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美國要求所有國家11月停止進口伊朗原油,否則制裁,對此你怎麼看?

夢裡青山1


本來特朗普退出核協議制裁伊朗之所以設了緩衝期,就是為了“新12條”逼迫伊朗就範和察看俄羅斯和歐洲的反應。然而歐洲卻要丟棄前嫌與俄羅斯走近站在伊朗一邊,於是美國便把貿易保護主義大棒揮向了歐洲,雖然看似貿易摩擦,實際上也有意逼迫歐洲向美國看齊。不過讓特朗普意想不到的是歐洲不僅拉開與美國進行貿易戰的架式,而且頻頻向俄羅斯示好似乎拉攏其對抗美國。這是美國最為擔心的事情,特朗普便在參加G7峰會途中提出讓俄羅斯重返G8,並公開表示克里米亞屬於俄羅斯,拉攏俄羅斯的意思非常明顯。美國與歐洲的貿易戰一度掩蓋了伊朗核協議風波。說句實話,特朗普還是很在意俄羅斯與歐洲聯手支持伊朗遵守核協議的。


不過近期俄羅斯和歐洲對伊朗問題的表態,卻讓特朗普有了十足的底氣。俄羅斯不僅不滿伊朗對歐洲提出的3個條件,而且要求伊朗撤出敘利亞;默克爾訪問約旦呼籲打擊伊朗在敘利亞的軍事力量。這就變相對伊朗施壓讓其接受美國的“新12條”。其實俄羅斯和歐洲都不願意伊朗的軍事強大破壞中東的局勢而影響其利益。伊朗面臨著多重壓力,不得不在6月19日做出了妥協讓步的“三不”表態,不過這個表態遠遠沒有達到美國的要求。既然伊朗的態度已經軟化,俄羅斯與歐洲的“背離”,美國趁機再施一把重壓,逼迫伊朗徹底接受“新12條”。

美國6月27日要求所有國家停止進口伊朗石油,否則予以制裁。這項措施能生效嗎?
其實在5月特朗普退出核協議,就己經造成了影響。印度最大煉油商表示削減伊朗原油進口量,歐洲煉油廠商也開始停止購買伊朗石油。但是美國要求所有國家對伊朗的石油進口“降為零”,未免太霸道了。卻不說難以實施,就算能做到,這簡直是將伊朗於死地。如果伊朗“破罐子破摔”,重啟核計劃,必然引起戰爭,伊朗可不是伊拉克,美國能承受了這個後果嗎?因此美國逼迫恐嚇的意思大與實際意義。就像1月30日美國也曾揚言制裁俄羅斯時,同時對與俄羅斯有貿易往來的國家進行制裁,最終不了了之。雖然伊朗不同於俄羅斯,但是數百萬什葉派教徒自殺性攻擊,也不是鬧著玩的,兩伊戰爭的場面歷歷在目。


適情雅趣


2018年10月份,中國原油進口4080萬噸(961萬桶/天),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32%。

2018年中國經濟的表現無法讓人樂觀看待,加之疊加伊朗制裁與美國貿易爭端的影響,10月中國原油進口再創歷史新高令人詫異,儘管如此,結果並非是始料未及的。自從政府批發地煉企業原油進口配額,地煉企業一直主導著中國原油進口的增量部分,尤其是近兩年,中國政府對地煉進口配額的審批加快,中國原油進口量屢創新高,地煉對於中國原油需求的推動作用可見一斑,這也是鴻網原油對中國2019年原油進口增速保持平穩的原因之一。但由於國際油價從高位大幅回落,以及美國對伊朗制裁的開始,預計2018年四季度原油進口再創新高的可能性不高。

01、進口激增的國內背景:地煉產能擴張與進口配額增加

www.ihwdz.com

中國傳統地煉企業經歷了從國營企業主導下的艱難起步、快速發展、成熟乃至現在的瓶頸期,資金少、規模小、技術落後、產品成本高、生產鏈單一、競爭力弱、管理不善等是不少地煉企業的缺陷,因此在經濟轉型中出現一些企業破產倒閉的現象。中國政府也正在試圖扶持地煉企業,包括加快傳統地煉企業產能升級,優化資源配置,加快進口原油配額審批進度等措施。

