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關注掠奪性期刊對科研發展及科研資源的危害

關注掠奪性期刊對科研發展及科研資源的危害

來源: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創新研究報告》

第16期(總第217期)2018-4-12

編者按:主流開源期刊注重論文質量,收取費用少。然而,隨著論文發表數量的大幅增加以及採用開放獲取(OA)出版模式期刊的發展,掠奪性期刊(以營利性為目的的期刊)的增長趨勢愈演愈烈。本文為在《自然》(Nature )上發表的編譯文,原文題目為:Stop This Waste of People,Animals and Money 。文章基於加拿大渥太華醫院及渥太華大學的研究人員與29名共同作者,花費12個月的時間,對從200多種疑似“掠奪性”生物醫學期刊上收集的1907 篇論文做的實證分析。由於該文參考的數據來自Beall 清單(非正式的、網絡上傳播的掠奪性期刊名單),各界對此存在較大爭議,這也導致了Beall 清單隨即從網絡上被撤銷。考慮到這個問題涉及的利益市場很大,對我國的期刊市場監管和科技評價體系改革也有警醒意義,值得關注。

美國丹佛科羅拉多大學圖書館館員Jeffrey Beall 在Scholarly Open Access 博客上列出了超過1000個“潛在、有可能或大概是掠奪性的學術開放獲取出版商”(Beall 清單),引起學術界以及出版界的廣泛關注和很大爭議。來自加拿大的課題組通過Beall 清單隨機抽取了185家出版商並獲得了他們的期刊目錄,以期對掠奪性期刊進行調研。他們從中隨機挑選了200多份期刊,最終確定了1907篇生物醫學研究論文作為此次的分析對象。安排至少有兩組人獨立開展評價,評估每個期刊是否符合MEDLINE 的生物醫學標準。調研的結果如下。

一、掠奪性期刊文章質量較低,造成科研資源浪費,嚴重影響科學研究發展

1. 超過一半的通訊作者是來自世界銀行認定的高收入和中高收入國家

調查顯示,57%的通訊作者來自世界銀行認定的高收入和中高收入國家。1907篇論文的通訊作者主要來自103個國家,27%來自印度,15% 來自美國,5%來自尼日利亞,4%來自伊朗,4%來自日本。根據Scopus 和PubMed 學術數據庫的數據,2015年美國產出生物醫學的文章數量約是印度的5倍,尼日利亞的80倍。通過分析2013—2015年Scopus 數據,印度和尼日利亞有超過10%的文章發表於掠奪性期刊,美國和日本則低於1%(圖1)。

關注掠奪性期刊對科研發展及科研資源的危害

圖1 被調查樣本掠奪性文章中通訊作者的國家分佈

2. 被調查文章中大多缺乏完整嚴謹的研究信息

被調查的文章對研究方法、研究結果以及臨床試驗和系統評價的研究登記人數等描述都不夠。在課題組檢驗的94個隨機對照試驗中,不到14%的試驗給出了註冊號或註冊名。然而,一項對荷蘭主流期刊的研究發現,至少60%的試驗中有註冊信息。調研樣本中的文章始終未能告訴讀者估計、重複試驗和建構結果所需的關鍵信息。只有不到10%的研究聲稱在隨機對照試驗中描述了病人是怎樣分配到治療組;只有不到1/4的文章指出病人和結果評估人是否清楚小組的任務。

3. 大部分被調查文章沒有註明資金來源信息,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是有資助信息研究的主要資助來源

在被調查的文章中,約75%(1397 篇文章)沒有資金來源的信息,10%聲明他們沒有得到支持,其餘323篇得到345個不同資助人支持,主要來自學術機構(124 篇)和政府機構(122篇)。在有資助信息的文章中,其中的17%記錄了一個資金來源渠道—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美國發表的這類文章數量超過所有其他國家(印度除外)。

4. 掠奪性期刊為兌現快速發稿的承諾存在審核不嚴的嚴重問題

課題組發現,掠奪性期刊存在文章處理費低廉(低於150美元)、網站有拼寫和語法錯誤、期刊範圍寬泛、快速發表承諾、缺乏退稿、稿件處理或數字保存信息等特點,通過電子郵件提交稿件、歪曲圖像的問題很常見。一些掠奪性期刊審查不嚴、獲取渠道較差,他們的網站和文檔系統也存在不穩定的問題,如,雖然有些文章出現在PubMed 上(通常存在延遲滯後情況),但標題沒有被MEDLINE 索引,很難找到。調查樣本中的一些期刊,如國際醫藥和醫學研究雜誌,要求版權為期刊所有,違背了開放存取的原則。

