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歷史上漢人所建王朝的疆域,能不能比過蒙元和滿清?專家這樣解釋


我國雖歷史悠久,歷經的朝代很多,但大一統的朝代卻只有秦漢晉隋唐元明清等朝代。在這些大一統的王朝中,漢人所建的王朝佔了絕大多數。但漢人所建立的大一統朝代的疆域,卻明顯比不上蒙元與滿清時期的疆域。如唐朝的疆域雖在唐高宗時期達到了極盛,但這一極盛的疆域卻只維持了四年;明朝的疆域在朱元璋時期,達到極盛,但到仁、宣時期,已開始全面收縮。而蒙元與滿清的極盛疆域卻維持了很長的時期。

很多人認為這是因為蒙元與滿清時期的軍事,在歷史上最為強盛。其實,並非如此,按同時期橫向比較,蒙元與滿清的軍事都非歷史上最強。蒙元雖在一段時期內,打遍天下無敵手,但蒙元的壽命也僅百年。而滿清的軍事,衰減得更快,滿清引以為傲的八旗兵的戰鬥力,自滿清入關後就大力衰減,滅南明、平三藩都已主要依賴綠營兵了,而進入近代以後,更是隻有被打的份了。

而漢朝與明朝對周圍國家與民族的軍事優勢,都維持了近三百年之久。那為何漢人所建王朝的疆域,卻比不過蒙元與滿清呢?其一,漢人的天下觀念。過去的士大夫總是提“修、齊、治、平”,很多人認為這只是治學修身的四個階段。但是,在先秦時期,階級是較為固化的,並不怎麼流動。“修、齊、治、平”,其實是對應著貴族的四個階層。


在近代以前,文人士大夫口中的“國”,其實都是指的“郡縣”;而文人士大夫口中的“天下”,其實就是指的華夏,也即中國。那些王朝開國君主,所提的所謂“平定天下”,都是指“平定華夏”。也即,在漢人的“天下”觀念中,“天下”其實並不包括周圍的“蠻夷”。而在“蠻夷”的“天下”觀念中,這“天下”卻是“蠻夷+華夏”。所以,漢人觀念中的“天下”也就自然要比“蠻夷”觀念中的“天下”疆域要小。

其二,過去的那些“蠻夷之地”,對漢人來說,沒有多大的吸引力。明太祖朱元璋期間,其時,日本對大明無禮,朱元璋還是強忍怒火將日本列為永不征討的國家之一。這並非當時大明缺乏征討日本的軍事實力抑或朱元璋有好生之德而不願妄動干戈。而是朱元璋認為征討日本無利可言,得其地不足耕、得其民不足使。征討日本也不過是徒耗錢糧、徒流將士鮮血而已。

我們是農耕民族,在歷史上對不適宜的農耕區並無太多的興致,也不具備對這些地區的開發條件。漢人的生活疆域,其實在秦朝時,就基本奠定了。我們對照清末時期的漢人所居的“關內十八省”+遼東的部分,與秦朝時期的疆域版圖,可以發現大致相當。而歷史上的徵匈奴、滅突厥、徵蒙古等等,過多的是出於戰略安全上的考慮,而非利益上的誘因。漢、唐雖降服了匈奴、突厥,卻並不能居其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