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劉伯承家的孩子出了四個少將,原來都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在十大元帥中,劉伯承的軍事理論水平應該是最高的,對孩子的教育也成績斐然,三個兒子劉太行、劉蒙、劉太遲,都是少將軍銜,女兒劉彌群也是少將。

也就是說,劉伯承一家出了一個元帥、四個少將,太不容易了。

劉伯承家的孩子出了四個少將,原來都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可能有些人會酸溜溜地說:元帥家的孩子,當然會有特殊照顧。其實不然,那一代革命家最痛恨的就是搞特殊,對孩子的教育上,都是嚴格要求,就像許世友的孫女許道江說的:“別人都以為我們會有特殊的待遇,其實我們什麼都沒有,有時為了避嫌,連普通人家孩子的權利都沒有。”

劉伯承的長子叫劉太行,生於1939年,長大後,該上小學了,可當時戰事緊張,還沒有給適齡兒童上的學校。

有人對劉伯承建議說:“為了讓領導們沒有後顧之憂,咱應該成立一所幹部子弟學校,讓領導的孩子們接受好的教育。”

劉伯承一聽這話,很生氣,說:“只有領導在打仗嗎?普通戰士犧牲了多少?他們的子弟難道就因為父親級別低,就不能上幹部子弟學校?領導的孩子要是在這樣的學校裡成長,將來全都是八旗子弟!”

那劉太行上學怎麼辦呢?劉伯承說:“當地百姓的孩子怎麼上,他就怎麼上。”於是,劉太行就被送去了一個農村的學校,只有一間土屋,連像樣的桌椅都沒有。

劉伯承家的孩子出了四個少將,原來都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1949年,南京解放後,劉伯承被任命為南京市長,對家人說:“到了南京,你們都是普通人的一份子,不要想著我的職務有多高,再高,也和你們沒有任何關係!”

有一天,劉伯承閒暇之餘,帶著劉太行準備去看看中山陵。可不巧的是,這天中山陵因故沒有對外開放,劉太行很失望。

這時,中山陵管理處的領導聽說劉伯承來了,趕緊跑過來,說:“不對別人開放,還能不對劉市長開放嗎?你們可以隨便看。”

但劉伯承製止了,很嚴肅地說:“我三令五申不允許搞特殊,你們就是不聽,如果只讓我們進去看,對普通人公平嗎?”說完,就拉著劉太行回去了。

為了安撫劉太行,劉伯承說:“如果咱們家第一個搞特殊,以後還怎麼去要求別人呢?你們應該靠自己的努力去拼搏,而不是靠我的關係。”

劉太行長大後,考上了著名的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從南京出發到東北,坐綠皮火車至少得兩天,劉太行沒有買到臥鋪票,更不要說緊俏的軟臥票了,只能坐硬座。

劉伯承家的孩子出了四個少將,原來都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有的同志心疼劉太行,找關係弄到了一張軟臥車票,送到了劉家。劉伯承發現後,當場大怒,說:“趕緊把軟臥票退了!”

劉太行有些猶豫,畢竟要坐三十多個小時的車,如果坐硬座,就太累了。但劉伯承毫不客氣地說:“坐三十個小時能累死人嗎?年輕輕的,不吃點苦,養成艱苦樸素的作風,長大後還能有什麼出息?我當年跟著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的時候,連綠皮火車都沒有,不照樣走了過來,還一邊走一邊打勝仗?”

就這樣,劉太行坐著綠皮火車,一路顛簸了三十多個小時,才到達了哈爾濱,一直跟大家同吃同住,沒有人知道他是劉伯承元帥的兒子。

劉伯承的地位高,子女心裡自然很驕傲,可劉伯承最怕他們產生這種思想。1964年,北京航空航天學院準備讓大學生下農村,參加社會主義教育活動,也就是去農村吃八個月的苦。劉伯承知道後,給在該校讀書的女兒劉彌群報了名。

劉伯承對女兒說:“這個活動你必須參加,要和農民打成一片,響應毛主席說的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不要覺得自己是高幹子弟,高高在上,沒有農民辛苦的付出,你們什麼都不是!”

這就是劉伯承元帥對子女的教育觀,決不允許他們搞特殊。也正是這樣的教育,才讓劉帥的孩子個個都成了棟樑之才,很值得今天的人深思。

喜歡的朋友可以添加關注哦,小編會定時給大家更新精彩的內容,並且會在粉絲中抽取粉絲髮送一些福利。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刪除)

劉伯承家的孩子出了四個少將,原來都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