然而與此同時,傳統地煉向現代地煉邁進的步伐也正在加快。十三五期間(2016-2020),在國內及一帶一路地區以中國企業為主體,有望最先投產的煉化一體化產能有1.47億噸,根據各公司公告的進度,國內四大民營煉化巨頭——恆力股份、桐昆股份、榮盛石化、恆逸石化的煉化一體化項目一期項目都已順利動土開工。

✦ 大連長興島恆力石化2000萬噸/年和浙江石化第一期2000萬噸/年的項目今年完工並投產,二期2000萬噸/年的項目將於2020年建成;

✦ 浙江恆逸石化(文萊)PMB石油化工項目一期800萬噸/年的工程項目建設已經接近尾聲,二期1400萬噸的項目正在加快推進;

✦ 日前中國華陽經貿集團與福佳集團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大連長興島合資建設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

✦ 盛虹煉化一體化項目1600萬噸/年的煉油能力,將於2018年底開工建設。

基於龐大的煉油產能,中國政府發放的進口配額也逐漸增加。2018年,中國非國營原油進口配額同比2017年增加55%至14319萬噸,2019年同比2018年增加41%至2.02億噸。儘管國內成品油供應過剩不足以支撐上游煉化企業對進口原油需求的增加,但一些地煉企業為了完成配額也在做儲庫的準備。

02、進口激增的國際局勢:伊朗制裁前的未雨綢繆

www.ihwdz.com

出於11月4日伊朗制裁的風險,儘管中石化中石油暫停了進口伊朗原油,但是在10月份提前佈局加大進口量,伊朗原油進口達到74萬桶/天,較9月份增加了24萬桶/天,此外還增加了對沙特、伊拉克、科威特等國原油的進口。

03、進口激增的內在動力:地煉開工率較高以及利潤增厚

www.ihwdz.com

由於中國的進口原油主要依賴於中東、北非、俄羅斯等國家,由於船期的影響,往往需要提前一個月作用的時間購買,即9月份購買,10月份到貨,固然有因為伊朗制裁的考量,企業提前增加進口量以避免美國製裁,但在9月份,布倫特油價達到87美元,為四年以來的最高,儘管進口成本增加,但國內成品油價格也在節節攀升,地煉企業的利潤也在增加。

因此,地煉開工率也達到了最高。地煉對進口原油的需求主導著中國原油進口的增量,因此,地煉的購買推動了10月份原油進口再創新高。

04、進口激增的不可持續性與2019年中國原油需求展望

www.ihwdz.com

基於美國製裁伊朗制裁前提前增加對伊朗原油的購買、利用高油價提高利潤率的目的,10月份中國原油進口創歷史新高,但這種增加在2018年第四季度的可持續性較差。首先,由於伊朗制裁,10月採購11月到貨的伊朗原油預計為零。11月中國獲得美國的進口豁免權,但上限是36萬桶/天,遠低於70萬桶/天的伊朗原油進口水平;其次,10月份油價接連下挫,有損國內煉廠的加工利潤率,同時地煉企業開工率也從高位回落。

儘管如此,地煉企業仍是鴻網原油對中國2019年原油進口增量保持樂觀的原因之一。在全球經濟不斷出現下滑的跡象情況下,中國有能力保證經濟不會出現系統性的風險,也因此,鴻網對地煉的原油需求較為樂觀。鴻網估計,在當前的需求增速下,2019年中國對進口原油的需求增量將保持在50萬桶/天的平均水平。


E哥評化工


美國這一招足夠狠!

日前,美國宣佈,所有與伊朗有貿易往來的國家必須在今年11月4日前停止從伊朗進口石油,否則將面臨美國無保留的制裁。這是美國為逼迫伊朗重回伊核談判桌使出的“殺手鐧”,這對本來已因此前遭遇美國製裁經濟下滑的伊朗更是雪上加霜!

