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來說說閩派米食,北粿南粄

北方人以麵食為主,而福建人以米食為主,除了我們日常的主食米飯外,還會把米磨成米粉和做成米漿,做很多副食食物。而這類的米類加工食物,福建省內北部地區叫做“粿”,南部以及客家地區叫做“粄”。廣東潮汕地區也有粿和粄的說法。

來說說閩派米食,北粿南粄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粿和粄都屬於古代漢字,粿在閩語中“糕”的發音,粿是和粄從字面還是有些區別,粿多為包裹狀,粄多為扁平狀。粿,以閩北松溪為例黃粿,米凍粿,鼠曲粿,七層粿,麻餈粿等。福州有白粿等。還有閩北其他地區很多美食也稱為“粿”。

來說說閩派米食,北粿南粄

粄在福建客家人稱法居多。客家地區:發粄、餈粄、捆粄、紅桃粄、粄圓(挼圓粄)、紅粄、甜粄、蘿蔔粄(菜頭粄)、艾粄、苧葉粄、粄條、米篩目、酵粄、味酵粄、油麻粄、斂粄、大籠粄、碗粄(碗仔粄)等。也是用米粉做成米漿最後做成各種可以包裹食材的食物。

來說說閩派米食,北粿南粄

大米在南方可以變成這麼多花樣的美食,種類不亞於北方的麵食。這些粿品的製作要求精細、調味多樣、烹調考究,其營養豐富、風味獨特,堪稱色、香、味俱佳,深受人們的喜愛。福建的粿文化,是福建人從平凡的食材中,機巧的改變,讓米有了多變的風味,成為福建的獨特的米食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