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忘不了媽媽的千層底,那是要我們站的穩行的直,踏踏實實闖天下!

最愛穿的鞋啊

是媽媽納的千層底

站的穩啊

走得正

踏踏實實闖天下

忘不了媽媽的千層底,那是要我們站的穩行的直,踏踏實實闖天下!

老布鞋

你還記得媽媽納的千層底嗎

偶然間聽到這首歌,記憶如流水,彷彿看到了兒時的我,穿著媽媽做的條絨布鞋和小夥伴們在鄉間的羊腸小道上奔跑,在刺巴籠裡穿梭。又彷彿看到了我們姐弟三人都穿著媽媽做的布鞋一起撿乾柴,抬水。

忘不了媽媽的千層底,那是要我們站的穩行的直,踏踏實實闖天下!

鞋板子

一雙布鞋的做成是一次瑣碎的勞作過程,是一種歲月沉澱的過程,也是一份看不見汗水的體力活。

忘不了媽媽的千層底,那是要我們站的穩行的直,踏踏實實闖天下!

納鞋

通常,媽媽會用收藏已久的舊床單撕成碎布,用粘稠的麥麵漿糊一層層的粘起來,鋪平在門板上晾乾。等布殼子徹底硬挺後,再用平日裡巧婦們手中修剪過來的紙鞋樣照著剪出鞋幫的模型,貼上條絨布鞋面,鞋口處安上兩塊鬆緊布。棕殼子的打法是和布殼子是相似的,只是材料是山上割來的野棕和魔芋漿糊粘起來的,這便是做鞋底用的。照著紙鞋底樣把它剪出模型,沿著邊縫上七層白洋布條,填上層層碎布,用棉線一針一針的納鞋底,直至整個鞋底的四周都被納過,成為所謂的千層底後,就開始上已經加工好的鞋幫了,等兩者合二為一後,一雙真正的千層底布鞋就算大功告成了。

忘不了媽媽的千層底,那是要我們站的穩行的直,踏踏實實闖天下!

鞋樣

千層底雖然是一種誇張的說法,或代表著媽媽們千針萬線的心血,但也可見這種鞋的確結實耐穿。

記憶中,媽媽常常在農忙之餘,蹲在火爐旁,邊添柴火邊納鞋底。爐火的火光映紅了年輕媽媽俊美的臉龐,土牆壁上映照著媽媽納鞋底的頻繁動作,一個勤勞的農家婦女的形象在火光中不斷映現。那時我們都很小,圍坐在媽媽身旁嬉笑打鬧,也撒嬌式的要求媽媽把鞋底放花的地方納出自己喜愛的花型,媽媽臉上總是帶著淡淡的、慈祥的笑意一一答應著。

針在鞋底上來回穿插著,媽媽會用戴著頂針的那隻手不時的把針放在頭上蕩一下,或是用黃蠟潤潤棉線,為的是走針時更順溜。即使母親納鞋底的功夫再嫻熟,也避免不了鋼針誤扎手指,媽媽總是把針扎破的手指放在嘴裡吸吮一下,她說這樣就沒事了。我們總是在麻繩吱兒吱兒的響聲中不經意的睡著,媽媽會把我們抱著睡好後,又用佈滿老繭,傷痕累累的巧手繼續納鞋底。

忘不了媽媽的千層底,那是要我們站的穩行的直,踏踏實實闖天下!

雖然現在我們已經長大步入社會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少穿布鞋了,但布鞋卻一直紮根在記憶深處。因為那布鞋上小小的針腳都清晰的記載著、包含著媽媽對我們無私的愛,我們怎能忘記媽媽納的千層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