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7 朱䴉:東方寶石

小編家住陝西省漢中市洋縣——家門口就是朱䴉自然保護區!朱䴉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又被稱為——東方寶石!

自1981年中國科學家在陝西漢中市洋縣發現7只野生朱䴉種群以來,至2014年,中國朱䴉種群數量增至2000多隻,其中野外種群數量突破1500多隻,朱䴉的分佈地域已經從陝西擴大到河南、浙江等地。

朱䴉:東方寶石

朱䴉:古稱朱鷺、紅朱鷺,朱䴉系東亞特有種。中等體型,體羽白色,後枕部有長的柳葉形羽冠,額至面頰部皮膚裸露,呈鮮紅色;繁殖期時用喙不斷啄取從頸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塗抹到頭部、頸部、上背和兩翅羽毛上,使其變成灰黑色。棲息於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帶,在附近的溪流、沼澤及稻田內涉水,漫步覓食小魚、蟹、蛙、螺等水生動物,兼食昆蟲;在高大的樹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鳥,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範圍遊蕩;4~5月開始築巢,每年繁殖一窩,每窩產卵2~4枚,由雙親孵化及育雛,孵化期約30天,40天離巢,性成熟為3歲,壽命最長的記錄為37年。曾廣泛分佈於中國東部、日本、俄羅斯、朝鮮等地,由於環境惡化等因素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至20世紀80年代僅我國陝西省南部的漢中市洋縣秦嶺南麓僅有7只野生種群,後經人工繁殖,種群數量已達到2000多隻(2014年),其中野外種群數量突破1500多隻,朱䴉的分佈地域已經從陝西南部擴大到河南、浙江等地。

朱䴉:東方寶石

主要以小魚、泥鰍、蛙、蟹、蝦、蝸牛、蟋蟀、蚯蚓、甲蟲、半翅目昆蟲、甲殼類以及其他昆蟲和昆蟲幼蟲等無脊椎動物和小型脊椎動物為食。覓食活動在白天。通常在水邊淺水處或水稻田中覓食,也見在爛泥中和地上覓食。在地上覓食時常慢步輕腳行走,兩眼搜覓前面地上,發現食物,立刻用嘴啄食。在淺水處或泥中覓食時主要靠將長而彎曲的嘴不斷插入泥土和水中探覓食物。

朱䴉:東方寶石

自1981年中國科學家在陝西漢中市洋縣發現7只野生朱䴉種群以來,至2014年,中國朱䴉種群數量增至2000多隻,其中野外種群數量突破1500多隻,朱䴉的分佈地域已經從陝西擴大到河南、浙江等地。

朱䴉:東方寶石

成鳥全身羽色以白色為基調,但上下體的羽幹以及飛羽略沾淡淡的粉紅色,尤以初級飛羽的粉紅色較濃,頭頸部的羽毛特化伸長形成下垂的冠羽,整個面部,包括額部、眼周、眼瞼和下嘴基部裸露無羽毛,且呈鮮豔的紅色,喙的尖端和下喙的基部紅色其他部分黑色,虹膜金黃色,腳亦為鮮亮的紅色。繁殖季節的成鳥在整個頭部和頸部乃至肩部會分泌出黑色的小顆粒,將頭頸肩部沾染成灰黑色,但必須指出這種顏色的變化是由分泌物造成的而非羽毛本身顏色的變化。

朱䴉:東方寶石

在朱䴉的人文價值中,朱䴉給人類探索自然奧秘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場所和機會。僅它的發現和拯救過程就讓科學界興奮不已。作為一個極為特殊的動物物種,在具有很高生態價值的同時,仍然具有很高的人文價值。主要表現在科學、經濟、文化、美學和社會學等諸多方面。中國古代,人們認為朱䴉能帶來吉祥,把朱䴉和喜鵲作為“吉祥之鳥”。

朱䴉:東方寶石

朱䴉是一種稀有的美麗鳥類,具有非常高的保護價值和觀賞利用價值。關於動物的價值,已有一些學者進行了分析,認為動物物種的價值不是單一的,而是多種多樣的。包括經濟價值、觀賞娛樂價值、生態生物學價值、科學教育價值、美學價值、社會價值和負價值等方面。朱䴉屬鸛形目䴉科。在歷史的長河中,她是古老的鳥仙。從油頁岩中發現的䴉類化石表明,䴉科鳥類生活在距今6000萬年前的始新世,現存的僅有大約16屬26種。朱䴉的價值依然表現在生態生物學價值、社會價值和人文價值等幾個方面。

朱䴉:東方寶石

1964年。而後,在1964~1981年這十幾年間,再也沒人見過朱䴉的蹤跡。從1978年起,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鳥類學家們組成考察隊,調查了東北、華北和西北三大地區,跨越九個省區,行程5萬多千米。終於在1981年5月,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鳥類專家劉蔭增在陝西省八里關鄉大店村姚家溝的山林中發現兩個朱䴉的營巢地、七隻朱䴉,其中四隻成䴉、三隻幼䴉。當時,這兩對朱䴉都忙於哺育幼雛,這說明它們都是有繁殖能力的個體。正當鳥類學家們專心觀察這兩個稀世珍禽的家庭時,一隻幼鳥從巢裡掉了出來。幼鳥落到地面後,鳥類學家們立刻把它揀回,火速運到北京動物園。經過鑑定,這是一隻雄性的小朱䴉,這裡還有一個故事被收入了北師大版的四年級下期成為課文。

朱䴉:東方寶石

有興趣的朋友,歡迎來朱䴉自然保護區遊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