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日本至上次房地產崩潰後,是如何恢復到現在的程度的?有什麼值得公司或者個人學習的經驗?

傾國傾城沈騷年


日本的經驗,可能無法複製和學習。

日本抱緊美國大腿,從美國轉讓技術,在芯片領域,技術的發展,某種程度超越美國,比如,東芝公司。受限知識產權保護,日本沒有破壞規矩,但在芯片領域有了自己的創新技術,日本並沒有把這些技術用到出口美國的產品中,美國感覺不到。日本人暗地保留這些技術,用在國內產品上。

日本靠美國師父的技術轉讓,研發和轉化成自己技術。靠技術產品,利用美國市場,賺了不少錢。比如,日本豐田汽車。

日本技術〔美國師父〕,美國市場,二者缺一不可。這種複製不了。美日關係好,美國轉讓技術給日本,日本人吸收消化,轉化自己技術。遵守知識產權,美國人察覺不到日本已經掌握技術。當美國人發覺時,開始‘制裁’,用匯率阻擋日本產品進入美國。日本技術,離開美國市場,賺不到美元。別的市場還沒形成。日本政府也措手不及。但此時此刻,日本公司,政府,居民都有錢。

錢本來就多,日本政府鼓勵企業開發新產品,降息貸款給企業,居民。市場流動性氾濫,日本人說,可以買下美國。水漫金山,只有買房炒股,利息又低,想借多少借多少。日元升值,買什麼都便宜,買買買,國外買美國產品,國內買房。房子越長越高。

新產品研發沒人搞,舊產品,美國限制了,錢在房子裡轉圈圈。日本政府沒辦法,狠心加息。房子迴歸正常,日本人科研實力還在,不斷研發新產品,不斷尋找新的市場。把技術資金投到東南亞,經濟保住了。國內GDP雖然不高,但國外的GDP很大。東南亞到處是日本企業。

日本房地產泡沫破滅,但日本人從美國人手上學到技術,製造業本來就發達。加上創新,尋找新的市場,有了技術和市場,日本人,從房地產泡沫走出來,再也不搞房地產了。




日本經驗不能複製。二戰,製造業就不錯。後來,跟著美國人學技術,技術學到了,還有了自己創新。房地產的影響只是一時。及時調整,重新搞研發,迴歸製造業。在東南亞辦廠,擁有東南亞市場,不全部靠美國市場。我們技術還是加工。技術沒學到,美國不轉讓技術。如果房地產泡沫,怎麼辦?



在九十年代初日本投機之風達到瘋狂,融資買房、炒股票,整個社會陷入瘋狂,沒人相信房價會跌、股市會崩,越來越多的人離開實業、賣掉工廠,科研人員、大學教授無心研究,衝進股市和樓市,當時東京最繁華的銀座竟然需要提前一個月才能訂到餐廳和KTV位置。

對此,日本政府尤其是產業省連續召開多次會議,反覆討論日本經濟的未來,最終日本政府痛下決心採取果斷措施,大幅提高銀行利率打擊樓市和股市融資成本,並對於產業發展提供更加優惠的政策導向。

在日本政府不斷加碼的過程中,日本樓市首先泡沫崩潰,一度日本國民上街遊行,希望政府救市,更多人堅定固執的認為如本國國土資源有限、人口繼續湧入東京等大城市,地產泡沫不可能崩潰,甚至還有的下跌過程繼續融資買房買股票,然後就沒有然後了,甚至出現為了躲避債務,人口失蹤及自殺率急劇上升,一度帶來社會的動盪。

但是日本政府堅定的採取刺破泡沫的政策,即便導致對部分實體經濟的錯殺也在所不惜,甚至一度長達十幾年經濟緊縮。

但是好處就是,日本國民接受了教訓,再也不把“不勞而獲、投資取巧”做為發財的根本,從此日本教育體系開始轉向新科技教育模式,在日本政府制定的未來20年取得24名諾獎獎項目標中,目前獲得了23個諾獎,基本在生命科學、芯片製造領域領先全球,日本國民更加的務實勤奮。

這就是刺破泡沫後的本質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