事實上,目前從伊朗進口石油的大部分國家都是美國的盟友歐洲國家,從美國這次發出的“通諜”看,特朗普為迫使伊朗低頭“就範”,不惜與“盟友"撕破臉,而這些“盟友”國家為了免受美國的制裁,為了自身利益,只能服從美國的“決定”,停止從伊朗進口石油了。這對以石油出口為經濟支柱的伊朗無疑是個沉重的打擊。

伊朗現在要麼回到與美國關於伊核問題的談判桌上,接受美國的條件。要麼與美國“死磕”,硬抗到底。但是“死磕”下去必然會導致伊朗經濟進一步惡化,進而引發國內矛盾加劇甚至動盪。擺在魯梅尼面前的是個兩難的選擇。

我分析,鑑於目前伊朗國內形勢,魯梅尼有可能會“從長計議”,選擇與美國妥協,採取“緩和拖”的對策,重回談判桌上與美國“扯皮”,以緩解經濟困局,減輕國內持續加劇的不穩定因素。



燈影書畫


作為觀察報道伊核問題走向十多年的媒體人,木叔給網友們一個忠告。未來一段時間,與其關注美國對伊朗的石油制裁,不如多關注伊朗內政的變化。當然這個國家相對保守封閉,很難從外表上看出內部變化的情況。但還是要多注意,這是比美國的石油制裁更能引發地區變局的一個因子。

特朗普給出的豁免期還有5個月。之後不僅是嚴厲的石油制裁,包括金融制裁、貿易制裁、旅行限制等都會逐步加強。這是木叔以前就常說的,美國正在用“以壓促變”的策略被迫伊朗回到與美國的談判桌上來,就伊核問題進行新的談判,從而滿足美國的條件和要求。

所以木叔之前也告誡網友,不要隨便跟著一些不負責任的媒體起舞,說什麼美國和伊朗馬上打仗了,說什麼以色列和伊朗大戰一觸即發之類的聳人聽聞的消息。美國對伊朗的石油制裁在11月才生效呢,哪來的馬上打仗?要是想打仗還費事弄什麼制裁,直接上導彈了。

所以,關注美國對伊朗“以壓促變”政策的力度和深度對伊朗國內局勢的影響,才是對伊朗核問題下一步走向有個基本判斷的根本。

目前來看,局勢向著有利於美國的方向發展。

1)伊朗內部出現嚴重分化。

這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改革派和強硬派對峙加強。二是老百姓受不了經濟惡化,開始給政府更大壓力。

前者的重要標誌是100名改革派聯名簽署公開信,要求政府效仿東北亞局勢緩和,與美國無條件直接談判解決1979年以來的兩國分歧。包括首都前任市長都簽署了。

公開信表示,與美國直接、正式和透明的對話,將有利於地區與全球的和平與安全,並將改善伊朗和伊朗人民的福祉、自由和尊嚴,公開信還感嘆“在奧巴馬總統任期內,伊朗錯過了機會。”但伊朗強硬派的報紙將公開信稱為“投降書”。

後者的重要標誌是這幾天,由於美國嚴厲制裁的預期效應,黑市美元對伊朗貨幣里亞爾比例突破1:90000,遠高於官方定價。再加上伊朗禁止進口1300種商品,導致數千人聚集在德黑蘭大巴扎抗議。甚至喊出“魯哈尼去死”,“離開敘利亞、別理加沙、別理真主黨”等口號,要求政府加大力度投入國內民生。

媒體發佈的視頻顯示,警方與抗議者發生衝突,使用催淚瓦斯驅散示威者。伊朗強硬派媒體稱,抗議幕後黑手是美國和以色列,並要求政府儘快出臺措施緩解矛盾。

要知道,這是美國還沒有石油制裁的情況下,伊朗就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旦美國製裁加劇,伊朗經濟滑坡更不可避免。

