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走馬金鄉探蒜價 蒜價持續走低 多方避險應對

走馬金鄉探蒜價 蒜價持續走低 多方避險應對

山東金鄉縣擁有700多家大蒜儲存加工企業,圖為金鄉一家大蒜出口企業正在收購大蒜。 吉蕾蕾攝

走馬金鄉探蒜價 蒜價持續走低 多方避險應對

圖為一家大蒜醬深加工企業生產線。 吉蕾蕾攝

面積擴大、產量提高,再加上去年冷庫庫存量大,造成今年鮮蒜一上市,價格就持續走低。在中國“蒜鄉”山東金鄉縣,面對“傷心蒜”,蒜農並沒有特別的心慌意亂。新招不斷,“蒜鄉”正在尋找避險的不同途徑

眼下正值新蒜上市季,然而持續下跌的大蒜價格引發了各方關注。鮮蒜地頭收購價為0.6元/斤,七八成幹蒜收購價約1.05元/斤,同比下降約40%,較2016年降幅更是高達78%,這是記者在全國大蒜主產區之一山東金鄉縣瞭解到的當前大蒜行情。如果按照今年的蒜價,金鄉61.4萬畝大蒜,又會成為蒜農的“傷心蒜”。不過,大蒜價格的低迷並沒有讓金鄉蒜農心慌意亂。

今年的蒜價為何持續走低?面對低迷行情,蒜農為什麼從容不迫?在金鄉大蒜的集中收穫季,記者帶著這些問題一探究竟。

新蒜價格持續走低

根據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數據,從2017年6月至今,全國大蒜價格就一路下跌,平均每月同比跌幅超過47%。特別是今年新蒜陸續上市以來,地頭鮮蒜價格很快就跌到了1元/斤以下。

在金鄉縣魚山街道的蒜田裡,蒜農尋之民和家人正在地裡忙著收蒜。“你看咱家的蒜,個大、皮紅,產量不錯,品質槓槓的。不過,今年價格一路走低,今天的鮮蒜地頭收購價每斤僅僅6毛。我估計,就是存下來賣幹蒜,今年也很難超過1.5元/斤,這個價,賠本是肯定的了。”尋之民說。

記者採訪多名蒜農得知,把人工、蒜種、化肥、地膜、澆灌等成本折算下來,一斤大蒜賣到2元左右才能保本。蒜農們疑惑,難道這幾年不斷上演的“蒜你狠”“蒜你慘”又來了?

“從我們掌握的情況看,今年是大蒜種植面積最大、產量較高的一年。”金鄉大蒜國際交易市場總經理劉傑說,“面積擴大、產量提高,再加上去年剩的冷庫庫存量大,雙重因素導致市場供大於求,這也直接造成今年的鮮蒜一上市,價格就持續走低。”

2016年,大蒜價格暴漲,“蒜你狠”激發了蒜農種植熱情。2017年,儘管價格有所下跌,但大蒜種植依然有利可圖。在這一背景下,農民仍然保持種植熱情,導致2018年種植面積繼續增加,不僅山東、河南、江蘇等主產區面積增加,一些小產區大蒜面積擴大更為明顯。而且,今年多數產區產量穩中見增,這成為近期蒜價下跌的主因。

此外,2017年大蒜庫存量較大,也是導致今年大蒜價格下跌愈演愈烈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山東省農業廳數據,僅山東一省去年的庫存蒜便在310萬噸左右,增幅達63.16%,庫存量處於近5年的最高位。同時,蒜價持續下跌,不少存蒜商紛紛出貨,進一步增加了市場供應量。

多元化收益更踏實

儘管今年大蒜價格較低,行情低迷,但金鄉縣雞黍鎮西李村村民王小存早早地就把大蒜收完,鮮蒜還沒幹透就以0.9元/斤的價格把16000多斤大蒜全部賣給了村裡收蒜的小販。

蒜價跌破成本價,王小存為何還賣得如此乾脆?記者跟隨王小存來到位於西李村西頭的華光集團找到了部分答案。

一入蒜季,華光集團都會聚集做各種活計的人,蒜販子、裝車卸車的、做小包裝的等。王小存賣完家裡的蒜後,就在大蒜收購點做裝車卸車的活兒,雖然累點髒點,但一天下來能掙二三百元。王小存媳婦也找了個扒蒜皮剪蒜稈的活兒,手快的時候一天也能掙200元。

