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激揚的綠色交響——漣源市“兩型”社會建設綜述

從昔日荒山禿嶺蛻變為國家五星級鄉村旅遊示範園、全國3A級旅遊景區、婁底市“兩型”社會示範教育基地,在漣源,博盛生態園是該市推進“兩型”社會建設的縮影。面臨資源枯竭窘境、飽受生態退化困擾的漣源市,突破思維定式,轉變發展路徑,將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奏響了激揚的綠色交響樂。

治山治水補償“生態賬”。漣源市始終堅持“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總基調,主動適應新常態,積極培育新動能,促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社會民生和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依靠科技進步,強化制度約束,推動節能減排。對新建項目實行總量控制,嚴格監督企業正常運行汙染防治設施,督促10家企業完成清潔生產審核、75家企業落實排汙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推進了結構減排,培育引進綠色低碳企業100餘家,淘汰關停“三高一資”企業近100家。嚴格執行節能評估和能效對標制度,大力支持企業餘熱、餘氣利用,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萬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6.27%。主攻重點,推進礦山環境治理。編制完成《漣源市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總體規劃(2016-2020)》,實施土地平整和擋土牆、邊坡等恢復治理工程,完成歷史遺留採空區土地復墾面積7.2萬平方米。全面落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制度,停產整頓採礦許可證過期礦山14家,開展煤礦監督測量11家,突擊檢查涉嫌超深越界礦山企業33次,驗收密閉42次,立案查處超深越界開採13宗。持續開展城鄉環境整治,相繼出臺了《漣源市發揮村民主體作用建立農村環境衛生整治資金保障機制的實施意見》《漣源市城鄉環境整治及建設工作後進村掛牌管理實施方案》等相關政策文件6個,按照“以點帶面、點面結合”的原則,以“示範村”為重點全面啟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8%以上,城鄉整體面貌得到全面提升。積極推進生態示範區創建活動,強力推進城西生態文明示範區河湖水系連通等生態文明建設示範項目的實施,著力打造城西生態文明示範區。編制完成《漣源市水生態文明建設規劃設計》,率先在全省開展水生態文明示範鄉鎮創建工作。楊市、橋頭河嚴格按照水生態文明示範鄉鎮的標準和要求,大力開展水土保持修復、中小河流治理以及風貌改造、綠化行動,打造“鎮在林中造、景在山中藏、水在景中繞”的水生態示範鄉鎮。

繪山繡水闖出“新天地”。依託湄江國家地質公園、龍山國家森林公園、飛水涯國家3A級景區等自然景觀和圍城故里、湘軍故里、三甲古村落等人文景觀,積極培育“湄江山水休閒、龍山養生避暑、圍城文化故里、湘軍名將故居”等旅遊品牌,湄峰湖、楊家灘孫水河段分別獲評“國家溼地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2017年,該市各大旅遊景區共接待遊客780萬人次,創旅遊收入65億元。加快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全市農業產業化企業增至269家,其中省、市級以上龍頭企業分別增至8家、40家;農副產品加工企業180家,其中規模以上農副加工企業35家,全市農副產品加工業總產值83.07億元,同比增長71.6%;發展星級休閒農莊18家,其中五星級休閒農莊4家,四星級休閒農莊1家,三星級休閒農莊13家。培育知名農業品牌,“湘中黑牛”“肖老爺”“鄔辣媽”等16個產品或商標獲得省級著名商標和名牌產品,“楓木貢茶”“富田橋豆腐”列入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橋頭河”和“湘中黑牛”成功入選“湖南省農業十大品牌”候選名單。橋頭河白茶、祥興農林科技的“湘山”純茶油、超琅農業的“鄉村粉條”、紫龍騰農業科技的“食用植物油”、豐樂園農業的“壇豆角”等5個產品榮獲2016年中國中部(湖南)農業博覽會金獎。

三區融合孵化“金鳳凰”。推動城區、景區、園區深度融合,實施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塑造充滿朝氣的“兩型”產業體系。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高性能礦山機電設備、新型煤塵爆炸性測定設備、先進工程機械設備配件、先進建築起重設備、環保建材加工成套設備樹立良好口碑。新材料產業形成了以中源新材料為核心的企業集群,主導產品包括精密模鍛件、鎂合金鑄件、鋼結構件、防水塗料等。生物醫藥產業長足發展,形成了以湖南省回春堂藥業有限公司為龍頭的生物醫藥企業集群。商貿流通業穩步發展。依託“互聯網+”,以飛天電商園、家利多電商產業園為載體,引進16家快遞公司、70餘家電商企業入園,培育建設了智慧漣源、大河邊商城、米多商城等本土電商平臺。電子商務進村工作紮實推進,建設了60家村級電商服務站,漣源合菜、鄔辣媽系列農副產品線上銷售態勢良好,有效培育了新興流通方式。七星街鎮洪源商貿城、楊家灘湘軍文化商業街、楊家灘農貿綜合商業城和城區開成商業廣場、漣源汽貿城等城市綜合體的興起,有力促進了城鄉消費升級。

截至目前,漣源市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0家,佔規模工業總產值的17.8%,服務業增加值增速高於GDP增速3.5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第二產業,達到48.9%,資源採掘業總產值佔規模工業總產值比降至13.2%。漣源已擺脫資源依賴的慣性,闖出了“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高質量發展的新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