該國外匯儲備1120億美元,如果匯市繼續走低,伊朗政府動盪不可避免。魯哈尼能不能執政到美國石油制裁的11月都是個未知數。這也是伊朗局勢的一個看點。

2)伊朗高層已經透露,有可能退出伊核協議。

這說明什麼?說明伊朗對歐洲支持伊核協議也不看好。或者即使歐洲支持意義也不大了。因為這並不是伊朗想要的結果。歐洲除了要和伊朗做生意之外,同樣和美國的要求類似,希望伊朗撤出敘利亞等。但伊朗認為這不可談。

3)歐洲對伊核協議的態度也並不積極,正在兩手準備。

歐洲領導人表面上說支持伊核協議,但同時希望美國的制裁對歐洲企業網開一面。這個意思也很明白,一旦美國要制裁伊朗石油等工業,歐洲阻止不了,只希望保住自己的利益。

因此美歐之間只是利益之爭,並非戰略之爭。在戰略上,雙方對伊朗在地區擴張主義的打壓態度是一致的。所以最近歐洲在伊核協議上的調門低了一些。未來幾個月,歐洲還會與美國在此問題上繼續討價還價。當然也可能包括印度俄羅斯等國以某種形式參與進來。

但綜上所述,無論如何,美國“以壓促變”的政策對伊朗本來就脆弱的經濟而言確實起到了作用。歐洲也好,印度俄羅斯也好,對此看得很清楚。在伊朗經濟如此脆弱的前提下,這些國家繼續和伊朗做生意的風險其實也比以前增大。至於局勢如何發展,還是要看伊朗內部變局。

木叔的判斷是,美國的政策會讓伊朗強硬派上臺,雙方的進一步對峙不可避免。不過在一個多邊注意場合,很可能有一些接觸,但解決不了實際問題。


木春山談天下


據網上消息,美國政府希望包括盟友在內的所有國家在11月4日前,停止從伊朗進口石油,否則將面臨美國製裁,這次美國不會給任何國家豁免。

果然是世界老大,世界專職警察,真的牛叉無比,此番表態一出,世界石油漲聲一片,作為歐洲原油基準的布倫特原油已上漲至每桶76美元,直逼80美元關口。

許多國家愁眉苦臉時,正在舉辦足球世界盃的某國興奮極了,特朗普真是神助攻,石油價格應聲而漲,等於給俄羅斯雪中送炭,擼串時送上冰鎮啤酒。

於是,就有了特普會,克里姆林宮已對外說,7月16日,在芬蘭赫爾辛基某舉行兩國首腦會晤,將討論當前以及未來的俄美關係,同時還會討論其他國際事務。

目前,包括法國石油巨頭道達爾在內的幾家公司已經表示,如果沒有獲得豁免,他們將放棄在伊朗的業務。

毫無疑問,特朗普此舉,可能引發全球石油危機,使本已脆弱的歐元區經濟體陷入衰退,歐洲領導人已感到害怕。

國內外交部的表態,卻透露出了特有的鎮定和淡然,體現了大國的沉著和氣定神閒,“中國和伊朗是友好國家,中伊在符合各自國際法義務的框架內保持著正常交往與合作,包括經貿和能源領域的合作,這無可非議。”畢竟伊朗是國內能源的重要保障,絕對不能失去這塊陣地。

美國下石油進口禁令,歐洲幾大石油公司抽離資本,日本表態不再買了,在美國的禁令面前認慫,骨氣似乎蕩然無存。

國內卻不亢不卑,有理有據,有禮有節,彰顯了大國的尊嚴,難怪國內網民紛紛點贊,表示外交部發言人霸氣。對中方嚴正的表態,美方沒有做出回應,貿易戰將兩敗俱傷,座下來喝著咖啡,慢悠悠商談才是最好的結果。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圖片均下載網絡,無意侵犯作者版權。