像王小存一樣,西李村300多戶蒜農都可以到大蒜加工廠或交易中心打工。可以說,種植大蒜已不是金鄉蒜農唯一的經濟來源。

記者採訪中瞭解到,這幾年,金鄉通過下大力氣發展大蒜加工產業,為蒜農開闢了田間地頭以外的增收渠道。同時,引導農民融入種植、收儲、加工、銷售等大蒜產業各環節。如今,除了種蒜、收蒜,金鄉蒜農還依託全縣700多家儲存加工企業變身為產業工人,亦農亦工亦商的“三棲”狀態便是如今金鄉農民的明顯特徵。

為大蒜價格作保險,是保障蒜農收益的另一方式。據金鄉縣物價局副局長邵輝介紹,金鄉大蒜目標價格保險險種為2017年種植、2018年收穫的生長和管理正常、在保險期間均衡上市的金鄉大蒜,保險目標價格為幹蒜1.7元/斤,保費率為7%,保費為140元/畝,保費由投保農戶承擔56元/畝,由各級政府承擔84元/畝。“每年6至8月,由當地監管部門監測大蒜價格,當平均價格低於目標價格時,視為保險事故發生,保險公司對跌幅部分進行相應賠付,高於目標價格時不發生賠付。”邵輝說,目前,金鄉大蒜投保面積達30萬畝,約為全部種植面積的一半。

金鄉縣農業局局長周利軍表示,大蒜目標價格保險的實施,在保證蒜農收益的同時,也在保護山東地區的整個大蒜產業,對價格暴漲暴跌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品牌效益進一步顯現

“世界大蒜看中國,中國大蒜看金鄉”。如今,金鄉縣常年種植大蒜60多萬畝,帶動周邊種植區域超過200萬畝,大蒜冷藏能力230萬噸,擁有700多家大蒜儲存加工企業,大蒜產品出口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量佔全國出口量的70%以上,基本實現了大蒜從調味品、食品到保健品,再到醫藥的全產業鏈生產,成為全國體量規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加工門類最全的大蒜精深加工專業園區。

前不久,家住北京的曹先生收到兩個多月前在海爾COSMOPlat平臺訂購的“金鄉大蒜”。從2017年10月開始,海爾COSMOPlat金鄉大蒜示範基地打造了1000畝示範園,首次涉足農業,探索以工業思維重塑農業生產、以互聯網科技化解產銷瓶頸,嘗試全面改造傳統農業種植、流通和銷售方式。周利軍說,海爾選擇“金鄉大蒜”看中的就是品牌。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為進一步叫響“世界大蒜看中國,中國大蒜看金鄉”的品牌,金鄉縣構築了“有機大蒜—精深加工—高端市場”的大產業格局。截至目前,金鄉已培育規模以上大蒜加工企業128家,其中深加工企業76家,年加工大蒜能力達80萬噸,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91%,產值65億元,是一產產值的2.77倍。同時,為推動市場高端化,金鄉加速推進國家級農貿大市場建設,建成了兩處“農業部定點市場”,大蒜年交易量達200餘萬噸。

山東金鄉是中國大蒜市場的價格形成中心,質量也領跑國際大蒜市場。去年8月,金鄉縣建成運行了全國首個縣域國檢貿易便利化服務中心,為企業提供“門對門”式原產地簽證、報關報檢服務。截至目前,共簽發各類檢驗檢疫證書1179份、原產地證書21份,為企業節約各類成本近500萬元。2017年,全縣出口大蒜及其製品31.3萬噸,同比增長19.9%,出口額5.1億美元。

針對大蒜價格忽高忽低,各大蒜產區種植、儲藏、加工、銷售信息溝通不暢等問題,金鄉縣開通運行“中國·金鄉大蒜指數”,設立25處大蒜價格監測點,形成了覆蓋全國大蒜產區的信息平臺。金鄉縣副縣長李中文介紹說,通過量化的指標來反映市場價格動態和變化趨勢,同時組建覆蓋山東、河南、江蘇、河北及四川等20個大蒜產區的中國大蒜產業信息聯盟,有效整合了大蒜信息資源,提供全面的行情信息,提高市場價格的透明度,促進大蒜產業行業標準建設,為大蒜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提供了信息支持。

歡迎添加關注田聯網官方微信:tianlianwang1234 柑橘網官方微信: ganjuwang123 瞭解更多農業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