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30城嚴打樓市亂象,“限價”式調控的問題終於集中爆發了

6月28日,住建部等七部委聯合發文,在30個城市開展為期6個月(今年7月-12月)的整治房地產市場亂象的專項行動。

30城嚴打樓市亂象,“限價”式調控的問題終於集中爆發了

這份文件不算長,但乾貨還是蠻多的。我在這裡列舉一些我認為值得關注的地方。

1、需要整治的絕不止這30個城市。

這次公佈的是30個城市,有一線城市,二線城市,還有三線城市。

這些城市幾乎全部在頭版頭條出現過。比如貴陽,前段時間澎湃新聞出了一篇稿子“抽支菸的功夫就決定買套房”。

還有宜昌,庫存商品房幾乎枯竭,今年房價已連續上漲6個月,漲幅最高的時候排到了全國第十名,宜昌不得不出臺限售。

這次名單中出現了不少三線城市,其實已經告訴我們了,房地產亂象已經不僅是這30個城市,而是呈現出一種全面失控的狀態。

住建部的這篇通稿其實也承認了這一點:“先行”治理這30個城市。

2、一二線城市房地產亂象不如三四線城市嚴重。

其實這也非常好理解,調控的地方總歸比不調控的地方要好。

雖然這次治理的城市主要是一二線城市,但實際上三四線城市比一二線城市嚴重得多。只不過一二線城市長期在聚光燈下,容易點燃整個預期,所以這些城市出現的火苗必須率先掐滅。你比如西安那個內定事件,這種事其實非常普遍,但是出現在西安,性質就不一樣了,他傷害的是剛需的感情,傷害的是城市的信譽,一旦露餡兒了,就必須嚴肅處理。西安還為此開發出了全國獨一份的“商品房意向登記平臺”。

30城嚴打樓市亂象,“限價”式調控的問題終於集中爆發了

3、調控措施的底牌幾乎已經全部打出。

近期一個比較突出的現象是長沙。黨報針對長沙樓市亂象密集發佈評論,使用了許多嚴厲的字眼。長沙最新公佈的調控措施非常細,但隨著這次專項治理的部署,說明各地調控措施的底牌幾乎已經全部打出。

在這種情況下,治理房地產亂象,靠調控規則已經不夠了,還得要專項治理,安排專項力量全方位嚴打。

4、越是嚴厲的調控,越代表了長效機制的遙遙無期。

這一點不難理解。調控的無力,長效機制的遙遙無期,才需要通過這種方式給炒房客持續施加巨大的心理壓力。

5、專項治理傷不了“合理利用規則”的人。

杭州那位一天註冊仨公司搖號中了兩套房的哥們兒,他違規了嗎?並沒有,因為當時杭州並沒有禁止以企業的名義買房。

一二線城市幾乎已經全部實施了公證搖號購房,剛需基本上全部得到了優先照顧。

調控肯定是針對已出現的漏洞進行封堵,肯定是滯後於購房者的腦洞的。所以真正違規的人並不多,多的是“合理利用規則”的人。正是這部分人讓房地產調控非常被動,但目前的確無解,即使是這次轟轟烈烈的專項治理,也是傷不到他們的。

6、專項治理對幫助剛需作用不大。

專項治理一定程度上能夠遏制亂象,但幫助剛需其實是比較有限的。

哪怕規定了對只有3成首付款的剛需一視同仁,也並沒有太大作用。比如限價和限售,名義上保護了剛需,但房價已經明顯偏離了收入,你再限價,剛需也買不起啊。

現在參與買房的,一小部分能夠湊六個錢包進場,大部分仍然是改善性需求,他們手裡有房,有渠道迅速調集資金。

昨天,深圳華潤城,741套房有6776組客戶參與搖號。這樣一個均價8.5萬的項目,只有21組客戶棄購,原因是沒買到心儀的大戶型,而排到800以後的人根本沒機會染指。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買到就是至少賺了200萬,新房二手房價差最高達到了4成。深圳沒有封堵離婚買房,現場有不少家庭是分組參與搖號的,自己一個號,父母一個號,博中籤率。

30城嚴打樓市亂象,“限價”式調控的問題終於集中爆發了

7、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的尷尬。

專項治理,提到了一個細節,嚴打捂盤惜售。其實這是非常好破解的,打擊捂盤惜售一般針對兩種方式,一種土地閒置,一種是房子蓋完了不及時申請銷售。但開發商可以在其他環節做文章,比如放緩建築進度等,這裡可操作的空間太大了,開發商是“下有對策”的專家。

房企這麼幹,肯定是與“房住不炒”相悖的,但問題的根源不在房企,而是監管者。

監管者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你既要賣高價地,又要他們便宜賣房子,這叫不講理。最後的結果是什麼?要麼開發商不陪你玩了,你自己玩。你自己怎麼玩?土地底價出讓,當然這些地一定會落入國企手中,而且這些房子肯定不能賣,這麼便宜的地蓋成的房子,如果低價賣給居民,就是損失了一大筆收入,如果這些國企低價買地高價賣房,那市場規則就是被踐踏。

當然監管者是不會承認錯誤的,接下來還會繼續嚴打,繼續打補丁。比如更嚴厲的限價和更嚴厲的限售。當然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為在巨大的利差面前,搶房還會繼續,買到房的依然不會是剛需,而是一群“合理利用規則”偽裝成剛需的“炒房客”。你對他們毫無辦法。

8、從分城施策到專項治理,代表了調控模式的失敗。

兩年前,分城施策被認為是有效的方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症下藥應該能解決問題。但連續多輪調控構建的龐大地方調控體系,卻在2018年遭受猛烈衝擊。炒房客不再公開說自己炒房,而是以“剛需”身份進場。房價幾乎全面失控,剛需買房難度空前。

這已經足以說明當前調控模式的失敗。這個時候要做的是反思,是站在更高的視角來統籌解決問題。專項治理有好處,但只叫好,不直面深層矛盾,才是最危險的。

30城嚴打樓市亂象,“限價”式調控的問題終於集中爆發了

​最後提醒一句,未來半年到一年,普通的樓市參與者最需要警惕的是政策風險。你不確定什麼時候就來了一手,要麼突然要多付一筆首付,要麼突然失去了購房資格……炒房客被嚴打理所當然,但首套房剛需被誤傷的可能性正在變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