪士尼公司手裡。

同樣,一個人在未來能不能成功,關鍵也在是你對於自己的"產品"有沒有定價權,顯然上面說到的"名導"和"小鮮肉"們,他們就是有定價權,說白了,你出售的"產品"在市場上有沒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而且是長期的競爭力,你的長期競爭力和定價權能且只能來自於你的產品,而且是要不斷成長和迭代的產品。

你必須在一個領域讓別人覺得你是不可或缺的,也就是說你出售的產品是別人的"剛需"。

再談“產品思維”

那怎樣才能知道自己是不可或缺的呢?

也很簡單,我們判斷一個公司對產品是否有定價權的標準是在提價後,這款產品的銷量是否下降。那麼判斷一個人是否有定價權,就要看當你離開這個公司或組織時,別人是否肯花更高的代價挽留你。

我們現實中看到的大多數人都是對自己的現狀不滿意,認為世界對自身產品的定價和自己的真實能力不匹配,覺得對方"不識貨"而心生怨氣,憤而離職,佛袖離去。

這裡存在一個價值和估值的概念。

其實很好理解,我們對一家公司或一個人的估值和他真正的價值之間存在一定的偏差。

我們要做的是重視價值,忽視估值,不妨先做個"便宜的優秀人"!

再談“產品思維”

就像公司一樣,每個人的產品也存在一個市場給你的"估值"和真實存在的"價值",通過簡單的類比你就能知道,外人很難準確知道你的價值,市場對你只能有個估值,與你的真實價值相比,有時高估,有時低估。

那些時常抱怨的人,認為憑自己的能力和付出,應該獲得更多的回報,可公司或組織就給這麼點工資,明顯對我的估值偏低,不懂我的價值。

如果交易只有一次,也就是所謂的"一錘子買賣",那麼當然估值越高越好。可是我們每個人每天出售的"產品"是註定要交易多次,甚至是長期高頻的,那麼情況就不同了,因為路很長。

更為重要的是,當你緊盯著自己估值的時候,你就忘記了自己的價值,你就會不由自主地做那些提高你估值的事,而不去想辦法提高你的價值。

這樣做的結果有兩個:一是勾心鬥角,苦心鑽營,直至誤入歧途;一是破罐破摔,自暴自棄,直至被社會淘汰。我猜但凡有上進心的人,都不想要這樣的人生。

再談“產品思維”

長期來看,估值是虛幻的,雖有波動,卻實際上錨定在產品價值上。產品不迭代,人之不升級,產品價值不增長,現有估值一定不能長久維持下去。因為社會在進步,科技在發展,人工智能撲面而來,你的產品不適應大潮流,只能被淘汰。

因為不顧價值地追求估值,本質上就是選擇做騙子,社會上這種例子非常多,如:通過頻繁跳槽來提高工資;或者是正常上班8個小時,實際上只有2個小時在工作,另外6個小時用來開小差等等,照樣拿了8小時的工資,內心還自鳴得意,感覺自己賺大了。

這樣做,你既騙了別人,也騙了自己,騙別人也就罷了,不知不覺把自己也給騙了,就因為欺騙的短期收益總是很高,你這樣賣自己的"產品",實在是和大家都痛恨的"奸商"沒有什麼區別。

再談“產品思維”

大頭愚經常講,就算是普通的打工、上班一族,也一定要有"投資"理念,如果說這世上還有一種保證你穩賺不賠的生意,那就只有"投資自己"了。

那就拿我們普通人的上班工作來說吧,每個人每天都是來上班8小時,實際上是每個人把自己生命中的8個小時"投資"到這家單位、組織或團隊中來了,既然是投資,那總得講投資收益率吧,首先,看得見摸得著的收益是你每天上班而得到的工資,但我猜,你生命中的8個小時的價值肯定不止這點工資錢,如果是這樣,那投資收益率也太低了吧。

那我們就要看看另外的投資收益了,這裡也能看出每個人的差距:就是你要通過這8小時學到了什麼本事,能力提升了多少。

成長越大,你的投資收益率也越高,再加上每天的"複利效應",隨之你的產品就會得到指數級的升級迭代,你的定價權也會越來越高。

永遠記住,未來只能依靠自己來主導,如果做不到,那麼別人就會影響你的未來!

再談“產品思維”

對此,你有何灼見?請你留言分享!

-----THE END-----

MORE//延伸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