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家在何處——別離時已是故人舊事

第五屆龍少年文學獎優秀作品

浙江省溫州市龍港實驗中學劉恩露

家在何處?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

對祖國,故鄉和家的最深的思念儘量在這短短的字裡行間。紙短而情長啊!

家在何處——別離時已是故人舊事

家人

雖然沒有像遊子浪跡天涯,不用讓家中慈母意恐遊子遲歸。也無須山一程,水一程。才能踏上回家的歸途。但每個人都有,道不清,說不盡對家的情結。這結是死結,無解。

古今中外,多少遊子在吟詩作對,大作篇章。“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千古名句誰都會吟唱,但又有多少人嚐盡其中的酸楚。“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月是故鄉明,也不過是對故鄉的及故鄉月亮底下家中的人思念罷了。家書抵萬金的家書也不實在是抵萬金只是那份情意是丟失瞭如何也找不回來的。

吃飯,睡覺,看電視像一隻大蝦蜷縮在自家的沙發上,總有一種別樣的感覺。

家在何處——別離時已是故人舊事

燈火闌珊

每當從學校回家時是月亮高掛,夏蟲興致正勃,越來越少的車輛飛馳而過,一點點七彩炫亮的亮光,細細碎碎。讓人越發感識到這人世間淡漠。寂寞找不到哪裡是家?寂寞的潮一陣又一陣。湧上心頭拍打著心的沙灘。不著痕跡的抹去一天中所有。

在茫茫人海中,在燈火闌珊處讓我閉著眼睛走到的,也只有家了。

回到家,脫下帶有汗漬的黑鞋。穿著襪子,貼著冰冷的大理石奔跑。翌晨再到同一個鞋櫃底下穿上它,這也許就是幸福吧。

從老家搬到新家時,剛開始還有些不適應,陌生的牆壁,陌生的小白桌,陌生的我燈光柔柔。雖然十分柔情我不能馬上似老朋友熱情擁抱他。但漸漸地遇到同樣的親人做同樣的事情。就嚐到家的地方在何處。

家在何處——別離時已是故人舊事

年少時

龍應臺的《如果》中想象一個老人的經歷。其中有個片段讓我十分觸動他說當這個少年回到故鄉,“山河仍在,春天依舊,只是父母的墳,在太深的草裡。老年僵硬的膝蓋無法跪拜。鄉里,已無故人。”很悲涼。一生顛肺流離回到家,父母已在墳裡,鄉里 ,已無故人。經歷了一生的坎坷。年少時愛著的人和愛著他的人,都隨風離去了。

一生顛肺流離,自由流浪。是三毛,可是她依然有個溫暖的小窩。那是荷西所在的地方。

家從來不是一個地點和一座房子。那裡有愛著你的人,且你愛著他,這就是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