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澱粉村賣得最火的,居然是豆腐!

“來,給我稱2斤豆腐,這豆腐我吃過,豆香味真濃,吃起來很香。”“就是,澱粉村做的豆腐又鮮又嫩,我隔三差五的就買上兩塊吃。”

在尉犁縣銀華小區門口的一家超市,七八位顧客站在一個豆腐攤位前,邊選購所需豆腐,邊交流著,營業員麻利地給顧客稱重、裝袋。

淀粉村卖得最火的,居然是豆腐!

居民在超市裡購買澱粉村的豆腐

澱粉村是尉犁縣古勒巴格鄉的一個村,這個村加工出來的豆腐何以讓縣城的顧客讚不絕口?

“我製作的豆腐是純手工的,原料是從庫爾勒專門收購來的優質黃豆,做出來的豆腐鮮嫩可口。”澱粉村豆腐坊師傅齊越華自豪地說,“把加工出來的豆製品賣到城裡去,這已成為家庭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

齊越華的自豪得益於尉犁縣農業局駐村工作隊為壯大村集體經濟而實施的舉措。

澱粉村沒有村集體土地和集體企業,村集體經濟底子薄、基礎差、收入少,無集體資產,無主營經濟,無特色項目。如何改變澱粉村的現狀,壯大村集體經濟,用實力為民辦實事、辦好事,增強基層組織凝聚力、號召力、戰鬥力,成了工作隊和村“兩委”迫切需要解決的一件大事。

淀粉村卖得最火的,居然是豆腐!

澱粉村豆腐坊師傅正在做豆腐

2016年冬季,澱粉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敏以個人先行墊付的方式,投資1.7萬元購買了打漿機、模具、鍋具、豆腐皮機等設備,把村委會的一間閒置房騰出來改造成豆腐坊,打算加工豆腐以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可是豆腐坊開辦起來了,加工出的豆腐卻因口感不佳,少有人問津,不到2個月時間便停產了。

去年3月,尉犁縣農業局駐村工作隊經過實地考察,綜合分析了尉犁縣沒有手工豆製品加工的現狀和市場需求後,與村“兩委”商議,決定將閒置的豆腐坊利用起來,開辦特色滷水手工豆腐生產基地,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提高村“兩委”為群眾辦實事能力。

工作隊和村“兩委”先後聯繫了兩位製作豆腐的師傅,但因質量一般,還是無法打開市場銷路。工作隊面對失敗不氣餒,總結經驗,從為民辦實事經費中支出2.5萬元,對現有豆腐坊進行重新改造,增添模具等新設備,加蓋遮陽棚,保持環境衛生清潔,繼續改進豆腐質量。

經過多方打聽和走訪,工作隊從兵團第二師21團聘請了經驗豐富的豆製品師傅齊越華來村裡試做豆腐,同時專門購進適合做豆腐的優質黃豆,以確保質量。經過泡黃豆、磨豆子、煮豆汁、點滷水、壓豆腐等一個多小時的加工,第一板豆腐出來了,豆香味飽滿、白嫩鮮滑的口感,讓現場品嚐的人們讚不絕口,這讓工作隊和村“兩委”對擴大豆腐加工能力充滿了信心。

淀粉村卖得最火的,居然是豆腐!

進行豆腐加工

“自去年5月豆腐坊正式生產以來,加工出的豆腐不僅在本村獲得認可,也漸漸走上了縣城及周邊縣市居民的餐桌,成為大家認可的產品。”第一書記、工作隊長買買提·阿西木說。

豆腐坊生意逐漸興隆起來,工作隊員和村幹部攜帶加工好的豆漿、豆腐腦、老嫩豆腐、豆腐乾等產品,來到縣城超市、商店、小區進行銷售,憑藉爽滑的口感、穩定的技術,很快在全縣打開市場。

“工作隊每天安排一名隊員協助豆腐坊工作,從最初每天二三十公斤的銷量,到現在每天平均加工銷售老嫩豆腐、豆腐乾180公斤,加工出的豆製品在縣城供不應求。”買買提·阿西木高興地說。

淀粉村卖得最火的,居然是豆腐!

居民在小區裡的澱粉村豆腐銷售點上購買豆腐

為確保每天及時供貨,工作隊積極協調派出單位尉犁縣農業局專門安排了一輛銷售配送車,給縣城各住宅小區的銷售點、縣城各大超市的代售點送貨,並利用微商在網上銷售。

據瞭解,豆腐坊重新投產以來,市場銷路一直很穩定,從今年開始,豆腐坊每月平均創收1.2萬元,除去村委會購買的黃豆等材料成本和支付豆腐師傅的4000元工資外,預計今年澱粉村集體經濟收入將增加6萬元。

買買提·阿西木看著豆腐作坊的收益越來越好,喜笑顏開地談起下一步打算,“今年秋天,我們準備去內地採購設備,擴大豆腐坊生產規模,增加產量,豐富品種,增加豆腐皮、豆腐棒、豆腐花及豌豆涼粉、涼皮等,同時還能吸收村裡的富餘勞動力就業,最終實現讓更多的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的目標。”

淀粉村卖得最火的,居然是豆腐!

澱粉村的豆腐受到居民的歡迎

豆腐坊的生意紅火了,產品不僅在尉犁縣城暢銷,還銷到庫爾勒及周邊團場等地。目前澱粉村的豆腐正在註冊商標。

“隨著豆腐坊生產規模擴大,到2020年可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20萬元以上。”買買提·阿西木說,“我們還將依託電商平臺,做大做優我們村的‘小豆腐’,不僅要讓澱粉村的豆腐持久飄香,更要讓‘小豆腐’撐起村集體經濟的半邊天,讓‘無錢辦事’轉變為為民辦事‘不差錢’。”(巴州“訪惠聚”辦公室 龔勇、孫燕 供稿)

淀粉村卖得最火的,居然是豆腐!

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

審核:龐博

主辦:尉犁縣委外宣辦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淀粉村卖得最火的,居然是豆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