5. 掠奪性期刊名單並沒有受到充分重視

掠奪性期刊越來越善於偽裝,很少有人去警告作者遠離它們。研究中,10個最常見的資助者中只有印度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一家在其網站上提供指導。課題組就掠奪性期刊的知曉及應對情況向有關機構和作者進行了調研。調查結果顯示,部分機構針對本機構的學者在掠奪性期刊發文進行了干預,並提供了減少在掠奪性期刊文章的數據,如印度的麥裡普大學(Manipal University)、尼日利亞的貝寧大學(University of Benin)以及埃及的姆努菲亞大學(Menoufia University)。而發文較多的印度D.Y 帕蒂爾大學(D.Y.Patil University)和伊朗的德黑蘭大學(University of Tehran)對此沒有任何回應。課題組也聯繫了一些領先機構的通訊作者,共給87位作者發了電子郵件(這些作者共發表了119 篇論文)。在收到的18封回覆中,有3封是關於掠奪性期刊的教育材料,只有2 封說他們意識到了雜誌的名聲,有4人知道Beall 清單。同樣,2016年被調查的1088個意大利作者,90%表示他們不知道Beall 清單。

6. 掠奪性期刊發表的文章會帶來極大的危害

投稿掠奪性期刊,不管是作者上當受騙,還是作者主動尋求發表更多的文章,這都是巨大的浪費。此次研究的文章集合中包含了200多萬個人和超過8000只實驗動物的數據。根據研究結論外推,我們估計至少有1.8萬篇生物醫學的研究論文發表在這些引用糟糕、有問題的期刊上。在被調研的21個系統評價樣本中,僅有2個評價討論了偏差的風險。然而,在對300個MEDLINE 索引的系統評價中,70%做了這樣的評價。對於動物研究,主流期刊關於偏差風險的記錄相對較少,掠奪性期刊表現就更差。

二、遏制掠奪性期刊發展,打造屬於中國的世界一流旗艦期刊

1. 加強出版行業規範力度,鼓勵免費開放獲取期刊發展

應鼓勵出版商、研究機構和經費資助方聯合起來達成統一的主張,由出版行業協會牽頭,通過調研製定出版行業規範,並在一定範圍內通過聯合發佈聲明等方式給予非法出版商明確警告,共同維護出版操守。對於免費開放獲取的出版物,經費資助方和研究機構應增加對其的經費資助,而對於以營利為目的期刊出版物,應禁止其獲得經費資助。

2. 完善學者稿件發表的審查機制

要讓研究人員學會在投稿時選擇適當的期刊,並對經費承授人、大學教職工和研究人員的稿件發表期刊進行審查。當研究人員申請晉升或經費資助時,其應公開聲明他們所提交的簡歷中不包含以營利為目的的出版物。出版物目錄可以依據開放獲取期刊目錄(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DOAJ)或期刊引用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等進行校驗。有關部門可著力開發自動化工具以方便稿件的審查。

3. 打造源自中國的世界一流的國際期刊

為建設科技強國,使中國走向世界科技舞臺的中央,必須提高我國學術期刊的辦刊質量,避免掠奪性期刊的滋生。要加大力度實施“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加強國際一流水平期刊的建設,打造屬於中國的世界一流的英文旗艦期刊。組織專家建立一支高水平、國際化的辦刊隊伍,建設管理好《自然》(Nature)、《科學》(Science)等國際期刊在中國的子刊群,為科技工作者文章的刊發提供一個更好的平臺,形成論文發表的良好機制,使中國從科技期刊大國走向科技期刊強國。

Moher D,Shamseer L,Cobey KD,Lalu MM,Galipeau J,Nature,2017,549(7670):2

高曉巍,陳銳,張則瑾. 關注掠奪性期刊對科研發展及科研資源的危害[J]. 今日科苑,2018(2):30-33.

感謝您的支持與關注,歡迎賜稿交流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