國平軍史


美國要求世界各國從今年11月起,停止進口伊朗的石油,非常的突然,也是非常的無理和霸道。美國這次雖然說是針對伊朗的經濟制裁,但是美國卻把全世界都拖進去了。美國自己不與伊朗做生意是你自己的事,但是美國在向全世界揮舞貿易大棒的情況下,目前處於孤立狀態的美國,還是蠻橫的要求全世界,不能購買伊朗石油。美國為什麼這樣做,美國能夠制裁所有與伊朗石油貿易國家嗎?我們不妨分析一下:


一、在美國發動針對全世界貿易大戰,美國各貿易伙伴一致進行反擊報復的時間當口,美國又出臺了對伊朗制裁的新措施。其實這是特朗普發動的貿易戰,在全世界遭到了強烈抵制的形勢下。特朗普在發動的貿易戰中,騎虎難下惱羞成怒,目的想從制裁伊朗石油出口上來一個突破。美國5月8日已經退出了伊核協議,5月21日由蓬佩奧宣佈出臺了新版伊核協議要求。但是這個類似最後通牒的伊核新版協議要求,除了以色列,包括美國的盟友在內,並沒有得到世界上的任何支持。


為此特朗普顯然是不甘心,企圖制裁伊朗石油出口以威脅全世界。美國看到在退出伊核協議之後,歐洲英法德三國雖然表示反對美國的退出,繼續支持維護伊核協議。但是這些國家在伊朗做生意的大企業,如法國的石油巨頭道達爾公司等因為害怕美國的制裁,都在偷偷的準備從伊朗油田撤出。所以造成伊朗非常的著急,一再要求歐洲三國採取實際措施,不能讓這些大企業的撤出。


二、雖然美國知道這種要求,不會得到世界各國政府的支持,但是作為經濟實體的企業,可不是這樣想的。除非這個企業從來都沒有美國市場的業務,而凡是大型企業很少不會與美國發生貿易關係的。凡是與美國經濟貿易有聯繫的,美國就有制裁的手段。所以美國這樣向全世界宣佈不能進口伊朗的石油,就是看準了各國企業的這些弱點,美國可以繞開政府直接懲罰企業。

三、雖然這次美國宣佈針對伊朗的新制裁,既沒有聯合國決議,也不符合世貿組織規則,完全是不合理不合法。但是美國的蠻橫出擊手段,看來伊朗還是在劫難逃,以伊朗的一己之力根本沒有辦法抵制美國的強力制裁。原因是世界上的石油進口國,美國大多數都能夠打壓操控,比如歐洲和日本這些國家和地區,最終可能還是會像以前一樣,走上配合美國製裁的道路。



四、從伊朗對外關係的朋友來分析。俄羅斯應該是支持伊朗的國家,但是俄羅斯自己也是石油出口國,依靠石油出口過日子,與伊朗有同質性,俄羅斯不可能不要自己的石油出口份額,讓出來給伊朗。伊朗另外可以依靠的石油出口市場,就是亞洲中印兩國。從昨天媒體報道的消息的消息來看,兩國都反對美國的霸道做法,希望根據國際法和世貿組織相關規定,繼續保持與伊朗的石油貿易。

五、現在正是中美貿易戰的關鍵時刻,距離7月6日這個啟動執行時間,不到二週的時間了。在這之前,雙方還有轉圜的餘地,可以說一切皆有可能。如果中美貿易最後談判達成合作共識,對伊朗來說也未必是好事。為了減少貿易順差,中方只能選擇進口大量的美國石油,從而平衡美國的貿易逆差,今年從伊朗的石油進口量已經明顯下降。

六、從現在起到11月還有5個月的時間,根據美國對全世界開打的貿易戰情況,世界形勢還會有很大的變化。不過伊朗看來是被特朗普死死的盯上了,已經成為獵物。伊朗目前還在著急歐洲三國能不能以實際行動,維護伊核協議。現在美國對伊朗的石油出口新制裁,雖然是針對伊朗,但更是對歐盟的威脅和恐嚇。

