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林華:拉美社會發展遇瓶頸,改革難推進

林華:拉美社會發展遇瓶頸,改革難推進

2107年拉美地區的社會形勢呈現五大基本特點。一是減貧事業陷入瓶頸,2003年以來積累的減貧成果難以為繼,中低收入階層返貧風險加大,減貧動力明顯不足。二是經濟下行對各國財政收入產生不利影響,為保持財政平衡,部分拉美國家不得不削減社會支出。三是就業困難,就業質量下降的局面進一步加劇,但實際工資水平略有上升。四是民眾對民主制度、政府滿意度、公共部門的信任度均有所下降,社會不滿情緒依舊高漲。五是部分國家試圖通過勞工和養老金制度改革,扭轉左翼政黨執政時期社會福利水平過高的局面,但因無法取得社會共識而面臨巨大阻力。

2107年拉美地區的社會形勢呈現五大基本特點。一是減貧事業陷入瓶頸,2003年以來積累的減貧成果難以為繼,中低收入階層返貧風險加大,減貧動力明顯不足。二是經濟下行對各國財政收入產生不利影響,為保持財政平衡,部分拉美國家不得不削減社會支出。三是就業困難,就業質量下降的局面進一步加劇,但實際工資水平略有上升。四是民眾對民主制度、政府滿意度、公共部門的信任度均有所下降,社會不滿情緒依舊高漲。五是部分國家試圖通過勞工和養老金制度改革,扭轉左翼政黨執政時期社會福利水平過高的局面,但因無法取得社會共識而面臨巨大阻力。

貧困問題是關乎拉美社會穩定的重點問題,減貧工作任重道遠。2002—2014年拉美地區的貧困水平持續下降,出現歷史上罕見的連續6年的中高速增長週期。隨著經濟繁榮週期的結束,2014年以後拉美地區的減貧陷入停滯,貧困水平有所反彈。從聯合國拉美委員會對減貧成效重新評估的最新數據來看,2002年以來拉美地區的減貧成效值得肯定,但減貧的主要成果集中在一般貧困人口的脫貧,極端貧困人口仍難以擺脫貧困。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極端貧困人口在2002—2014年的12年時間裡從6300萬人減少到4800萬人,但反彈到6200萬人只用了3年時間。一方面,這意味著即使是在經濟繁榮、扶貧力度加大的時期,最貧困人口受到的影響也是有限而緩慢的;另一方面,這也凸顯出拉美地區貧困的脆弱性和民眾陷入極端貧困的巨大風險。因此,減少極端貧困人口和防止返貧將是拉美地區未來一段時間減貧工作不得不面臨的棘手問題。

另一個問題是社會改革阻力重重,制約拉美地區社會發展。2017年拉美地區的社會改革主要集中在勞工和養老金制度,這些改革因涉及到普通民眾的切身利益而備受關注,同時也是引發爭議最多的改革。總體來講,社會改革在拉美各國進程不順,特別是在巴西和阿根廷,改革可謂步履維艱,這反映出最近兩年部分政府的執政目標與拉美民眾的期望值之間存在很大矛盾。

隨著2018年拉美地區經濟的緩慢復甦,社會指標將出現好轉。鑑於多個拉美國家舉行大選,這些國家推行深度社會改革的可能性比較小,同時為了吸引選民,將保持社會開支水平,維持原有福利政策。而其他國家,如阿根廷、智利、秘魯等國,能否在社會改革方面取得進展,值得關注。從整個地區來看,增加就業,特別是正規就業機會,以及鞏固和擴大減貧成果是各國都需要面對的挑戰與首要任務。

(林華,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社會文化室副研究員、阿根廷研究中心秘書長,根據她在拉美黃皮書(2017—2018)發佈會上的發言整理)

整理人:馮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