七、美國的這種懲罰手段,如同封建王朝時代的株連九族一樣。凡是與伊朗進行了石油出口貿易的國家和企業,都是美國貿易大棒的打擊對象。 據報道,美國將要求中東盟友繼續保持石油供應,不能影響石油市場穩定。對於美國的盟友如日本和韓國,以及包括印度、這些平時大量依靠伊朗石油進口的國家,美國也在尋求石油供應替代方案。

綜上所述,美國這一新的針對伊朗的石油出口制裁,是繼蓬佩奧的12條之後,對伊朗進一步的最後通牒。目的是想徹底擊垮伊朗的經濟,從而達到不戰而勝。石油出口是伊朗的經濟命脈,伊朗經濟80%依靠石油出口。如果停止了石油出口,這是災難性的後果,伊朗無法承受。美國的這種損人利己霸道行為,嚴重破壞了世界經濟貿易秩序,將遭到伊朗以及全世界的強烈抵制。對於這一局勢如何演變,我們將密切關注,這一事態的發展和變化。


亦新湖


據外媒報道,美美國政府要求包括盟友在內的所有國家在11月4日前停止從伊朗進口石油,否則將面臨美國製裁,這次美國不會給予任何國家豁免。

據悉,接下來幾周美國將會派遣官員前往印度等國家,要求他們停止從伊朗進口原油。不遵守要求的企業將面臨美國的制裁,美國不會給予任何國家豁免。

事實上這不是美國第一次進行如此表述,在撕毀伊核協議之初,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就有類似表態,並給予了6個月的過渡期限,也就是到11月初正式執行。

美國的殺手鐧

其實俄羅斯、歐洲和伊朗貿易面臨的主要麻煩是金融方面。

歐洲的金融企業不可能不和美國交往,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金融企業是最不敢和伊朗打交道的,今後伊朗收支付資金及國際借貸成本都會很高。而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管。美國只要管住這點就可實現一劍封喉。

實體企業在缺乏金融支持的情況下,還要面對美國威脅的二次制裁,自然不敢造次。

伊朗的困局

伊朗現在面對的其實是美國多方位的威脅:

軍事威脅

根據美國防務新聞網報道,美軍近日緊急向中東巴林運送了3000枚精確制導重型炸彈,600枚mark839型炸彈,1500枚mark82型通用炸彈,600枚mark849型炸彈,500枚堡壘破壞者重型鑽地彈。其中堡壘破壞者重型鑽地彈頭裝備有鑽地部,專門用於攻擊堅固的設防目標及地下目標。

美軍目標直指伊朗在敘利亞的軍事存在。

目前以色列從美國購買多架二手F-15D戰鬥機,將其改為F-15I戰鬥轟炸機標準。以色列空軍宣佈,部分戰機已經掛彈,飛行員進入座艙,具備5分鐘快速升空能力。

經濟制裁

歐洲和亞洲企業明一套暗一套,已經開始撤離伊朗市場。

俄羅斯第二大石油公司盧克石油曾經對在伊朗開發新石油顯露極大的興趣,但是最終決定終止入股伊朗油田;

法國道達爾宣佈退出與伊朗合作天然氣田的協議;

歐洲的幾家伊朗最重要的買家西班牙的Repsol和Cepsa、意大利的Saras和ENI、希臘的Hellenic Petroleum均將停止購買伊朗原油;

僅次於我的伊朗石油第二大買家印度信實工業表示不再進口伊朗原油,雖然伊朗願意折價銷售;

亞洲的韓國也開始取消與伊朗的工程改造換原油計劃。

國內困局

伊朗國內老百姓因為物價通貨膨脹,舉行大規模示威遊行,居然有人在樹上懸掛“結束神棍統治”等反動標語,這在一向高壓穩定統治的伊朗來說,難以想象!

在5月的幾周,包括教師和卡車司機在內的各種團體開始了抗議活動。教師對微薄的工資難以餬口不滿,卡車司機則抗議油價的上漲。

伊朗貨幣里亞爾不爭氣

德黑蘭伊瑪目霍梅尼機場外匯兌換處是目前伊朗唯一能兌換外匯的地方,銀行被允許向出國的人兌換500歐元和1000歐元兩擋標準,一人一年僅僅能兌換一次。

在伊朗外匯黑市交易與販毒等同入罪,意味著死刑及沒收財產。但是依然擋不住伊朗的黑市交易。

據Bonbast的資料,里亞爾非官方匯價6月24日急挫至87000兌1美元,較6月21日官方的75500兌換1美元急挫15%。而5月份是4.8萬里亞爾兌1美元。

我是“天下會會天下”,為您提供多角度觀察時事要聞,歡迎您的關注!


天下會會天下


美國威脅要對伊朗石油出口“零容忍”,要求伊朗石油的國際買家必須在今年11月4日將從伊朗的石油進口削減至“零”,否則將招致美國製裁。特朗普希望通過祭出石油禁運牌來進一步切斷伊朗政府的資金來源,從政治上和經濟上孤立德黑蘭,迫使其放棄核導計劃及在中東的擴張野心。

那麼,美國的這項措施能否生效嗎?在小編看來,充其量只能算是局部生效。原因有三:

其一,美國的制裁牌已在傳統盟友中產生明顯震懾效應,比如,法國、日本、韓國。

伊朗原油出口約240萬桶/日,主要流向歐洲、東亞三國、印度和土耳其。在美國宣佈在全球封鎖伊朗石油之後,法國、日本和韓國三國開始轉而向美國爭取豁免權。

比如,日本85%的原油進口來自中東地區,尤其是伊朗。因而,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27日稱日方正“密切關注”美方舉措可能帶來的影響,願意與美國、伊朗等相關國家磋商,以免日本企業遭受“負面影響”。

日本最大的煉油企業——新日本石油和能源公司透露,如果政府無法爭取到豁免權,該公司無法維持伊朗原油進口,將考慮從中東和西非尋求替代供應。

比如,韓國今年前四個月以來已開始削減自伊朗進口石油的份額,4月份韓國自伊朗石油進口量為30.3萬桶/日,同比大幅減少24.9%。

眼下,韓國政府一方面正與美國展開磋商尋求制裁豁免權,另一方面正考慮將自伊朗進口的石油量再降低20%,降低今年11月失去伊朗原油供應導致的風險。

比如,法國能源巨頭道達爾石油公司也稱,除非能在法國和歐盟能爭取到美國的“豁免”,否則它只能在11月4日之前逐步停止投資伊朗的南帕爾斯天然氣田項目。

其二,迫於經濟壓力,也有不買美國賬的國家,比如,印度,土耳其。

6月26日,美國財政部發布伊朗石油封鎖警告,並威脅不會給予違反美國製裁禁令的國家豁免權後,印度、土耳其在內的多國明確表示:不響應。

伊朗是印度的第三大石油來源國,目前,印度每天從伊朗購買70萬桶石油,這已成為印度最關鍵的能源來源,屬戰略資源級別。目前來看,除了伊朗外,以印度的利益出發,並沒有更經濟的、可替代的石油來源選項。

印度石油和天然氣部國際合作聯合秘書孫賈伊·蘇迪爾6月27日通過CNN向美國喊話稱,印度不承認(美國)單方面制裁,只承認由聯合國施加的制裁。他已暗示即便11月4日之後,印度仍可能繼續從伊朗進口原油。

與印度同樣不買美國賬的還有土耳其。伊朗是土耳其最重要的能源供應國之一,目前,土耳其約從每天從伊朗進口大約20萬桶原油。土耳其政府代表也已表態,制裁只認聯合國,其餘都不作數據,土耳其將自得其事。

其三,患難之交,不減反增加伊朗石油進口,小夥伴們都曉得誰最擅長此法。

伊朗目前每天的原油出口約240萬桶,按照摩根大通預計,特朗普的石油禁運牌生效後,日韓兩國累計進口量減少超過25萬桶/日,歐盟、印度、土耳其和其他國家也將減少進口25萬桶/日,伊朗的石油出口總計每天最少將減少50萬桶,這對於伊朗經濟而言絕對是個沉重打擊。

不過,總有些小夥伴喜歡在危難之處顯身手,幾手過招,就在伊朗除價的基礎上同意大幅增加原油採購量。

簡單講,不僅把歐、日、韓等國不敢要的油,統統拿下,若還有餘下的份額也都買走。有這樣一個小夥伴對伊朗而言不得不說是萬幸。

可大夥要問一下,這就不怕美國的制裁嗎?小編想說怕有用嗎?怕人家就不收拾你啦?!這一點還是要學學特朗普——遵循自身利益優先!



陳一諾


特朗普就是國際秩序的攪局者,看誰不滿意就拿誰開刀。此次特朗普直接下令讓自己的盟友小夥伴不要進口伊朗的原油,試圖藉此掐掉伊朗賴以生存的經濟命脈,不得不向美國低頭。

特朗普此話一出,伊朗用重啟核設施的行動進行回應,根本沒在怕的。而不讓自己的盟友進口伊朗的原油,想必美國的盟友們也是極其不情願的。這些國家和伊朗多年來建立的合作渠道豈能說關就關,不進口伊朗的原油,進口別國的,供應商、原油管道鋪設、原油價格這些可都是問題啊。

美國自己跟伊朗鬧矛盾,還不讓別人跟伊朗走得近,這心態簡直是自私到極致了。不過,美國的這一記悶棍下來,俄羅斯倒是開心了。國際原油市場的價格勢必會上漲,俄羅斯藉此狠賺一筆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了。最近有媒體報道說,特朗普準備到歐洲的時候順便拜訪一下普京,看來美俄兩國關係也不會一直這麼僵下去的。果然是應了那句話,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元龍解局


美國這次要對伊朗下黑手了,不對!是要對世界,主要是它的傳統盟友下砍刀!美國老大說了,全世界所有人聽著,11月4日都得停止從伊朗進口原油,不然就制裁你。它要在困死伊朗的同時,還要把世界特別是歐盟日本等這些美國的小媳婦兒再拉回到石油美元的砧板上,任意宰割。

其實這種類似表達早在五月八日美國退出【伊核協議】時就已經有過明確發佈,就是所謂對伊朗最高限度制裁。意在通過制裁與伊朗發生原油貿易的國家及實體,斷絕他們與伊朗的石油貿易,隔山打牛,徹底切斷伊朗的原油出口,摧毀伊朗經濟。同時打掉歐盟日本及世界其它油企除美國原油期貨市場以外的石油貨源,從而讓它的石油美元繼續剝削掠奪世界。

這就要看美國還有多大經濟實力與全世界展開這種拚國力的較量了。如果是某一個經濟實體單獨與美國抗衡都沒有資格;但美國既然是對全世界下通碟,如果所有進口伊朗原油的國家有決心脫離石油美元的剝削、脫離美國霸權的控制,真正實現主權自主,準備好足夠的資金用於因美國製裁而受損企業的補償,不懼美國的威脅繼續保持伊朗的石油貿易,在美實施制裁政策時,對美國發動反制,那麼債臺高築的美國它能拿出多少資金用於因全世界反制而受損企業的補貼?這恐怕是美國貿易出口的全部企業,極端情況下甚至達到全部出口額每年幾萬億美元!美國政府去哪裡找這筆巨資?難道它還要發美債?恐怕用不了兩年這些美債會徹底壓垮美國金融業,而每年的債務利息也會讓美國政府破產。

要達到這種反制結果,就需要各國政府的決心,是繼續當美國的經濟殖民地,還是忍過一時短痛達到完全的經濟解放,相信各國都會有自己明智的決斷。全世界主要經濟體國家以較小的經濟壓力,拿出所有美元外匯儲備與美國高達二十多萬億美元債務的經濟實力抗衡,誰輸誰贏高下立判,最後認輸投降的必:然是美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